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我去年带的一个班中,有个叫王林的学生,13岁,他很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动作,玩东西,要么左右乱转,去招惹别人,或与同学小声讲话。学习成绩差,有的学科偶尔及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经过家访,我了解到:王林父母外出打工,家庭关心较少、自制力差,意志薄弱,不愿学习。
我认为解决学生厌学、逃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寻找问题的原因所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采取措施
对于王林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与其父母沟通、通过其同学了解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落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二、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为了去除王林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平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重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不可忽视。要特别注意正确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指导,把受挫学生的自信心及早地树立起来。从而使其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上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哪怕回答并不恰当,我也善意地说:“你虽然回答得不准确,但说明你已认真思考了。”这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欢乐洋溢在了他脸上。
其实在农村,留守儿童很多,据有关资料统计,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存在身心发展和学习障碍问题,其原因多为家庭情感缺失。该生就是缺乏父亲和母亲的关爱,使她的心灵遭受创伤,形成身心发展和学习障碍问题。
作为老师我呼吁全社会的人来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