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天早晨,在一个二年级的班级,小组长在检查同学们昨夜的家庭作业——生字书写。“报告老师,张晔生字书写没完成!”一位组长喊道。老师望着张晔,即刻让他拿着作业到讲台上。老师看着作业,而后怒视道:“你怎么回事?就一字一行的生字,你也完成不了?”张晔小声地说:“我会写了!”“会写?会写就可以不写?”老师反驳说,“孰能生巧,这道理不懂吗?”最后,老师以不容置否的态度命令:“去,马上补写!”张晔低着头,回到座位补写起作业,但脸上呈现出一副不满的神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场景。其实,这场景在低年级常出现。尽管我们要求低年级不能有家庭作业或少作业,但面对孩子识字量多而容易回生,老师们总会布置学生进行书写生字,以便巩固。殊不知,这样不管学生是否掌握,一律用同一尺度要求学生一个生字书写一行甚至几行,会令不少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想说,给孩子一个低头的理由,这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当孩子觉得自己能掌握书写生字的时候,作为老师,不妨了解他用什么方式与方法掌握,而后,让他把识字、书写的方法告诉同学们,并表扬他,从而激起他自主探究的精神,并让同学以他为榜样,探索识字的方法,提倡能牢固掌握,就不必死记硬写,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那没完成作业的学生没完成作业,作为教师,给学生一个低头理由,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你可以让这个学生试着默写生字,即使生字写错或写不出来,你应该了解其原因,再语重心长教育孩子,学无止境,重要的是认真,而后交给他识记的方法,让他在备受关爱同时,认清自己的错误,在感动与自责中改正,充满信心投入努力。这样,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同时,创设的是一种和谐与融洽的师生关系,互动的生命的课堂就可能呈现,作为教师,你才是一个学生学习的保护者、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
给孩子一个低头的理由,这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等待,等待中进行反思,反思中调整教育教学思路,从而让学生得以彰显个性,令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中年级的学生来讲,习作教学时最伤脑筋的。统一一个话题指导,写起来的习作千篇一律,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受到了限制。若让学生围绕单元训练,选择自由话题发挥,虽然学生习作呈现的是百花齐放,但修改后,学生的习作薄上却许多“披红挂绿”。批改之后,学生最多看看分数,也就算完事。即使教师强调让他们看看修改的习作,学生依然心不在焉。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个低头理由——认为自己写的文章,没什么可欣赏的价值。然后进行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让一位学生把修改的作文重新誊写,连同修改的习作展示,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为了寻求其中的答案,自主地投入学习——对比中鉴赏誊写之后的习作之美,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鉴赏中感受:老师修改后的文章经过一阶段之后,自己再拿出来看看、抄抄、补充、修改,文章显得丰厚,语句显得优美,不失是一篇好文章。从而懂得: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拥有勤奋努力学习品德,不断完善自己,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拥有了思维的灵动,激发了学生修改、誊写习作的灵感,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令学生的习作表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给孩子一个低头的理由,那是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期待,是一种教学教学艺术的呈现。要知道,成人对儿童不予以任何期望,儿童就会象一棵无人修剪的小树一样,不会成为栋梁之材。等待,是一种对孩子能力的相信。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地等待,学生的智商可提高15-27分。当然,成人对儿童的期望过高,超出了儿童的实际能力,也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成人对儿童的期望应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之上,这种期望是儿童乐于接受并且能够实现的。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他们不仅会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能够体验到由成功而带来的快慰,形成肯定的自我意象。谈及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常伤脑筋,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成了一个孤独的表演者,课堂呈现出死气沉沉的气氛——因为,学生总是不爱发言,甚至怕发言。老师们常责怪学生不思考,懒惰,甚至是很笨。其实,面对高年级学生的不爱发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一个低头理由——他们长大了,变得爱面子,变得更富有自尊,且又不自信。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了吗?因此,给高年级学生一个低头理由,重要的是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以生为本,注重科学性,我们是否循循善诱,注重启发性。有位教育家曾告诫为师者:“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因此,作为教师,如果我们把“问什么”、“为何问”、“怎样问”作为一门艺术去研究,那么,课堂呈现的将是一问激起千层浪花,又似清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呈现出互动的生命课堂。
给孩子一个低头理由,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作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孩子爱心,建立和谐的生命课堂,让孩子在你的机给予的低头理由中找到耐心和恒心,茁壮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