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详细内容
- 时尚修鞋匠的“鞋子医院”
- 发布时间:2012/3/25 阅读次数:411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时尚修鞋匠也能月入十几万,你相信吗?在深圳,一个叫张秩凡的大学生一直在构想,如何将修鞋这个被世俗认为“低贱”的行当做成一项大事业。他费尽心思,几经考察调研,终于想出一个为世人称绝的招数:将小小修鞋铺创办成一家“仙履医院”……几年间,他不仅将“仙履医院”办得红红火火,也让自己成为深圳乃至全国最牛的“鞋博士”,并积聚了令人艳羡的资产。
露天修鞋匠
张秩凡出生于安徽青阳县。2004年9月大学毕业,他跟着同乡踏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
初到深圳的张秩凡在人才市场上奔波了三个月,发现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那么艰难。虽说他读过市场营销的大专,可这种含金量不高的文凭在深圳根本算不得什么。而且,作为一个22岁的普通求职者,没有丝毫工作经验,这也是他难以逾越的门槛。
来深圳几个月,张秩凡一直住在火车站附近罗湖村的小旅社里。工作没着落、心性又颇高的他不甘心就这样回家乡,只好降低要求,想先找一份薪酬不高、能够维持生计的活儿就行。于是,他去一家大商场应聘装御工,因为身材瘦小又被拒之门外。他失落极了,没想到自己寒窗10多年,却连一份装御工的工作都竞争不上,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呀!
第二天,张秩凡垂头丧气地走在大街上。烈日炙烤着柏油路面,烤得人发晕。突然,他的皮鞋后跟松了,他只好在街口找一个修鞋摊位去钉鞋。在与老摊主闲聊的时候,张秩凡得知,他这个修鞋摊一天竟有百八十元的收入,这令身陷困境的张秩凡怦然心动。张秩凡暗自思忖,修鞋不过就是钉钉鞋跟、缝缝鞋面,其实不难,自己在老家时曾跟一个师傅学过两三个月。对,就先干这吧。
2004年11月,张秩凡花150元钱在深圳宝安北路的旧货市场淘来一部二手补鞋机,又花几十元买了一大堆鞋跟、鞋底,在街头做起了露天修鞋匠。
张秩凡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的修鞋技术,对于较为复杂的修补工艺,他也能应对自如。那段日子,张秩凡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一个月下来竟也有2000余元的收入。不久,他花钱租下了一个靠近巴士站牌的10平米小店面。
2005年1月,张秩凡去一家大超市买东西,发现里面有人用进口的机器修鞋。他好奇地凑上前一看,发现这里换一对鞋的大底要花费100元~200元,修一个后跟也需70元,这可相当于自己修鞋收入的10多倍!张秩凡惊讶不已:一二百元都可以买一双质地不错的牛皮鞋了,为什么顾客会愿意出高价修补旧鞋呢?张秩凡很快明白了个中缘故:来这儿修鞋的大多是时尚人士,他们修的鞋子是中高档的皮鞋马靴,而那几台多功能修鞋机不仅在打磨、抛光、锻压、粘贴等功能上缜密齐全,而且修出来的鞋子既漂亮又结实,不会对他们的“宝贝”有任何损伤。
在回店的路上,张秩凡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何不利用这种时尚机器让自己的修鞋事业也上一个台阶呢?于是,他从朋友那里借来3万元资金,几经选择比较,从香港购进一部多功能修鞋机。
鞋子医院
机器买回来之后,张秩凡一有时间就琢磨说明书,仔细研究它的使用功能。修鞋容易求精难。要想把修补工作做出特色,除了熟悉机器本身的功能外,还要精通清洗、杀菌、除臭、去皱、修复伤痕、复活老化鞋面,以及粘胶压合、修边打磨、整形定型、上色、补色、改色及抛光等多种工艺。张秩凡去书店买来不少制鞋新工艺的书籍,并前往关外的制鞋企业,蹲点学习。
在外籍师傅的指导下,张秩凡很快掌握了调色染色、去皱和翻新等高级工艺。虽然具备了一般修鞋师傅都不会的手艺,但小铺子的利润却没有多少增长,显然大多数顾客还将它定位于普通修鞋铺。如何能让顾客明白这个鞋铺主人的十八般武艺呢?
2005年2月,春节后回深圳的张秩凡在乘巴士时,注意到路边一个宠物医院的招牌。他脑袋里灵光一闪,修鞋店为什么不可以叫“鞋子医院”呢?当月底,张秩凡就将修鞋店正式更名为“仙履医院”。
重新整修开业后,为了招揽顾客,张秩凡专门花6000多元钱做了一个巨幅广告牌。这个新颖别致的招牌,很快吸引起了众多路人的注意。
传统修鞋店往往给人一种邋遢无章的感觉。张秩凡便和聘请的员工打通邻近店铺,将扩大了几倍的“鞋子医院”收拾得干干净净,为顾客创造出舒适优雅的环境。除此,他还定制了统一的白色工作服。这些工作服虽然有别于医院的白大褂,可也给人一种整洁干净的印象
根据员工各自的特长,张秩凡还将他们分别安排在各个“科室”里当“鞋大夫”,而他自己则是统筹全局的”院长“。有顾客上门,“院长”先给鞋子“把脉”,初步“诊断”、“划价”后,按照鞋子的不同毛病分送到不同的“科室”,而当“鞋大夫”治疗完毕,再由张秩凡统一收费。顾客们纷纷慕名而来。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张秩凡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舍近求远,不在深圳本地进货,而是专程前往广州的鞋料市场买料子。那儿进口的、国产的名牌鞋材一应俱全。货源的改变,令中高端顾客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服务提升后的“仙履医院”生意也一天天好起来,每月的盈利达到5000元左右。
医院是一个讲究科学的地方,所以,张秩凡将“鞋子医院”和科学密切联系起来。在翻阅了与鞋子、足部保健有关的科普书籍后,张秩凡在印发的资料上率先创出了“讲究健康、遵从科学、力求美观”的鞋子养护新理念。“张院长”还“引经据典”地告诉顾客:鞋子的许多毛病都直接关系到脚的健康,而脚部关联到全身健康。他从健康的角度去诠释经营理念,让消费者感到“鞋子医院”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名副其实。
2005年10月,张秩凡又花费4万多元钱装修了他新租的50平方米的店面。他将店铺分隔成几个包厢式的小间,里面细分为“鞋内科”、“鞋外科”、“鞋骨科”和“鞋美容科”。“内科”的任务是换内底、大鞋改小和紧鞋楦松;“外科”负责粘胶、缝补;“骨科”则是换鞋跟、钢条;如果鞋子需要上油改色、保养翻新,则去“美容科”。
如果说仙履医院的“鞋内科”和“鞋外科”业务还保留在传统修鞋工艺上,那么“美容科”开设的改色、补伤、去皱和翻新业务则融入了制鞋新工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修鞋界的“革命”。张秩凡将修鞋提高到了美学的境界,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因为对于讲究品位的当下人来说,即使是刚买不久的新鞋,若稍有破损也是穿不出去的。“鞋子医院”的美容业务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分类详细、明码标价的“仙履医院”营业额因此又翻了两番。
修一双鞋最贵曾经收1170元
逐渐地,一些同行开始仿效张秩凡的经营模式,展开竞争。
张秩凡心里清楚,在许多人眼里,修鞋还是一个最普通、最底层的行业,要想真正从这个行业脱颖而出,必须想办法使之趋向“高贵”。而这仅靠形式上“搏出位”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首先从“实质内容”上做出自己的特色。为此,“仙履医院”诞生半年后,他便将店铺经营定位于中高档品牌鞋的服务上,而不再接收档鞋的业务。
为了成功完成这一转型,2006年初,张秩凡将修鞋店迁到香蜜湖附近的新天国际名苑住宅区。这个高档住宅区的住户消费水平较高,正好迎合了“仙履医院”走中高端的经营策略。
因为要面向中高端,张秩凡在店铺的配套设施上也巧下功夫。比如设置专门的休息室,为顾客提供时尚杂志和免费咖啡;仿照医院的手术收费标准表,制定详细的修鞋价目单,贴于墙上;因为不少皮鞋需要修的地方不止一处,顾客若要更换底跟,往往连里垫也要一起换新的,于是各个科室经常分工合作……如此一来,收费就更高了。“鞋医院”所修的最贵的皮鞋价值几万元,最便宜的皮鞋价格也在300元以上。而修鞋的收费也从每双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越贵的鞋修理费越高。张秩凡这样做的理由是:那些高档鞋选用的修补材料多为进口,价格自然要高,而对于价格本来就不太高的中档鞋,他则会推荐顾客选用国产材质。迄今为止,“仙履医院”收费最高的是一双价值2万多元的意大利名牌皮鞋,在经鞋“内科”、“外科”和“美容科”分工合作后,把换大底、除皱等几项服务综合起来,总收费1170元。
起初,有的顾客觉得“仙履医院”收费比街头修鞋摊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常常要侃价。可张秩凡坚决执行“不二价”的店规。也许是“鞋子医院”的舒适环境、精湛技术吸引了他们,来这儿修鞋的顾客开始络绎不绝,而且绝大部分都成了回头客。
与此同时,张秩凡的“鞋子医院”还向周围其他小区频频“出击”。除了向顾客发送贵宾卡外,还通过定点方式招揽顾客——委托那些社区服务点(如医务所、俱乐部、干洗店)的老板为他接洽业务,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提成。
就这样,“仙履医院”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周围小区的住户成为常客,还有不少远在南山区甚至关外的顾客慕名前来。张秩凡又将业务范围扩展到皮包、皮带、马术皮靴及真皮家具等贵重皮具的维修保养上,并采用皮雕的手法对皮鞋进行改造和签名,这使他的利润进一步提升。
2007年上半年,张秩凡到工商部门注册“仙履”商标,随后便在广州、珠海等城市发展连锁店。他用几年来的积蓄,在深圳星湖花园买了一套价值90多万的三居室。安家立业后,张秩凡打拼的劲头更足了,创业的“野心”也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