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手中的“望远镜”
在我8岁那年,姥姥与世长决,与我们阴阳相隔,永享天堂,留下姥爷万般的无奈和孤寂,没有了老伴儿,在异乡姥爷显得比从前更加寂寞,姥爷说过“纵使有千般不舍,万般难过,可生活还要继续……”时隔多年后,姥爷落叶归根,回到甘肃老家就再也没有回来。姥爷的离开我想他更多是不堪姥姥一人在天上的寂寞,去哪里陪伴她了吧,从此我再也没有姥爷可喊。
然而姥爷的音容笑貌像刻在石碑上的字一样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永不遗忘,永不磨灭。我的童年有与姥爷在一起的日子,我生命成长的历程中有很多关于姥爷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现在,越是长大、越是懂事,自然回忆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姥爷的画面,时时清晰地浮现,伴随着自己人生的旅途使我懂得亲情的很多,甜蜜辛酸的滋味五味俱在。
儿时不明白姥爷为什么总是喜欢举起双手,然后握成拳头只露两个小孔放在眼睛跟前,只是很久很久已经习惯了他这样的举动。很多邻居家的孩子来找我玩的时候看见姥爷喜欢这样的手势很是奇怪的表情跑来问我,为什么?时间久了我也就对大家口中的“为什么”产生了些许的好奇,这么多年来姥爷所谓的“习惯”让我还是忍不住去问了他。打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也爱上了那个手势,姥爷说那是他的“望远镜”。因为姥爷年老后就一直眼神不好,因为看不清楚,他总是习惯这样的手势,光线太强的时候看起东西会非常吃力,经常流眼泪,时间久了这个标志性的动作成为了姥爷的专属——手中的“望远镜”。
母亲说姥爷是甘肃老家一座乡镇小学的校长,一生教书育人,姥爷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座大山里的孩子多学点知识,在那片贫乏屋脊半山半原的地方,姥爷为了滋润每一寸缺水的土地,用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我似乎都可以想象到姥爷站在三尺讲台上,他那熟练的动作摆弄着一寸粉笔在黑板上飞舞。温和慈祥还有那深情的声音,播撒着爱的温暖,倾泻着智慧的甘霖……现在,我多么的希望能够听上姥爷的一堂课,或是能够拜读一下这位老教师的文章,我想肯定是值得我学习,让我骄傲的,然而在那个信息贫乏的年代,没有高科技的产品无法为姥爷留下一段教课视频,甚至曾经姥爷教书的笔记也没有,在姥爷所有的孩子中都没有留下一点有关姥爷教书的信息,对于我那个小小的梦想来说,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
就这样教书、写字、育人,姥爷老了,被父母接到新疆——我的家来享享清福。从此姥爷与我“相识相伴”在今后的每一个有我们回忆的日子里,我喜欢姥爷,因为他的善良、他的温和、他的慈祥和偏爱我点点滴滴的记忆。因为父母从不娇惯孩子,在姥爷这我也就找了很多让我可以满足的东西。至今回忆和姥爷在一起日子心里也都还暖暖的,我喜欢姥爷给我讲着故事然后哄着我睡着,同时还必须让他的手在我后背上、肚皮上来回的刨来刨去给我挠痒痒……我被姥爷的爱溢的满满的,甚至有些任性无理的要求,在父母一再反对下姥爷还是会站在我这边,让我觉得我就是幸福的公主。
夏日的午后,姥爷喜欢坐在院子那座破旧的沙发上晒太阳,哼着我当时一点也不喜欢听的秦腔,还乐在其中,然后又静静地默不作声,我以为是睡着了,或许姥爷在沉思些什么,如今我终于知道,老人心中的孤寂我无法理解,能做的就是多陪陪他们或许那时姥爷心中很是想念我的姥姥。就如现在母亲时不时的哼上几句秦腔,我不再去阻止她,因为那些秦腔的调调是母亲思念姥爷时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我想念我的姥爷时的一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