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定回家过年!”这句话年年说,可往往不能兑现。出走家乡那片土地已二十年,算下来,回家过年是非常寥寥。工作忙不是借口,路途远不是理由。也许年少爱追梦,也许年轻不懂情。当我已为人父,已步入不惑之年后,深切地体会到了家的重要、父母的伟大。故乡情结时常引领着我在心灵历程上、在人生道路上,梦寐着走在故乡的小路上。
我的家在重庆的一个偏远小村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命运厚爱我,让我成为姐妹三个当中唯一的一个男孩。我知道,在六七十年代,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供几小孩生活和学习是多么不容易。过早饱受生活艰辛的我感恩着,努力着,奋斗着。在出外打工的日子,发愤工作,恪尽职守。我觉得这是回报父母的最好礼物。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学会了自立,自强,却无意中冷落了父母,淡忘了家乡。
父母是在农村劳作一辈子的善良、厚道之人,他们甘于穷苦,与世无争,只盼着儿女们有个好日子、好前程。他们的心都操在了儿女身上,谁个有个头疼脑热或遇上个不顺心的事儿,他们都吃不好睡不香。手掌手背都是肉,每个儿女都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天下第一情,父母最无私!当我懂得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时候,我给父母联系的多了,回家的也勤了。
我知道,父母虽然盼着能经常和儿子说说话,那怕看一眼也行,但一旦回家,或多逗留几日他们就不放心起来,会不停地催促你,反复叮嘱“别耽误工作!家里一切都好,别担心!”。这就是父母带有浓浓泥土味的爱。我就是沐浴在父母这种质朴、厚实、无言的爱中,坚定、踏实地一路走着自己的人生路。有了这种爱,我内心充实、精神愉悦。也许,越是被这样爱着,我越想家,越挂念父母。
然而,身在千里之外,又有工作缠身,不可能三天两头往家里跑。只能用电话问候、报平安。这些年来,我无不挂念着父母。父母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又都身体不太好。怕拖累儿女,父母不愿放下手中的土地,仍坚持下地劳作。每当想起,我都自责,心一阵阵的疼痛。作为儿子,没尽多少孝心。也正是在这种自责中,更加增添了我前进的力量。我的人生也许不会有多大成就,但我总想让父母看到我精彩的人生。这也许是父母的心愿与安慰。
我努力着,思念着。真的,每当人生收获的时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孤独失落的时候、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我都会想家,都会思念乡下的父母。农村是我的根,家是我的根,父母是我的根。不论我走千里万里,不论是我多么有成就,家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我生命的归宿。我曾在文章中坦言,当我能不需要工作的时候,我便退隐回农村,种半亩闲田,守候父母,与书为伴,作文为乐。我知道,这也许说说而已。然而,在我的心里,家的观念越来越重,父母越来越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今年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同在外地打工的姐妹们已捎口信说今年不回家过年,这会使近年来年气不浓的乡下又缺少人气。不论人多人少,父母一定会像往年一样,早早地把花生炒好、把火笼的柴劈备好、把门前堰塘里的鱼打出好、把喂养的土鸡杀好,等待着在外的儿女回家过年。农村的年没有春晚的快乐与焰火的热闹,有的是浓浓的亲情。我已盘算好了,不管明年工作再忙,不管到时天气再不好,我都要回到父母身边,同他们过一个幸福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