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凡
心理咨询师总是那么善解人意.我们纵有再多的委屈,怨恨,情绪似乎都能在心理咨询室平伏.当需要和咨询师面对面的时候,我们往往犹豫了.是不是对心理咨询存有怀疑和误解,阻挡了我们求助的欲望呢?
1."我只有到了痛苦无法忍受时,才会去求助咨询师."
人的身心都有自我调节和修复的功能,但效果因人而异.借助心理咨询的效果,自我康复会更有效果,就如同走路时突然扭伤脚,停下来及时处理总比继续赶路损失小得多.遇到高压力指数的突发性事件,如亲人亡故,婚变等,自我修复的挑战会成倍增加.如果强烈的负面情绪持续超过一周,影响正常生活,就要考虑求助咨询师的帮助了.
另外,在人生重要的关口选择心理咨询也是明智之举.如择业,婚恋和育儿等.与心理咨询师讨论可跳出原来的认识框架,生活的选择性会更多.
2."我相信:越权威,收费越贵的专家水平越高."
不论是哪个专业领域,外人眼中的衡量标尺都不外乎职称、出场费、单位级别等等。国内心理咨询的等级评定和收费尚不规范,用价钱判断专业性不一定准确。其次,每个心理咨询师的专长不同,可请业内人士就来访者的问题帮忙选择咨询师。另外,咨询的效果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来访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其实“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3.“我对第一次咨询不满意,不再信任心理咨询”
生活中常有令人不满的情况发生:医生的处方失灵,机场服务人员的态度不好•••但我们不因噎废食,不去看病,不坐飞机。为何我们对咨询师会更苛刻呢?除了真实的咨询效果外,来访者强烈的诉求也影响很大。对于好不容易才与咨询师坐在一起的来访者,强烈的期待会使他们变得异常敏感,过高地估计咨询的效果。另外,当来访者感到双方咨询关系不匹配时,来访者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4.“我需要同性咨询师,她/他会更理解我”
一般来说,女性在涉及婚姻等问题时,更愿意与女性咨询师讨论。作为来访者,选择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完全是自己的权利。如果同性咨询师的确能帮你消除紧张,可听从自己感觉。另外,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无论男女,都具备站在来访者角度(包括性别)理解对方的能力。
5.“咨询师有义务给我提供有效方法”
一个人认知或行为的改变,咨询师的确能起到引导作用。但更重要的是 ,来访者要与咨询师产生互动,以此发掘调动自我能量。如果能在与咨询师的讨论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调整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这才算达到了心理咨询的核心目标——助人自助。而把心理咨询看成“看医生-诊断-处方-治疗-痊愈”的过程,就可能对咨询师产生依赖,缺少了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几乎是没有效果的。
6“心理咨询是见不得光的事”
在中国,心理咨询往往被认为是见不得光的事。其实,心理问题如同身体生病一样,有病发,高潮,痊愈的过程,并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不同时期的问题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心理咨询也必然会越来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