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愿意从企业购买该项产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认同向我进行销售的这个人、我喜欢欣赏相信这个人和他所代表的产品及服务。
同理,如果他们很讨厌前来销售的这个人,他们的表述将会是:"XX公司XX不好。"销售人员个人成为了行业、企业及产品和服务的代言。
一个没有经过培训的,不懂得销售的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的销售人员进入市场后的分值是怎样的?
答案是:100-1= -200
100-1=0即一百个有效行为毁于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人已经为世所公认。
那么-200表示什么呢?
这位销售人员不仅仅让这一次的交易失败了,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污染了市场和资源,形成了负面的口碑,就像一张不小心被弄污的纸,要让它变回一张白纸一样难。
1、污染了市场与资源:
诚如海飞丝的广告所言:"you never get the chance to make the first impression".第一次的印象是如此的最重要,它往往决定了我们对一件事物好坏的评价。企业无论怎么投资在广告、理念、产品上,最终展现在客户面前的全都"活现"在眼前的这个销售人员身上:他在这次与客户交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质素好坏直接影响了客户对企业的印象。没有使命感的销售人员更关注于自己的感受:"我现在已经连续工作了10天了,没有创造出什么业绩,还没有休息过。"而有使命感的销售人员则会考虑到:"不论我现在工作了多久,但是目前这个客户也许是第一次与我们的产品服务打交道。如果我给他留下了很差的印象,也许他就会对这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我要把我现在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
客户没有被污染过,销售人员较容易取得客户对于其所在的行业、企业、服务、产品的好感,或与之建立正向的情感关联,从而向这位客户进行过销售,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从而打开了这个市场或渠道。但是客户一旦产生了负面的评价之后就很难再改变他们的印象了。客户极有可能的回答是:"我早就听说过了,不太好。我不会购买的。谢谢你的推荐。"
2、可能造成不好的口碑
客户对企业和产品服务没有不好的印象后,因为觉得没有用,他也许不会把自己真正的抗拒点告诉销售人员,却很有可能把自己由此而引起的负面的想法、恶劣的评价告诉朋友、同事、家人等等自己生活圈子中的人。这些人在没有接触到该企业、产品服务和销售人员之前,就已经对此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企业想再进入到这个圈子占据了主要势力的区域时,就不得不事倍功半。
正如古话所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的口碑效应一旦形成,想要扭转就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间、精力。
前线销售人员的工作如此重要。但在实际销售工作及企业活动中,销售人员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随机采访的结果显示:很多销售人员认为客户(包括渠道中间商)不重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比如:还没有见面前就被拒绝、不听自己的介绍、不懂装懂、公司其他部门对自己的工作重视及配合程度不够、工作压力大、业绩指标高。
我们很难想象抱着这种销售态度的销售人员或销售队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作为企业或客户,我们也不希望接触到这种销售人员或销售队伍。
那么,究其原因,为什么会让销售人员产生这种心态呢?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销售人员自身的问题:
1、心态方面:
销售人员错误估计了工作的难易程度,畏惧困难,放大了自己在销售工作中遇到的正常的瓶颈和问题,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不能正视自己职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托付"心态,希望企业为自己解决工作上的一切大小难题,希望永远都不要遇到困难。
企业必须重视销售人员的情绪与心态,通过管理、沟通等各种途径进行调试和扭转,培养其积极思考的能力,并固化成为其内在素质。
2、技能方面:
没有接受正式的培训,不了解产品性能、行业背景的情况下匆忙上马,销售人员不能向客户提供相关的资料,造成了客户的不满与抱怨。
企业应建立与销售方式、销售渠道相配合的培训方式(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现场培训等等方式),直到销售人员考核合格后再分配上岗。
二、 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
1、 部门内:
(1)制度不清晰。让客户产生:找高层或主管可以得到更大优惠或好处。而事实也是这样的。一个客户是这样的,两个客户也是这样的;…久而久之,市场口碑也就传开了,价格混乱之后,企业想再规范必须付出更大力气。
(2)职责不分明。明明应该是A片区销售人员工作,但B片区偏偏进到了这个区域来开展工作。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管理,"抓到篮子都是菜",不仅销售人员觉得乱,客户更觉得烦,同时还容易引起相互竞价等隐患。
(3)绩效考核不到位。销售人员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中没有积极性、缺乏主动精神。
2、部门间:
(1)其他部门对销售的配合力度不到位,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如财务的转账等不到位、研发部门不注意市场反馈信息,一意孤行等。
(2)其他部门同事认为销售流动性强,对销售人员区别对待,态度冷漠。
三、 客户的问题:
客户是销售的目标,也是销售最后打分和打分的那个人。以往我们把客户称为"上帝",现在,我们更愿意把客户回归到人性的层面,把他看成一个人,承认这个人也是有情绪起落,也有可能会有错误和失误:
(1)客户由于不了解产品性能、公司流程而造成的不合理投诉。
(2)客户对产品、服务或销售人员期望值与现实落差大而造成的不合理投诉。
(3)客户对销售工作的不了解或不重视,态度的轻慢。
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配合作战、团队支持往往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在体验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客户越来越强调自己的个性和独特要求,而这种个性的满足往往来自于前线销售人员的洞察能力与执行力。客户对企业第一印象正是来自于销售前线,客户与企业所建立的情感联系具体表现也是在和某位销售人员的关系上面。销售人员单枪匹马采用个人主义英雄的事迹并不能支持企业走地更远更好,只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体系,销售人员的个人风格与企业文化不断融会贯通,水乳交融,才能互相匹配、交相辉映。销售人员能够很好地代表企业的形象,甚至成为企业的活广告,在客户一接触到销售人员,就能为之心折。在不同的范围内,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最后形成客户、企业与销售人员"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多赢局面。
销售人员是市场中走动的企业活广告,是和客户建立情感的关键链接点。
建立规范系统的制度、体系来配合销售人员,让销售人员感受到企业足够的支持、信任与重视,他们会身心愉快,并把这种感受带到市场中,让客户的感觉也很好,从而有利推动销售的进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客户。从这个方面来说,为销售人员打所就是为企业的销售打气,给销售人员信心就是给企业销售信心。
让销售人员成为企业和客户间最稳定的桥梁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