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以片面的感觉和知觉线索与为依据,对人与事物形成的心理反应。有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就是说,两个人初次见面,在45秒之内,就可以决定是否喜欢、欣赏、甚至信任对方。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A.Ladins)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阿希的研究和发现。
他编撰了两段文字材料,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并外向的人;第二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例如,第一段中说,吉姆与他的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撒满阳光的宽阔的马路上,他热情地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中则说,吉姆放学后独自一个人步行回家,他低着头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谁也不理睬,也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说话等。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这两段文字呈现给了四组被试,不同的是四组被试看到了不同排列组合的材料:
第一组材料,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材料,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三组材料,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材料,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之后,卢钦斯让四组被试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趣的结果出现了,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被试中只有18%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被试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有95%,第四组被试只有3%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卢钦斯的研究证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人的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是人对客观事物形成的最先的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不会轻易改变,即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的印象。如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你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你对他以后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解释。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使得人们对他人的社会认知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即当人们只获取了有关他人的少量信息时,就力图对他人的另外一些特征进行推理、判断,以期形成有关他人的统一、一致的印象。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而且后来的印象都只是对第一印象的修正或补充。当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即这个人是否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或者他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回想一下你自己刚上大学的情景,与你的同学第一次见面,你们之间会互相形成一定的印象。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和期望,最初完全决定于这种最初的印象,这种印象对以后双方的交往非常重要。
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它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由于人的认知平衡和心理平衡的作用,人们必须使后来获得信息的意义与已经建立起来的观念保持一致。如管理者在招聘时,一位大学生的自我介绍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即使以后他的表现不如以前,你也可能认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够尽力;相反,有一位应聘者在面试时不拘小节,你勉强聘用了他,那么,他在给你报告中的一个错字就会让你敏感地认为:这个人真是马虎潦草。你是在验证自己的第一印象,竭力保持与第一印象的一致性,而要转变这种印象则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很长时间也无法彻底改变。
为什么第一印象会在人们的知觉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我们在最初接触陌生人的时候,注意力的投入完全而充分,此时印象最为鲜明、强烈,而后继信息的输入,我们的注意力会游离,从而使其对我们的影响在下降。人们已习惯于用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轨道解释一些心理问题。
对于管理者来说,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首因效应可以帮助你迅速地做出人事决策,但是,它带给管理者的误导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误导还会影响到绩效评估等一系列的工作中,最后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一定程度上说,首因效应有时候就是一种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