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性神经症
恐怖性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殊处境、物体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反应。明知不合理,但在上述场合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如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等。
据美国报道,社交恐怖症年患病率为1.5%~3.5%,终身患病率为3%~13%。特殊恐怖症终身患病率为10%~11.3%。据国内调查,恐怖症占心理咨询门诊的20%。女性多见。
[临床特点]
1.大多能追溯到病前的社会心理因素。
2.病前性格特征多为胆小、羞怯、被动、依赖、容易紧张、焦虑等。
3.诱发焦虑、恐惧的对象往往容易识别,并且是一些实际上并无危险或多数人不感到害怕的情境或物体。
4.根据恐怖对象不同,常分为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殊恐怖症。
5.广场恐怖是对公共场所(如商店、餐厅、剧场、火车、公共汽车等)或空旷场所的恐怖。共同特征为担心在公共场所中昏倒或失去控制,又无法迅速离开。
6.社交恐怖是对人际交往恐惧。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怕被他人端详,怕自己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
7.特殊恐怖症是对某种特殊物体或场景的恐惧,如昆虫、鼠、蛇、高空、黑暗、雷电等。
8.恐怖症情绪反应可以从一般性焦虑紧张到极度害怕、恐惧,甚至惊恐发作不等。
9.对于恐怖对象有明确的回避行为。即尽量避开恐怖对象,如社交恐怖者避免社交等。
10.发作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悸、出汗、呼吸困难、恶心、尿频等。
11.明知恐怖是过分或没有必要的,但无法控制。或者知道他人在同样情境中不感到有危险或威胁也不能减轻焦虑、恐惧感。
[诊断要点]
1.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各点: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怖,恐怖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
(3)有回避行为。
(4)知道恐怖过分,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2.因上述症状,造成至少下述情况之一:
(1)妨碍工作、学习、生活或社交。
(2)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以致主动求医。
3.症状持续存在至少3个月。
4.已排除下述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等。
恐怖症与正常人对现实威胁产生的恐惧是不同的。病人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和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并因此而产生苦恼。
恐怖症的原因尚未阐明,有些病人具有胆小、害羞、依赖、内向、过分认真、争强好胜等性格特点。部分病人有心理因素作为诱因。
恐怖症多为急性起病,常以面对某一物体或处境发生一次性焦虑发作后,那个物体就成为焦虑恐怖的对象。恐怖发作时伴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恐怖对象可有多种,通常是单一的,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一. 场所恐怖症:
恐怖对象主要对某些特定的环境,如高处、广场、密闭的环境和拥挤的场所产生的恐惧。有的人害怕离家或独自一人在家,害怕进入商店,人群之中,或害怕独自乘坐火车、汽车或飞机。焦虑的严重性和回避性表现的程度可有不同,常常导致妨碍生活,有的病人完全不敢离家。
二. 社交恐怖症:
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恐怖症。发病年龄多在青春期。表现形势多种多样。症状多出现在与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而独处时则不发生恐怖症状。
1. 常见的形式是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产生强烈的不安,发作厉害时伴有头晕、恶心、震颤等。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除家属以外)发生接触,不能参加社交活动,甚至无法上学和工作。
2. 有的病人害怕社交时脸红;有的病人害怕社交场合会晕倒,或打嗝、或出虚恭等 以回避社交。
3. 有的病人怕看别人的眼睛,怕与别人的视线接触,怕别人看出他的表情不自然。或感到别人的目光很凶恶。或者由别人目光中看出别人对他的鄙视、厌恶甚至憎恨。有的病人诉述总控制不住?quot;余光"看人,以致不能集中精神看书、听课等。还有的病人害怕自己的眼光会伤害别人,虽然不能自圆其说,病人仍害怕与人接触。
发生恐怖症的病人,病前人格相对稳定,恐怖是在强烈的创伤性处境下发生的,用系统脱敏治疗效果好。有的病人有人格障碍,从小害羞、怕见人,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缺乏社交训练。这种人一到青春期社交恐怖就明显起来,往往没有明确的诱因。比较多见的是人格特征和处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社交恐怖的发展。
社交恐怖症的预后一般是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怖症状多逐渐减轻以致消失。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治疗,社交恐怖症可迁移多年。
三. 单一恐怖症:
或称物体恐怖症。基本特征与以上两种相同,但所害怕的对象主要是某些特定的单一的物体。如动物、菜刀或其它尖锐的物品,因担心伤害自己和别人。也有单纯对蛇、狗、昆虫、老鼠、蜘蛛等产生恐怖和回避的。疾病恐怖的对象常为放射病、性病感染,如艾滋病等。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一、行为脱敏治疗。
二、冲击疗法、
三、揭示及对抗疗法:揭示及对抗疗法,是揭示恐惧症的心理原因,和心理意义,揭示一方面是提醒求助者的注意一方面是使求助者得以恐惧脱敏,对抗疗法是行为治疗的一种,通过适当的对抗治疗,能很快缓解求助者的恐惧心理,并逐渐恢复。其中重点是掌握马侗领的最近的自我的心理研究成果,通过对自我的深度干预很心理转换,导致脱离恐惧的恢复正常的目的。
四、心理分析疗法。
五、认知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