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岁的小若(化名)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可她依然非常恋家。
上学时每天一放学,她就急急忙忙往家赶,从不在外逗留片刻,父母觉得女孩子就应该这样,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等到小若上高中要住校时,父母这才觉得女儿的行为有些蹊跷。
开学没过几天,小若就跑回家不去上学了,原因是离不开家。这可怎么办?家里先后给她转了两所学校,都因为她不愿坚持住校常跑回家而中止了学业。父母拗不过她,只好说不上学就不上学吧,小若自己也同意了,可是,她到一家公司上班没几天又跑回家了。之后,她又换了几家公司,可总是上几天班就闹着不去了,待得最长的一家公司她也只是断断续续坚持了一个月。
转眼小若20几岁了,最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不错的公司,可上班不到一周,她又坚持不下去了,又闹着回家,而且之前每次下晚班,不管多晚她都坚持回家住。奇怪的是,小若每次闹着不去上学、不去上班,却说不出不去的理由来,反正就是不想去,就是离不开家。
慢慢地,父母感觉她有点不对劲了:一个已经成人的大姑娘还如此恋家,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呢?忧心忡忡的父母找到我,希望我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沟通我了解到,父母婚后四年都未能生育,于是就抱养了小若。那时候小若很小,父母对她比亲生的还要亲。谁知没过多久,母亲发现自己怀孕了。小若两岁时,母亲给她生下了一个小弟弟。虽说有了亲生孩子,但父母对小若一如往昔,甚至因为她身世可怜,对她还有点偏爱。弄得小弟弟很吃醋:为什么全家对姐姐那么好?
弟弟10来岁时得了一场难治的病。这可让父母慌了神,甚至担心他活不长了,于是他们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弟弟身上,吃喝穿戴弟弟优先,也就很长时间顾不上小若了。等弟弟的病情平稳后,父母这才想到小若,于是对她说:“弟弟小,而且生病了,爸爸妈妈照顾他多一些,你别生气。”小若是个懂事的姑娘,她表示不会吃醋。
可此后,父母发现小若越来越不乖了,而且经常耍性子、发脾气,还有好几次她为一点儿小事就动手打弟弟。弟弟对父母告状说:“你们别对我好了,你们对我好,姐姐就打我。”父母细心观察,觉得弟弟说得有些道理,但他们同时发现,只要在小若耍性子时哄劝一阵子,她很快便会没事,因此父母也没太当回事儿。
转眼小若初中毕业了,暑假,她不知从哪里听说了自己的身世,为此很是难过了一阵子。父母见秘密曝光,这才对她说明了她的身世。他们甚至想到,如果小若坚持要见亲生父母,他们也同意帮她联系。谁知,小若根本没有想见亲生父母的意思,她说自己知道爸妈很爱她,她死也不离开这个家。
小若真的是离不开这个家,她说离开家就有一种找不到亲人的感觉。于是从上高中开始,她就总是闹着要回家,并为此闹得不能上学、无法上班。她自己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反正到了外面她就特想回家,要不然就会坐立不安。
孩子闹回家闹得不能上学、不能上班,自然是家里的大事。于是,她每次闹着回家都会引起全家人的高度关注。全家人围着她团团转,不知道怎样关心、劝慰她才好。不仅父母亲、爷爷奶奶、连弟弟也跑来关注姐姐。面对家人的劝慰,小若每次都泪流满面。
小若自己也知道,这么大了还离不开家不好,每次都要全家人连哄带劝,感觉也不好,可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身不由己地这么闹一回。每次闹过后,她感觉心情又平静下来,又会重新走出家门去上班。小若走出家门,父母也就长嘘了一口气,又继续忙工作、忙过日子了。可常常是他们刚把小若的事儿放下几天,她又旧病复发了,再一次闹着要回家,全家人也就再一次放下别的事来关注她……小若就这样反反复复闹回家,结果搞得全家人都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点评:
小若恋家到不能正常上班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她潜意识中对失去亲情的担忧。最初,父母对抱养来的她疼爱有加,可弟弟的出生,让她本能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被人分割了。不过由于小若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有心补偿她,反而更疼爱她,所以才有了弟弟“为什么全家人对姐姐那么好”的不满。小若习惯了父母对自己的偏爱,当弟弟因病受到父母的优先照顾时,她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不再被关注了,担心会失去父母的爱。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这种担心就更为强烈。
怎样才能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让他们继续爱自己呢?小若发现,每当自己出点状况,比如耍性爱、发脾气,父母就会特别关注自己,这种关注恰好满足了她渴望被爱的心理需求。于是,她学会了利用问题行为来吸引家人的注意,从而满足了她被关注的需要。
随着慢慢长大,她不好再随便耍性子发脾气了。问题行为变成了不能正常上学、上班,再次吸引了父母的全部注意。当然,这一切都是她潜意识的活动,有意思的是,此举非常有效。每次,她的问题行为表现确实能引起父母的关注,而这又在无形中强化了她恋家的问题行为,使这种行为越来越严重。
按照条件反射原理,人的行为是按照是否获得满足,即是否得到强化而发展的。某个行为得到满足便得到强化,就会被巩固下来。因此我建议:当小若再次闹着回家时,家人不予理睬,不予过度劝慰;她正常去上班,家人给予关注,给予鼓励。
接受我的建议后,小若父母配合得非常好。当她又闹着回家不去上班时,父母采取不问、不说、不劝、不哄的策略;如果她正常上班,他们便每天给她打打电话、聊聊天;她回到家,他们便嘘寒问暖。这么做,既强化了她正常上班的行为,又让她觉得自己仍备受家人关注,她被爱、被关注的需求获得了满足,也就进一步强化其正常上班的行为,坚持一段时间,这个问题便解决了。(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