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娅娅(化名)俨然已步入剩女的行业。眼见身边的姐妹们或喜为人妻,或事业扶摇直上,娅娅的内心好不寂寞。她不懂,为什么当年学业优异且被誉为班花的自己却成了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10年的阳光与自信在娅娅身上早已荡然无存,现在的她变得郁郁寡欢与自卑闭锁。娅娅觉得自己老了,已经无力再对生活有什么期许。近一年来,她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与旧友往来,不愿与新朋交流。但她深知,总是这样躲着大家,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隔离了社会交往只会令自己越来越难以走出困境。她希望改变现状,希望知道自己失败的症结所在,于是她找到了我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
虽然娅娅不断强调事业的发展与情感的建立同等重要,然而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内心寂寞的人来说,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往往显得更加迫切一些。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她却没了主意。她说自己在事业与情感之间很难做出孰轻孰重的判断。在之后的交谈中我发现,难以决断已成了她的一个标志性特点。“求求你,别让我选择。”这是她在交流过程中反复说到的一句话。我将自己对这句话的深刻印象反馈给了她。这一次,娅娅坦诚自己选择会本能地逃避,这种逃避甚至与她的情感挫折有着极深刻的关系。
从小,娅娅就是一个缺乏主见的人。小时候,她所有的事情都由父亲做决定,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甚至交什么样的男朋友,全都依赖于父亲的参谋。父亲为此也很苦恼,常常说她难以独立。娅娅最初对此并未感觉有何不妥,直到后来,与她交往了一年半的男朋友突然提出分手,她才意识到这种逃避选择的习惯已深刻的印象着自己的生活。
分手那天,男友这样对她说:“我觉得和你在一起真的很累,你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来决定。一开始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依赖和信任,但时间久了,我发现它不是依赖和信任,而是你对自己责任的推卸。因为每当选择出现问题时,你就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有时候我真的感觉很烦。”娅娅对男友用这样的理由结束两人的感情震惊不已。“一切都听从男友决定,难道我错了吗?”她觉得自己很委屈。
娅娅回忆了与之前五个男朋友的交往,发现问题所在——“没主意”似乎成了男友们对自己的共同评价。就连在工作中,同事们对她也有此评价。正是因为自己很少在单位发表意见,所以才造成领导与同事对自己的漠视,这种漠视直接导致了她的职业发展出现问题。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娅娅沉默了。一阵寂静之后,她说出了一段深埋心底20多年的痛苦往事——
娅娅6岁那年,那天的情景她记忆犹新。已经入睡的她,被妈妈轻轻叫醒。她睡眼朦胧地看着坐在床头的妈妈,而爸爸正靠在门口看着她们。从来没有见过妈妈这样严肃的表情,娅娅感到有些害怕。妈妈抱起娅娅,半天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她,并轻轻掠起她的头发说:“妈妈现在问你一件事,你要认真回答,好吗?”一向大嗓门的妈妈从来没有与自己这样说过话,娅娅紧张地点了点头,问:“妈妈你要问什么?”妈妈一把搂过她,将她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胸前,轻声问道:“如果爸爸妈妈分开住,你会选择跟谁住在一起?”“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娅娅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行,你只能选一个。”妈妈的语气很坚定。这样的选择对她来说太困难了。她从妈妈的怀里挣脱出来,站在床上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哇的一声哭了:“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她用哭喊表达着自己的抗议。
这时爸爸走过来,拉住娅娅的手,轻声说:“娅娅长大了是不是?不哭了啊。”爸爸轻轻擦去娅娅脸上的泪水,也问出了同样的问题:“现在爸爸妈妈要你选一个,你选谁呢?”娅娅抽泣着,万般不愿的问:“谁住这个家?”“爸爸。”“那妈妈住哪儿?”“住到别的地方。”“那我和爸爸住。”说完,她泪如雨下地扑到了妈妈的怀里。从那以后,她很少再见到妈妈。
那晚的选择,成了娅娅终生的痛。她不想离开妈妈,也不想离开爸爸,但一次选择,却决定了她之后的生活。娅娅始终觉得自己愧对妈妈,她不知道妈妈有没有因此怨恨自己太无情。之后,她努力回避着生活中的很多选择。每当遇到需要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她内心都会隐隐作痛。为了不去触碰那段刻骨的伤痛,她以放弃自我主张为代价,回避着各种选择和责任,以换取内心虚弱的平静……
心理点评: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选择。其中一些选择往往影响到我们生命的轨迹,关系到我们发展的方向。因此,学会选择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适应生活的一种基本能力。然而,选择从何学起?课本上从来没有直接教导过我们遇事时该作出什么样的决定,而且我们总是被情势、内心的惯性支配着。因此,作出选择的能力大多是在生活中逐渐积淀和练就的。
从娅娅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父母将大人都难以作出的一次的决定转交给了弱小的孩子,这份责任是娅娅难以担负得起的。表面上,它看似父母对孩子意愿的尊重,实质上却是父母自身躲避情感伤害的自私反应。这次选择对一个6岁的孩子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沉痛的打击。它也直接导致了之后的若干年里,娅娅始终生活在痛苦里。
将深埋于心的痛苦讲出来后,娅娅觉得轻松了许多。也许,这种压抑早一天从心底挖掘出来,她就可以早一日得到解脱,然后将属于自己的选择权重新捡拾起来。
另一方面,娅娅的症状还表现在不敢承担选择之后的结果上,那么,如何看待由于选择而带来的后果,也是她需要重新认识的。毕竟,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苛求自己所有的选择都是正确的,面对出现的差错,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弥补。如果总是纠缠于以往的过错,只能使自己无法前进。
该怎么办?娅娅可以从生活小事上开始尝试改变。谈恋爱时,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告诉男友,让男友成为帮自己改变的助手;工作中,可先试着在小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关注。循序渐进地改变自己,让自我逐渐从选择的阴影中走出来。(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