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化名)不知谈过多少次恋爱,也不知道牵过多少男孩子的手,但最终都未能修成正果。年近30了,她才草草结了婚,可不到半年就离了。离婚后的她更是一场接一场地恋爱,情况却并无丝毫变化。每一场恋爱,无论以怎样轰轰烈烈的方式开始,最终仍是没有结果。在她的同学和朋友圈子里,大家给她起了这样一个绰号——“季度女人”,意思是指情感不稳定,总是三心二意,她爱一个人最多能坚持3个月,也就是一个季度。
这些年来,张芸的确很难做到长时间关注一个男性。她最长的一次恋情维持了5个月,被朋友笑谈为“奇迹”。但如果你就此说她对感情不负责任,张芸可不认可。因为每一次恋爱,她都很投入,很认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次和男友分手后,她都会跑到酒吧喝得酩酊大醉。朋友不解,问她:“你如果爱他,干嘛要和他分手?如果不爱他,分了手为何又如此伤心?”张芸回答:“我不是花心、游戏感情的人,我也为这份逝去的爱情伤心。离开曾经爱过的人,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痛,我的泪是为消逝的爱情流的。”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张芸的恋情轨迹:初和一个男生相处时,张芸看到的全是他身上的优点,觉得对方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对方对自己的倾心和呵护也使张芸满足不已。可相处久了,她就在对方身上发现越来越多不如意的地方,这些“不如意”影响着她对这份情感的投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恋的感觉退却,她渐渐产生一种深深地失落感,觉得自己在对方心中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举足轻重。于是,她渐渐产生厌倦的感觉和放弃的念头。
用她的话说,不是自己用情不专,而是她一直没有找到想要厮守终身的那个人,可她又是个必须依靠爱情生活下去的女人。虽然每次如昙花般短暂的恋情都使她心碎,可一旦遇到下一场恋情,她便像一个沙漠中跋涉的人突然看到一汪清泉那样,猛地狂啜几口。刚刚品出水的甘甜,却在要喝下一口的时候,尝出了水的咸淡,这使她再没勇气捧水入口。可望着那汪清澈的泉水,她越发觉得嘴里干渴,就越发怀念那种甘甜的感觉。于是,她又急不可耐地开始寻找下一处甘泉。
“是不是自己对爱情的要求太高了?”又一次失恋后,张芸困惑地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不停地寻觅,就是遇不到自己长久沉醉的人?”
每当旧的恋情结束,新的恋情还没开始的时候,倍感孤独的张芸总是异常想念远在千里的家和家里的亲人。
每当想起他们,她脸上总会露出孩子般灿烂的微笑,她的心会被暖暖的爱意包围着。她是父母唯一的女儿。父母在生下两个哥哥后,本不想再要孩子,没想到母亲意外怀孕了。父母不忍抛弃这个投奔他们而来的小生命,于是在年近40要了她这个宝贝疙瘩。从小到大,她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两个哥哥的疼爱,全家人都把她当公主般宠爱着,不肯冷落她片刻。
大后的张芸,希望自己未来的家庭也能有这样浓烈的爱的氛围,希望自己每天都被爱包围着,希望自己未来的丈夫能像哥哥那样保护她、照顾她——谈了这么多次恋爱,那些男生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她,也对她关爱有加,可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她就会倍感失落,觉得他们做得并不够好,离她心中理想伴侣的距离还很遥远。她认为,他们总是不能真正温暖她的心,这说明他们并不是真正爱自己,并不是真正从内心关心她、重视她。这种掺了假的爱情,她不要,呵呵。
和前夫结婚纯粹是个错误。初交往的时候,她对前夫充满了迷恋,也找到了一直苦苦寻觅的那种感觉。所以在相处三个月后,她答应了前夫的求婚。而且,为了避免时间久了爱情会逝去的可能,张芸一改往日的矜持,主动催促前夫早早举行了婚礼。她幻想着,婚后,在家的港湾中,爱会越来越浓烈,前夫会对已是妻子的她宠爱有加。她还幻想着用自己的柔情营造出恒久的温馨氛围,让爱永远停驻在她和前夫共筑的这个家里。可是没过半年,前夫就不再是恋爱时的丈夫了。爱情一如过往,渐行渐远,终使她心灰意冷,一刻也不想久留。
而今,仍然单身的她,每天仍在寻觅着,又不断失望着。她已经有些疲惫了,可孤独感驱使她继续为爱执着地走着。宁缺毋滥,她一定要找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哪怕被人当做花心萝卜。可自己想要的爱情到底在哪里呢?她内心一片惘然,于是求助于我……
点评:
看得出,张芸希望爱她的人能时刻将她放在首位,如果对方做不到这点,她就会产生失落感,觉得对方并不是真爱自己,并因此抽身而出,再次寻觅真爱。这种对爱过于苛求的心理,和她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她小时候时时处处被家人围拢在中间,被爱“喂”得太饱,所以,尽管现在已经成人,但心理上却无法“断乳”,下意识地拒绝成长。她希望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希望始终被别人爱着疼着。而恋人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除了父母和子女之外最亲密的一种关系。所以,她就不断寻觅和制造爱情,以便使内心那个没有长大的“我”仍旧快乐无忧。
可是,无论怎样浓烈的爱情,都存在一个保鲜期。过了这段热烈的时期,彼此间的热情就会自然消减。张芸渴望时刻被人爱着的感觉,自然无法得到满足,这便使她产生不安全感和深深的失落感。因而她只好寻找下一段爱情,一次又一次的从短暂的激情中汲取爱,获得安全感和充实感。
在张芸滥情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心理幼稚,而非花心或轻薄。
被他人爱是幸福的,但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自己会爱自己。靠别人的爱来获得安全感,本身就是不安全的。试想,在漫长的人生中,能够自始至终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所以,不能过于奢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亲密的爱。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就像张芸那样,始终都觉得自己找不到爱情。所以,要抱着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客观地面对别人给予自己的情感,这样才不会在他人对自己稍有冷淡时就感到是失落,也才能用坚韧守护脆弱的爱情,获得一份长久的感情。
当张芸的心理真正成熟起来,拥有一个独立的自我和坚毅的内心世界时,她才能理智地对待爱情,正确认识爱自己的人,所以,张芸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快些让自己“长大”,然而再谈恋爱,这样她才会找到一份成熟的爱情和幸福。否则,即便有人真心爱她,希望能够给予她想要的那种关爱,也会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渐渐疲惫和厌倦,最终离她而去。即使对方能坚持下来,对她不离不弃,那最后的结局也势必是他心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