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一个心理学流派,它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各种身体反应组合。这些反应不外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表现在身体外部,有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内隐和轻微身体变化。前者全身肌肉,特别言语器官变化,后者内脏和腺体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事件并不一定就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轻微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心理活动,都不外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通过条件反射实现。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爱、惧通过条件反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实验伦理学。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客观事物等同起来。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新实在论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目。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一些素材。于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对客观刺激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内省。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动物心理学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反应来推测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拟人论色彩。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勒布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研究,最后出一反拟人论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差别,但不能按人心理来推测动物心理,相反****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客观事实。
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活动,目在于了解神经中枢活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通过条件反射实现。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爱、惧通过条件反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华生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预测和控制行为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实际上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华生过分简化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 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年代以后,他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新行为主义。如果说华生废除意识主张,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那么方法论行为主义则在美国借操作主义巧辩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