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认为认知就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一个对输入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单元,而反应则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产物。信息加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作为人类行为基础心理机制,其核心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内部心理过程。但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东西来加以推测。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方法就从可观察到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心理过程。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出结论。
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这就使他们注意到信息在人体内流动有个过程。他们常用计时研究法。首先要测量出一个过程所需要时间,并以此来确定这个过程性质。
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字母 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瞬时;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O或Q,但看不出 E还 F或 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辨别。由此人们就可以确定完全辨别、部分辨别或刚刚看出有东西所需时间。这一切表明,知觉累积,它包括几个特定阶段。
反应时研究法也一种会聚性证明法。认知心理学家使用较多选择反应时,而不简单反应时。因为选择反应时可以提供更多有关内部状态信息。
计算机模拟和类比认知心理学家采用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就叫计算机模拟。因此,计算机模拟首先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
计算机模拟所提供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如果理论正确,那么这个输出就应当类似于人类解决同样课题时所给出输出;如果程序输出与人不一样,那么找出差别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论依据。计算机模拟还可以预测复杂行为。虽然我们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们按步骤变成程序,但当步骤系列很长,很复杂,需要大量联系时,我们往往不能预测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有时可出惊人结果。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
口语记录也认知心理学家、特别研究思维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与其他客观方法相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结果。
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结果。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强调知识作用,认为知识决定人类行为主要因素。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尔强调演绎法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康德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一个主要概念。
认知心理学也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传统。19世纪赫尔姆霍茨和东德斯提出反应时研究法,今天认知心理学家广泛采用方法,并已有了新发展。
冯特现代实验心理学奠基人,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对象和方法看法与他观点很接近。他认为心理学对象经验,意识内容,方法控制条件下内省。有些心理学家说,认知心理学又返回到冯特意识心理学上去了,所不同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詹姆斯关于两种记忆,即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提法,今天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影响很明显。它以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研究著称,强调格式塔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被动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主动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