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刚过去不久,应试制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似乎没有任何减轻。家长们还是信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将孩子承受学习压力的时间提前到了不到 1岁。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3岁开始学乐器,5岁就开始学小学课程……
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早期智力开发,殊不知,父母们的这种强迫性早期教育,使孩子没有童年的欢乐,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严重的是可能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杀手”。
“为了孩子,不怕多花钱”
“你家孩子去了哪家早教?”近年来,取代几年前的“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吗”的话题,现在0-3岁宝宝的家长们见面聊得最多的话题是早教机构的选择。家长们互相对比着早教中心的环境、师资和价格,虽然心里未必认同孩子有必要上早教班,但总想着“别人家孩子都上了,我家宝宝也不能落下”。
虽然和老公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只有5000元,在一家知名早教中心上过体验课以后,吴女士毫不犹豫地给1岁多的女儿花1万多元报了名。“学费是不便宜啊,但是贵肯定有贵的道理,一分钱一分货嘛。”
“没有报名,心里不踏实”
李女士的女儿楠楠现在一岁三个多月,可在同事看来,她已经快变成“祥林嫂”了。遇见有宝宝的同事,李女士便打听:“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吗?去的哪一家?多少钱?好不好?值不值?教学方法有什么特色……”
李女士对记者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去上早教,虽然自己拿不准,还没给孩子报名,可心里总是不踏实,所以见到年轻妈妈就赶紧咨询。
幼儿园就上三年级的课
早期教育的内容很重要,但现在很多父母过于追求知识化、技能化,把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父母望子成龙,在幼儿期就让孩子认很多字、背很多诗、做很多题,一些幼儿园甚至在教小学三年级的字。孩子感受到的是力所不能及的学习任务,过早体会到失败,致使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厌学。
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早期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要有充足的玩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观察,发展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并培养最初的道德智能,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友善、合作等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表示,小学新生入学的标准对早期教育有导向作用,一些小学在招生的时候,其标准助长了早期教育知识化的倾向。
隔代抚养成功率仅三成
6岁以前的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6岁以前的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忽视了对幼儿的情感陪护和交流。
孩子对父母的需要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忙于工作的父母,至少应当晚上自己带孩子。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也可以让老人得以休息。
孙云晓表示,根据以往的调查,只有30%的老人才有能力带孩子,多数的隔代抚养都不成功,例如测试发现,爷爷奶奶给孩子做的早餐不合适,对放学回家的孩子说的话也不恰当。父母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带,更是不妥。首先,绝大多数保姆没有受过早期教育的专业训练;其次,保姆是一种职业,对孩子的细心关爱是不到位的,频繁换保姆,对孩子影响更大,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12岁前少陪伴将影响一生
孙云晓提出:在孩子12岁以前能经常陪伴孩子是杰出的父母;6岁以前能经常陪伴孩子是优秀的父母;3岁以前能经常陪伴孩子是好父母;3岁前不能经常陪伴孩子是很糟糕的父母。
12岁以前能否跟父母建立起亲密的情感,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孩子在胎儿时期已经能感受到母亲,母亲的味道会使孩子感到很熟悉、很安全。
如果孩子在12岁以前无法跟父母建立亲子依恋关系,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对日后心理成长埋下隐患。“儿童特别需要爱的滋养,爱比牛奶更重要,有爱,孩子才能像花儿一样绽放。孩子在12岁以前,如果父母很少陪伴,孩子可能一生都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早教也有性别差异
孙云晓认为,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根据孩子的性别有所区分。
在这个阶段,家长对男孩要更多一些耐心,更多一些鼓励,要让他们多动手,多运动,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塑造男子汉的过程,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规则、团队合作精神、荣誉感;而女孩获得语言、发展言语技能的年龄较男孩更早,应该更多进行一些儿童文学和儿童艺术的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和谐发展。
早期教育应是生活教育
现在很多孩子不尊重长辈,不体谅父母,不会做家务,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孙云晓认为,这都是父母“培养“的,孩子就像一块地,种什么长什么。从小让孩子做简单的家务,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早期教育是生活教育,要学会观察,学会生活,学会洗衣服,穿衣服,收拾自己的东西,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小学时就为全家做饭,14岁是全乡的插秧冠军,所以,他的生活能力强,创业能力也强。而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反生活”的教育,整天告诉孩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管”。
一些欧美国家,已经把烹饪课作为必修科,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幼儿园时,应该让孩子学会洗手绢,洗内衣,学会与别人合作;到了小学,应该让孩子学会做饭,“懒”父母可以培养出巧孩子。
2-6岁给孩子建立规则
孙云晓说,6岁之前是孩子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为人的一生奠定了基础。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核心是道德智能的培养,让孩子明辨是非,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感。
孙云晓建议家长在孩子2岁前要给予充分的满足、无条件的爱,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2岁到6岁之间,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让孩子建立规则。小孩子可能有一些错误的表现,例如骂人,打人,睡觉以前要吃糖等等,家长要对孩子的这些错误行为说不。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语言能力迅速发展,告诉孩子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随手关灯,待人要有礼貌等等,可以在孩子脑海里建立是非概念,培养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6岁以前的道德教育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曾经有7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