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报道,传言中国某车汽要请梅西代言,预计代言费超5000万,令我大感意外。
我一直认为,中国国内不缺市场,我们没有在技术落后,余钱不多的情况下,进行海外扩张。这些年中国汽车业发展是快,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还处在整合的阶段,既便有报道某某企业出口了,但那还只是小打小闹。于此,为何非得要矮子充高过,打肿脸充胖子呢?中国市场是块大蛋糕,就连国外企业都眼红,巴不得不走,为何自家人还要往外跑,在自己家里,还望着别人锅里呢?
很多人说,中国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企业也不一样了,可以洋眉吐气的走出去了,可以扛起民族大旗,可以扛起中国制造。但我觉得没升么两样,不切实际的口号和行动只能是失败的迹像。而所谓的民族工业,中国制造,在很多时候就是某些企业自谋私利的幌子。只是老百姓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明白着呢。
当然,我不是不赞成走出去,因为我们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固步自封,说得更虚伪点,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制造。但“造”要造得有度,要“造”得心中有底,要“造”得敢拍着胸口铛铛响。我们不是反对走出国门,不是反对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决心,但在这个时候,实事求是更显得重要。
明星不是灵丹妙药,商业维有遵循市场规律才能发展前行,以实事求是才能走出一条阳关大道。一直有句话在我耳边回响“高风险未必高回报,高回报必定高风险”。我们的企业家们,我欣赏你们大胆尝试的勇气,但未必欣赏一种不理性的投资立项。
于此,我个人认为,牛刀小试可以,但高进入未可。家底薄,就在自家地盘上,也会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