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春节,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过个愉快、幸福的新年。此刻,儿时的春节记忆也仿佛历历在目。小时候,每到过年,我们都等着父母给我们发压岁钱,那是许多人都不能忘却的幸福回忆。而今,当我们长大成人,工作了,可以挣钱了,而父母已经满脸皱纹。是的,他们已经老了,这个世界上曾经给我们最多压岁钱,最疼爱我们的两个人都已经老了。现在,到了我们表达孝心的时候了。那么,过年了你想过给父母红包吗?你会给父母发多少红包?又怎么给?
创业的艰难,收入的低迷,让埋藏在心底那份心意变得苍白,孝敬父母双亲成了一本难念的经。
谭师傅,银骏出租车公司的哥,是从阳西新圩农村出来的,原来一直在外地做建筑工,近年才回阳江加入的哥这行。前年他以按揭方式在市区买了一套二手商品房。的哥这行也不好混。谭师傅说,前几年还可以,这几年出租车多了的哥多了,竞争很激烈,但市场还是那么一点,大家就象分蛋糕一样,谁先熬不住谁就走人,这也是市场规律。现在我月收入平均只有1500元左右,节日加班也就2000多元,这点收入要为房子还贷、孩子还要上学,过年了要说给父母钱我还真没有这个概念,就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啊。谈起年终奖,谭师傅显得有些自卑,他说,只有那些事业单位和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有年终奖,的哥啥时候有过年终奖啊。
与谭师傅一样,在市区某家电卖场当主管的杨琦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在被问及她每年拿多少年终奖孝敬父母时,杨琦面露愧色,她坦承,近年来过年给父母的钱为0。不是不想给,是自己经济捉襟见肘,特别是近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工资不升反降,除了应付家里的各项开支,很少有余力来孝敬父母的。给个一两百吧,拿不出手,给多自己又给不起,真是左右为难。反过来父母还经常支持杨琦,比如买房子、买车等,还免费帮忙带孩子。她告诉笔者,自己的父母都是机关退下来的干部,每月都有一笔退休金到手,作为出嫁的女儿,她就很少把年终奖交给父母,父母也不会要她的钱。
不同的是,在中学当教师的陈姗姗就显得轻松,她说,我去年给自己的父母五百元,但他们全给回我的小女儿了,还多加了一些给宝宝。我家经济比我们小两口还好,所以我也就意思一下而已。今年我打算回去请父母去酒楼吃顿团圆饭,然后陪妈妈逛街买点东西。其实老人家最想要的就是子女多点时间陪伴着。同是教师的小芳也说,除了生日祝寿,我家的父母过年从不收我的红包,给了也要退回来,只要平时多抽点时间回去陪着父母说说话就行,不要让老人觉得寂寞。
虽然钱不是万能,但过年了给点钱父母,让日渐苍老的父母自由地支配,还是成了许多人的选择。
在采访中,很多人都表示,过年了应该给点钱孝敬一下含辛茹苦的父母,但给多少、怎么给,又仁者见仁、不一而足。在电信部门工作的嘉嘉,性格直爽,她说,从工作开始,我就会坚持给父母钱的。记得第一次给母亲红包,她很吃惊,说有退休工资,我的做法很傻,但我坚持,母亲收下了,可以看出她很高兴。所以以后逢年过节,只要有搭界的节日,比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生日什么的,我统统给钱的。然后国庆节和春节是给的比较多的,因为这个时候通常爸妈的人情债比较多。同样我也希望我的儿子将来也是这样,希望天下的儿女都在过年时为父母表达一份温暖。她的同事小曾也说,什么都不买,直接给钱父母,然后带他们出去,他们喜欢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可以考虑衣服或补品以及保健品之类的。
小张夫妇是典型的“外地媳妇本地郎”,一头在阳江一头在武汉,一到春节就得两头走。小张说,我家过节每年都是给两边父母各一千,过生日也都有礼物,平时他给我公婆家买米面之类的。我爸妈离得远点,日常的我们也照顾不上,说起这个还是挺内疚的。我自从怀孕就是我妈过来照顾我,一直到我产假休完了上班,然后找了保姆跟婆婆一起看宝宝。可是到买东西这方面,我还是尽量让两边一样。经济上给娘家的少点,就尽量抽时间多回去看看。反正我爸妈都是公务员,退休金也够用了。我骨子里可能还是比较传统的,嫁作人妇了,为了大家都好过,自己就尽量平衡吧。现在不去计较太多,等父母老了,希望老公能够顺利的接纳他们来养老就是了。
而家住在阳东碧桂圆的娟娟说,我和老公说好每年给父母两千元,还有一身衣服。虽然公婆都不要,但我坚持给他们。我觉得父母养育子女多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孝敬。平时时也会给点钱,也买衣服。我的公婆没有工资都在老家,虽然要靠我们养活,但他们花钱很省。老人家很勤快自己也能挣点零花钱。家里就老公一个儿子,考上大学出来了。可公婆不习惯住城里,说我们家的楼太高,自己还不老就回乡下了。不过我们离老家不远一年还能回去七八次呢!
精心地选择一份礼物,让父母脸上增光、心里温暖,还要别忘了说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除了直接给钱父母,有的人还选择给父母买礼物。从农村里走出来的阿信说,我的父母是很节俭的,平时我给钱总是攒起来舍不得花,等我有困难时又毫不犹豫拿出来给我。所以这个春节我不打算给很多钱他们,我更想买点实在的礼物给他们。在市直机关工作的小刘说,我的父母比较爱体面,这和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当然是在邻里之间自己能有面子,因此父母总希望我送的礼物最好是生活中能让外人接触到的,容易看得到的东西,比如穿的衣物,保健品,健身器材等等。对于直接送钱嘛,这个什么时候都能给,父母也不会图儿女这些的。他们要的是在外人看来儿女的一份孝心,自己就感到自豪。
至于新年买什么给父母,阿信说,你就要理解父母的脾性和爱好,买他们心中中意的。如果你不明白他们想什么,可与他们沟通一下再动手买。实际上,有时父母更看重的是你心中是否有他们,与他们多多交流比买礼物更让他们高兴。如果你的父母对穿着比较讲究那我奉劝你不要随便买衣服,因为年轻人看上的老人家不一定喜欢,花了钱还不满意;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也可以回去陪他们一起去买衣服,让他们自己选择,你付钱就好了。
我的朋友雄仔也认为,给父母买礼物重要的是投其所好,不分贵贱,如果是比较朴素的父母,礼物不必贵重,实用为好,不然老人家又多了一份“心疼钱”的不舒服。比如妈妈爱美,就给她买一枚戒指或项链,几百元的也有很漂亮的;比如爸爸好酒,就给爸爸选一瓶贵一些的酒,让他因为舍不得而减少的喝酒次数,反正年岁大的人戒酒是不大可能的了,这样一来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有一共同的朴素心愿,就是希望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个团圆饭。
俗语说,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家住在潮排山的梁大妈,今年五十八岁了,她有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市区搞服装批发。梁大妈说,现在年轻人真的不容易,竞争压力也很大,一天忙到晚,也挣不了几个钱。我真的心疼他们,怕他们忙坏了身体,可我又帮不上忙啊。所以我认为应该互相体谅,那些父母条件还可以的,却时时向子女伸手要钱给自己享受,我觉得真不可思议。现在过年了,不要提什么钱不钱的,只要子女过得好我就安心了!附近的李大妈也对笔者说,我的儿子在深圳做工,过年了我不图他给我什么钱和礼物,我只希望他能够回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个团圆饭。这是我的一个心愿。
在机关工作的陈怡刚生了一个儿子,她说,我是刚做父母的,其实只有当上父母的人才会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爱意,那是一份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现在我的父母不缺钱不差钱,需要是子女的孝心,爱心和真心,但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这样一个大型的传统节日如果没有一点表示,我认为父母的内心还是有看法的。所以我今年一定回去陪父母过个愉快、热闹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