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外圆”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加彼此间的理解和相融。第二,“外圆”可以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的发生。
每个人都与社会群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少不了要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合作。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世,这是一门极有讲究的学问。
很久以前,中国古代铜钱的“内方外圆”就被推及到为人处世领域,古人谆谆教导我们要“方圆处事”。仔细琢磨,是极有道理的。
所谓“内方”是指做人的棱角。“方”乃做人之本,也是做人的道德和原则性。“诚实正直”、 “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质朴守信”、“谦逊勤勉”、“言行一致”、“忠厚善良”、“宽容大度”的方正人品是一个人立世和成功之根本。
所谓“外圆”是指与人相处的圆润和机巧。“圆”乃处世之道,也是指与人相处的灵活性。我们在做事情和与他人相处当中,要讲究策略、方法、技巧和艺术性。要积极地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要善于与人相处、合作。
做人不可丧失原则,无德、失德、缺德之人,即内圆之人则为社会所不齿,被他人所唾弃。这种人即使能够得逞,终究也还是没有好下场的,清朝和珅便是一个典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无德、失德、缺德之人也是嗤之以鼻、弃而远之的。
有方正道德的人在与他人相处当中,同时还要懂得“外圆”,讲灵活性、策略性、艺术性。否则会处处树敌,事事碰壁,步步荆棘。与人相处的“外圆”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第一,“外圆”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加彼此间的理解和相融。
例如,拿破仑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夜间亲自巡岗查哨,发现一名哨兵倚着树根睡着了。他没有唤醒哨兵,却自己拿着枪替哨兵站了半个多小时的岗。哨兵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替自己站岗放哨的竟然是最高司令官,十分恐慌与绝望。拿破仑却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太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可要小心。”拿破仑处理哨兵睡觉事件上的圆润,避免了官兵间可能产生的矛盾,此举不仅感动了哨兵,也感动了全军。如果拿破仑非常严肃地处理哨兵睡觉事件,情理上虽然能说的过去,可是却肯定会伤害艰苦作战、极度疲劳的士兵的感情,从而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
再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斩马谡”是为了严肃军纪,“挥泪”则是对马谡怜惜不舍的情感,因为“挥泪”,使得“斩马谡”有了浓浓的人情味。诸葛亮处事的圆润既严肃了军纪,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又获得了众将领的理解,避免了上层之间和上下层之间可能发生的摩擦与内耗。。
第二,“外圆”可以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的发生。
例如,二战期间,为了给战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美国内阁会议决定发行绿背钞票。但财政部长蔡斯认为,这个决定违反宪法,因此拒绝执行。作为当时国家总统的林肯没有用权力去压服蔡斯。林肯找蔡斯聊天,并谈起这样一个故事:“意大利有一位船长驾驶的船触了礁,船底被撞破了一个洞。船长命令船员们抽水,而他自己则跑到船头的圣母玛丽亚像前祷告。可是从漏洞涌进来的水越来越深,眼看这条船连同船上的一切都要沉入海底了。最后,船长因祷告毫无灵验,不禁火冒三丈,盛怒之下,一把抓起圣母玛丽亚的塑像扔进了水中。突然,船不再漏水了。船员们抽干了船舱的水,把船安全驶进了港。当船驶进船坞修理时,人们才发现是那尊圣母像堵住了船的漏洞。”林肯推心置腹地对蔡斯说:“只要对维护联邦有利,在非常时期,不管是否符合宪法,都应当得到执行。”林肯真诚的态度及那一番令蔡斯心服的道理打消了蔡斯的抵触和对抗情绪,绿背钞票得已顺利发行。发行绿背钞票,这是必须要做的,是大原则,否则战争的经费无法得到保证。但是如果用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就可能会引起激烈的对抗。因为蔡斯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也是能站住脚的,发行绿背钞票毕竟违背了美国宪法。林肯处理问题的圆润却很轻松地化解了对抗和抵触,使发行绿背钞票的决定得以实施。
第三,“外圆”可以使你的意见比较容易得到采纳。
例如: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喂养捉野兔的老鹰。一天,烛邹不当心,逃走一只老鹰。景公知道后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斩首。晏子知道此事后,急忙上堂对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就杀了呢?等我公布完他的罪状后再处死不迟。”景公点头同意了。晏子指着烛邹说道:“烛邹,你为大王养鹰,却让鹰逃走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大王为了鹰的缘故要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宣布完三大罪状后,晏子对景公说:“好啦,大王,请处死他吧!”景公听了满脸通红,半天才说,“不杀了,我懂你的意思了。”晏子要坚持不能滥杀无辜的原则,如果选择很直接的批评方式,很可能达不到目的。晏子先是顺着景公的思路,宣布杀烛邹的理由,然后将不能杀烛邹的道理正话反说,娓娓道来,其高超的思维和语言艺术使景公幡然猛醒,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第四,“外圆”能够获得他人的包容、理解和支持。
例如,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人。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等,首先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但面对新的形势,他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但老将对年轻人是有怀疑的。战争进行当中,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什捷缅科当然知道这位元帅的厉害。在出发的火车上,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有什么了不起!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通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却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应该说,“时间证明论”是对的。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上面召回,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调这个晚辈来共事。 什捷缅科为顾全大局,在受辱之时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圆润,过了铁元帅的怀疑关,获得了铁元帅的相容、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