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文章 >
励志文章 > 详细内容
- 轮椅上的创业英雄
- 发布时间:2012/3/20 阅读次数:244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抱着“生活中我能行”的念头,吴宁告别了因他而一贫如洗的父母,告别了精心呵护他的女朋友。他决定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他决定要像模像样地活着。
从卖菜、卖西瓜、卖雪糕、卖瓜子开始,从一天只能赚10元钱起,吴宁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那时,我还没有轮椅。一大早,靠朋友把我和要卖的东西送到市场或电影院门口,晚上再推回来”。就这样,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在沈阳的大街小巷,吴宁一坐就是一整天。那时,由于下肢瘫痪,他大小便失禁,“只能在夜里吃一点点食品,不敢喝水”。 碰到下雨的天气,别人能避雨,而他却走不了,只能坐在那里让大雨淋着。
当记者和吴宁聊起他19年前开始创业的情形时,他的话语几次都被无声的泪水打断。创业时他才24岁。
对创业者来说,“第一桶金”意味着成功和喜悦。但对吴宁来说,“第一桶金”不止于此,因为他为此付出了8年岁月,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痛苦。
卖菜一天赚20多元,卖瓜子一天赚10多元,卖啤酒一天能赚100多元,过春节的时候批发啤酒,一天就赚了几千元。从一天赚10多元到一天赚100多元,吴宁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
最初走出家门以后,住在一个朋友家,情绪比较低落,整天生活得很痛苦。好在他终于坚持下来了,并能自食其力了。
从1986年开始,吴宁从每天20元左右的收入中“一分一角地积攒”,到1988年终于积攒了几千元。然后,他租了间10多平方米的临街平房,雇了3个小伙子,做起了卖啤酒的生意。
“那10多平方米的临街房,不仅是我做生意的门面,也是仓库,也是厨房,还是我住的地方”。吴宁用两年的时间赢得了一个新起点,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他还有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货车。
白天,吴宁和伙伴们开着三轮货车去批发啤酒,给一些小餐馆和小商店送;晚上,就回到这间小房子。那年冬天的一天,他雇的小伙子受不了四面来风的寒冷,把火炕烧得滚烫,褥子都烧着了,躺在炕上的吴宁腿上的皮肉都被烧焦了一块……但第二天,吴宁依然坐在那辆咣当作响的运货车上,在风雪中奔波。
吃的苦实在难以尽述,好在生意越做越大,“啤酒都是成车的卖了”,一年他赚了几十万元。
1989年,吴宁租了150多平方米的一个门面房,做啤酒批发的同时,开起了商店,并办起了包装运输队。生意终于有了点规模,“一年的总收入有上百万元了”。
用吴宁现在的话说,从1990年开始,他的公司进入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业务进一步拓宽,除商贸公司、食品公司、运输公司外,还办起了出租车公司、建筑公司。到1994年的时候,吴宁积累了约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