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文章 >
励志文章 > 详细内容
- 老彭和他的“七彩豆腐”
- 发布时间:2012/3/20 阅读次数:185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把豆腐做成七彩的,绝对是一种奇妙的创意。把小豆腐做成一个大生意,同样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想法。子承父业的彭洪根大胆创新,开创了中国七彩豆腐之先河,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彭家豆腐”热潮,还圆了千万人的创业梦。
下岗无奈卖豆腐
1997年5月,彭洪根无奈下岗,这让原本就有些拮据的家庭更是一筹莫展。那些日子,他不得不想方设法赚钱,以养家糊口:做卫生纸批发、开小饭馆、帮人看柜台……但家里捉襟见肘的经济情况丝毫没有好转。
“横竖都没法子,为啥不做咱会的呢?”彭洪根这时忽然想起了他家祖传的磨豆腐手艺。
当年,他父亲就是挑着“湖南豆腐”的担子从湖南老家千里迢迢来到南京的。“世上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是一句古传的俗语。彭父正是靠卖豆腐,在南京扎下了根。
遭遇了无数白眼,吃了无数闭门羹之后,彭洪根终于凑起来一点钱,把“湖南豆腐”的老牌子重新挂了起来。那是1999年12月8日,他专门让妻子记下了这一天。
就用父亲留下来的小石磨,彭洪根做出了他的第一块豆腐。豆腐出笼时,他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仿佛捧着的是他另外一个孩子。
刚刚开业的豆腐坊生意自然有些冷淡,但彭洪根心里有数,万事开头难,急不得。他明白,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把“湖南豆腐”的知名度打出去。
白天,老彭在家埋头“搞试验”,研究改进制作豆腐的新工艺,晚上抽出时间,参加南京市劳动局举办的创业培训班。他整天忙忙碌碌,仿佛走火入魔一般,除了老婆,谁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干啥。
有一天,彭洪根的“试验”终于结出了果实:他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凝固剂。这种凝固剂使得豆腐的质量和产量大幅提升。彭洪根意识到,这将给豆制品行业带来一次革命。
磨出七彩豆腐
2000年的一天,女儿的头饰不小心掉在了豆腐坊的桌子上,彭洪根灵机一动:为啥不给豆腐也来个漂亮的包装呢?
他马上让妻子买回来一卷医用纱布,全家动手,将新出炉的豆腐包裹得四四方方。第二天,正如所料,经过特别包装的豆腐顿时吸引来许多市民购买,只一会儿工夫,300多块豆腐就一扫而光。面对这意想不到的销量,彭洪根第一个想法就是:我成功了!
彭洪根的账本上至今还详细记录着“彭家豆腐”头个月的账单:磨豆子800公斤,成本1920元;纱布、凝固剂等成本不到100元;0.5公斤豆子出3公斤的豆腐,豆腐售价1.4元/公斤,总收入是4500元。自己动手节约了人工成本,净赚2500元!
很快,当地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彭洪根和他的“湖南豆腐”。老彭就这样出名了。
“老彭啊,你的湖南豆腐的确不错,如果能做出特色,前景将更加广阔啊!”来视察的副市长一句话点醒了彭洪根:是啊,我的豆腐虽然好吃,但与普通豆腐并无太大差异,只是用纱布包装了一下,这很容易被模仿。要想长久占领市场,还得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呢。
一天,女儿正在院子里吃果冻,正巧被老彭碰见。老彭看着五颜六色的果冻,顿时眼前一亮:要是豆腐做成彩色的,会怎样呢?
这个想法让老彭兴奋不已。他开始把自己关进小阁楼,茶饭不思,废寝忘食地想法子,做试验。困了,他就趴在桌子上小睡一会儿,醒来继续尝试。每天陪伴他的都是量杯、温度计、浓度计、豆浆、蔬菜汁、水果汁……他重复着捣菜取汁、磨浆配料的工序,一遍又一遍。
工夫不负有心人。20天之后,老彭终于制造出了一块块五颜六色的豆腐。当时,他兴奋得大声叫喊妻子和女儿。
“老彭,你成功了!”
“爸爸,祝贺你!”
老彭双眼噙满泪水。是啊,终于成功了,中国第一块彩色全营养保健豆腐终于诞生了!
四海扬名树品牌
彭洪根的“七彩豆腐”经媒体报道后,不少商家纷纷找上门来。
做生意首先是做人,彭洪根深信不疑。上了年纪的顾客一来到店前,彭洪根便嘘寒问暖,招呼个不停。对于老顾客,他大开方便之门。往往人还没走远,他就能听到:“这人真好,人好、豆腐好!”有了这些“活广告”,老彭在社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蹿升。
就这样,彭洪根由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变成了领导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2002年秋,尼泊尔商人穆哈桑来到中国,找到彭洪根洽谈合作意向。不久,彭洪根的“七彩豆腐”就出现在尼泊尔、瑞士、挪威等国。
2003年7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爱我中华大家行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幕式暨颁奖仪式”。彭洪根这个当年的下岗工人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手中接过了“中华爱国之星”奖牌和证书;同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张绪武等亲切接见了他,并与之合影留念……
好事接踵而来。2004年7月,彭洪根和澳大利亚籍华人张万里签订了“彭家豆腐”生产技术援助项目的协议。同年8月,法国一家公司商谈技术合作。该公司的专家品尝了“彭家豆腐”后赞不绝口,并赠给彭洪根一批法国豆制品专用工具。10月,“彭家豆腐”的两位技术人员应邀至瑞士,传授“彭家”制作工艺;随后,“彭家豆腐”相继在马来西亚、马耳他、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推广站。“彭家豆腐”大步走向了世界,而且为国家争了光。
富裕后的彭洪根深知,自己富不算富,应该带动更多的人创富,这才是他今后的目标和方向。于是,2005年年初,彭洪根从公司领导岗位上再次“下岗”,奔赴河南、辽宁、安徽、湖北等地,与当地的劳动就业部门、工会、妇联保障部门联合推广“彭家”豆腐的制作工艺和经营理念。在短短一年内,一些地市级加盟店迅速建立起来,而且数量突破了100家。
为确保“彭家”豆腐的技术始终立于行业前沿,彭洪根专心致力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豆腐新产品的研发。在专家们的帮助下,他汇编出版了《豆制品技能传授与创业指导》一书,并将2000册免费赠送给全国各地的下岗工人。
同时,彭洪根清楚地知道要做大做强,就得规模发展。为此,他制订了完整的发展规划,并推出了第三代VI标志,注册“彭家豆吧”。目前,彭家豆吧已经形成了“连锁→多间连锁店→总店→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并在苏州、无锡、金昌市开始产业化运作,在常州、淄博、开封初步完成网络布局,生意是越做越大,越做越规范。
如今,老彭的女儿从瑞士留学回来,准备参与彭家豆制品的科研开发。无疑,这为彭家豆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老彭可谓后继有人了。很快,他和女儿操作的一个专业豆制食品的公益网站也将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