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能背百家姓
史提芬周
春节只休息了两天,大年初一工作一直到现在,有点累了。没有加班费,但是可以三倍的时间来串休,今天正好休息一天,等忙过这段之后再好好休假吧。
闲言少叙,进入正题。
今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节目是7岁的沈阳小姑娘王仙妮表演《倒背百家姓》,播出之后,网上质疑和叫骂声一片,都说这是教育的悲剧、孩子成了木偶,担心更多无知的家长去跟风,强迫孩子去背《百家姓》。
整个春节晚会,只看了几个片段,不过恰好完整的看了这个节目。当时也觉得,这个孩子很聪明,没太多表情可能因为紧张。但如果仅仅为了表演,无需记住所有,只要记住事先安排好的几个就可以了,因为整个春晚有几个不是事先就安排好的呢?
为什么这个节目引起大家的激烈批判,因为它戳到当前教育的痛处,为了在应试教育中能胜出,记忆就成了杀手锏,没有好的方法后,就死记硬背。大家对死记硬背深恶痛绝,所以小姑娘在春晚展示自己过人的记忆力,便成了众矢之的。
只是有几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否则批判便成为过眼云烟,只能多了一个愤青而已。
一、只破不立的批判有用吗?
昨晚到现在,翻看了很多关于这个节目的评论,基本上都说这是在浪费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扼杀孩子的天性。
如果是这样,所有参与春晚甚至从小就从事演艺事业的孩子,天性就都是被抹杀的了,时间都浪费掉了。背诵《百家姓》和表演歌舞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吗?没有,只是演员而已,其它孩子在台上跳舞、唱歌,你真的以为不紧张、很享受、很快乐吗?为何单单这个孩子的节目受到批判?
到底怎样才不浪费时间?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以谁的标准来衡量?玩确实是孩子的天性,顺其自然也非常重要,但是只是打击,没有建设,这样的批判是没什么意义的。很多狼孩的经历表明,家长和客观环境决定了孩子玩、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谓自然也是有条件的顺其自然,而不是放任或者粗暴反对,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的兴趣。
二、我们是否有自己的价值观?
很多人担心家长看了春晚这个节目,就会跟风去强迫孩子去背这个东西。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无聊跟风确实是我们民族的弊病,人云亦云,随风倒,失去判断的标准。
应该说,看了一个节目,就马上照本宣科,不假思索的让孩子去学习的家长,做人是不够成熟的,起码在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不完善的。那么他即使不看这个节目,依然会强迫孩子去干其它事情。
三、为什么就不能背百家姓?
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一个遭人诟病的节目,不免让很多评论说起了背诵的小女孩和《百家姓》身上。如果因此就不背诵《百家姓》,是不是又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
凡事都要适度,记忆力是智力的一部分,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重要,也是我们总体相比发达国家欠缺的东西,我们需要逐步提高。但如果以为抹杀记忆力就能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可大错特错了!原有的优势消失,新的优势建不起来,那可真要成为废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