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一年级是整个中学生活的开始,初一学年的学习情况如何,往往对整个中学阶段产生决定性影响。肩负着这一重要时期的教育任务,我觉得丝毫不敢懈怠,一直致力于了解学生,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的工作之中。今天借着这个平台,我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些我的体会。
1. 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解决学生的困难
在新概念任教的四年当中,接触到的多是积极上进,诚恳好学的学生,但是也遇到过一些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了,或者是学了半个学期,中途却要打退堂鼓不想学,家长往往会很苦恼,不明白怎么孩子就不爱学习了呢?当这些家长及时地把学生的波动情况反映给我们后,我们老师首先会和学生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学生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在这里,学生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我们老师也不会责骂或取笑。当学生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我们会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他们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刚进入初一,很多学生没有适应科目的增加,一时之间安排不好自己的时间,就觉得学习太忙了太紧张,就想放弃学习。我们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可以先安抚好他的紧张情绪,告诉他初中的学习是一种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告诉他该怎样利用好现有的时间去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去向他展示初二初三学生更为紧凑的学习生活,鼓励他直面成长,敢于挑战更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并且明示老师会一直帮助他去应付这一切问题,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坚持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能够积极地坚持学习了。
当然,现在的初一学生,除了面临学习上科目增多的变化外,在人际交往增多的学校生活中,也面临着适应从“小”到“大”再到“小” ,以及从“左邻右舍”到“五湖四海”,的转变。我就听一名学生感慨过,进入中学前,大家都很兴奋,因为他们脱离了“小”字,对中学生活充满着种种新的幻想和憧憬,然而,一跨入中学大门,他们才发现许许多多现象都向他们提出挑战,首先就是在小学时,他们是老大,而在中学,他们成了老小,而且小学时,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中学则不同,五湖四海聚在一个教室,面孔陌生。同一年级的伙伴来自更大的范围,须重新选择朋友。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其结果必然是要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于是我就在课堂上故意找机会鼓励学生,初中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了,以前你在小学可能由于自己的疏忽,或多或少地在学习上留下了一些遗憾,那进入初中,你从“老小”开始成长,是给到你一个机会一是认真学习,二是和一帮新的朋友从“小”开始建立友谊,那你们已经不是“小”学生了,就要更懂得“宽容、互助、自省、交流”的意义,不要再给自己赞新的中学生活再留下遗憾,做这样的老小,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听了这番话,都觉得很受鼓舞,不再纠结于要被初二初三的压着,要和小学时的好朋友分离的愁苦情结之中,心情自然就开心起来了。
所以我想,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我们作为任课老师,要想真正地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完成角色上的转换。“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实际上我们只要用平等的态度,诚恳的言行,让孩子获得尊重,孩子才会与你敞开心扉交流。这样才能和孩子之间建立起畅顺的沟通渠道,让他们在我们面前敢于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以便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地给予正确的帮助引导。
2. 鼓励学生获得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众所周知,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我们一直鼓励、引导孩子,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班上有一名学生,到新概念来的时候,英语120分的满分只能考到50多分,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他是由于基础弱,在考试中受过几次打击之后,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但是他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一点都不差。于是我课后单独找到他,告诉他只要他回去每天背熟10个新单词,就有希望考到65分,就能进步10多分,学生听了我的话,将信将疑地把65分定做目标,回去认真背单词,后来果然考到了65分,我和孩子的家长都及时地表扬了他,之后我又提出,要求他每天回家看懂3道错题,朝着75分努力,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学生回家毫不犹豫地去按计划学习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达到了75分的目标。之后我再陪他逐步地制定更高的目标和实施办法,每一次都比上一次进步一点点,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地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期间自然也有失败的时候,但经历过成功的他,更加地自信了,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增强了,加上老师和家长不断鼓励支持,他可谓是越挫越勇了,现在他已经可以很轻松地考到90多分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一个分数。不难想象,如果我们和家长一开始就要求该学生一天看5个错题,背10个单词,做20道习题,考90分,又或者在期间他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们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那他都很难有今天的进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的。我们通过全面地去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之后不断鼓励他、支持他,给够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学生本身就在不断取得进步。
3. 试着让学生创造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学生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指导学生学习时,会尝试着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学生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学生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初一的学生刚刚学完动词一般现在时的时候,我就试着让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组竞赛,让他们提出关于这个知识点的问题,如果难倒对方组员,就可以赢得积分,最终的获胜组可以免做当天的家庭作业。起初,学生为了不做作业兴奋地加入到这个竞赛中,在竞争过程中,他们的好胜心促使他们投入到积极紧张的思考中去,他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相互讨论着搜刮出一些相关问题,试图难道对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方面是他们自己觉得理解非常充分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是自己曾经做错的题。比赛结束之后,他们都很兴奋,不是我提醒的话,早就忘了可以不做作业的竞争初衷。而通过他们的这次竞赛,我也观察到了孩子是怎样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的,以及他们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对我之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自尊心。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我们全体新概念教师也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家长和同行的支持和指导,以便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