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瞧不起孩子
也许会对孩子说:"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8.不要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10.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二。身为父母让家里多点书香味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良好的家庭教养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促其成才无疑益处多多。
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知书识礼,有所作为,出人头地。
然而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因为,孩子在家的时间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次才是幼儿园和学校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颇难找到自己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写字的父母能够培养出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孩子来。
据《家庭》杂志报道,北京有一个家庭四个孩子都是留洋博士,他们的父母是谁呀,是中央党校的一对夫妇,爸爸是世界闻名的历史专家,博士生导师,妈妈是有名的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他们家里,书卷气浓厚,每一个人都你追我赶的学习着。
现在懂得“书中自有黄金屋”“教育之上”道理的父母越来越多了,不少家长直言不讳:宁愿自己吃少穿差一点,也要从小培养孩子,陶冶情操,开发智力,让孩子多读书,成为有理想有学问的人。
然而有不少父母“宽于律己,严于待人”,对孩子的学习近乎苛刻,自己却毫无学习意识和行动,从不见他们在家里读一页书,写一行子,看一张报。这些家长把孩子需要的书买回来后,在旁边一边监督着孩子学习,一边心安理得地筑起“长城”来。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学习好吗?
我的一个朋友,前几年在函授大学中文系毕业,辛勤笔耕,不时有各类文章见诸报刊,她的丈夫也不甘人后,刻苦学习医学知识,成了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入夜,她的家里灯火通明,夫妇俩或是埋首攻读,或是沉思写作。
受他们的影响,五岁的独生女也养成写字的好习惯,比常人家的同龄孩子懂事的多!
这就是父母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怎样给孩子过生日
有人说,生日是为了纪念那天受了苦难的母亲,从我们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孝为先这一点来看,也是很成立的.不过如果从人的成长这一点来看,生日赋予的意义可能还有一种警示和提醒的作用,人的一生中,每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必须完成不同的人生任务,如果上一个任务完成不了,下一个任务就会完成不了,比如说,相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你不能很好的完成一年级的学习任务,那么你读二年级时就有可能跟不上,因此对一个人来讲,生日做为一个特殊的日子,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提醒你又大一岁了,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现在你又是一个不同的年龄,你要明白这一点,你又多了一岁,在这一年里,你的人生任务是什么?你要好好完成你这一年的人生任务!这才应该是生日的真正义意,那么,根据这个意义大家可以随意的去发明怎样给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那些大开生日派对,大肆浪费的生日宴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下面我提供一种怎么给孩子过生日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 播放母亲当初生产孩子的录相,最好剪去那些太血腥的场面,以免吓到孩子,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看到母亲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才生下了他这个生命的,让他对母亲产生一种感激,同时也可以用很轻的语言成份告诉孩子是怎么到妈妈的肚子里去的,顺便对孩子进行一点点的性教育.
2. 根据孩子的爱好,给孩子买一只小动物或是一株小植物,并对孩子说: “你是我的孩子,而它{小动物或植物}是你的孩子,带好你,保护好你,是我的责任,而带好它和保护好它是你的责任!”然后把你了解到的明确的养小植物或小动物的知识告诉孩子.一来是纪念他的生日,二来是培养小孩子的责任感,一个小孩子你要是把他的责任感培养起来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多的事情他都会很努力去完成的.而且这样的说话在暗示孩子,小植物和小动物的生命珍贵得和你是一样的!这也可以让小孩子更有爱心和更不敢轻视自己手中的小生命.
3. 最好从早上开始就把小孩生日这天的情形录下来,因为这天是经过大人策划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这一年里,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拿出来播放,在拍摄的时候就要很明确的告诉孩子,以后会拿出来播放的,人在镜头下是不会特别放肆的,所以孩子表现也会很乖.如果再加上说以后还要拿出来播放,孩子的表现有可能会更好,对于一个行为尚未定性的孩子来讲,这也许就是树立孩子好行为的开始,习惯决定命运,养成孩子的好行为,可能就是孩子好命动的开端.
4 . 给孩子搞一个庆祝活动,什么样的形式都可以,最好是问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庆祝活动,不过不要太浪费,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赚钱很容易的感觉.
5.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小孩先回忆一下今天生日从早上到晚上都做过的事情,最后要小孩谈一下今天过生日的感受,录下和孩子的谈话,如果孩子能动笔写了,第二天叫孩子根据自己所讲的写成文,如果孩子还不能动手写,由家长代笔在旁边注拼音把孩子的生日这天写成文,然后再给孩子看,如果孩子对家长写的文字不满意,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意见进行修改.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字能力,叙事能力,总结能力,如果家长能做到根据孩子的意愿改动记录的文字,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孩子个个都是天使,他的运命不是由别人决定,而是由做家长的决定的,他以后是否还是天使?那看你是否一直把他当天使对待的,如果你把他当天使培养和对待,那他就一定是天使!
让孩子成功的五种说话语气
(一)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三)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四)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五)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你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给父母的50个忠告
1、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
2、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3、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4、寻回教育宝藏
5、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6、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
7、先觉醒,后唤醒
8、强迫只会换来抵抗
9、说你行,你就行
10、找感觉,尝甜头
11、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
12、不要让“好孩子”成为负累
13、大拇指,竖起来
14、优点不说不得了
15、豆腐嘴,铁心肠
16、把挫折,当存折
17、把成功,作驿站
18、玩是学,学是玩
19、重过程,轻结果
20、打就好?拔就高
21、先接纳,后升华
22、融进去,诱出来
23、解心结,出心牢
24、抚创伤,疗心病
25、高目标化为低要求
26、够朋友,孩子王
27、不要白见黑,要黑见白
28、心中有佛,满目是佛
29、好孩子,人中人
30、不要易变难,要难变易
31、为困顿的孩子点一盏灯
32、要明包暗,不要暗包明
33、换个角度看孩子
34、把孩子看作小大人
35、千万不要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36、好心情,好人生
37、眼睛传神
38、“重点培养”,适得其反
39、不高兴,没后劲
40、中听的话最入心
41、伟人志,平常心
42、满分的感觉更重要
43、失中落,得中升
44、善良是智慧之舵
45、教育孩子是快乐的事
46、心理残疾比生理残疾更可怕
47、看清生命长路,不计一时得失
48、从播光明之种到结快乐之果
49、播笨种只会结傻瓜
50、多留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用三“心”来对待孩子
说到心理健康教育,人们普遍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其实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更大。在许多家庭中,家长往往注重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许多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现恐惧、害羞、封闭、逆反、敌对等异常心理,这种异常心理如不好好引导,便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用三种“心”来对待孩子。
一、尊重的心
父母亲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既要有严格的要求,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平时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外,要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父母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要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不懂,因此,任何事情都是由父母决定及包办代替。父母遇事要与孩子多商量、多沟通,真正让孩子感觉他(或她)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从小培养他(她)的责任意识。学习上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将自己的爱好、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尊重孩子的爱好,发挥孩子的特长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尊重和理解,反过来也会尊敬、爱戴父母,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二、平常的心
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要有平常的心,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中等水平。这就是说,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状况。这样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也是服从常态分布的,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平常人。这就注定了并不是每个人努力了都能获得一样的成功。
所以,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更不要在口头上随意将孩子与优秀的孩子相比,使孩子产生自卑,丧失自信。
三、宽容的心
每个孩子都有不足或缺点,每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心,都有闪光点。但许多家长往往缘于角色的固有和盲目的期望,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缺点,所以平时给予孩子的是随意性的训斥、责罚、打骂。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黯然神伤,而丧失信心,也可能因为父母的一声鼓励而奋发向上。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时时需要肯定和赏识,所以父母要经常肯定孩子的进步,当孩子出现困惑或犯错时,要将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从理解的关爱之心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帮助他进步。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待孩子有一颗尊重的心、平常的心、宽容的心,必能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父母的语气影响宝宝的一生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溺爱孩子的十种“典型”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
让孩子把话说完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
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我们都为那位母亲庆幸,因为她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我们也为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