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哲理 >
人生感悟 > 详细内容
- 追寻生命的精华
- 发布时间:2010/6/14 阅读次数:161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闲来无事,翻看中国文人逸事。发现其中有这样一路文人着实有趣。这些人多半才华横溢,写东西写着写着就出了名。出了名后就开始瞧不起写作这一行。思忖自己怎么也是个拍惊堂木的料,怎么就沦落到写字这一地步呢?
他们不甘。不甘的后果是他们扔下笔去追求功名利禄。然而朝廷中人常常看走眼,于是不甘便上升为怨愤。这路文人的不平,就常可见于诗文。心直口快地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委婉些的就说反话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一旦接获任命,哪怕是“弼马温”一样的小官,也马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再有一些人既没有前者的豪气,又没有后者的才气,便只好发一通“不才明主弃”的牢骚;兼叹一番“多病故人疏”的世态,聊博好心人一掬同情之泪。还有的人不得已而求其次,世上虽乏明主之遇,总还有卓文君;“金屋梦”不成,“鸳鸯梦”可温,“颜如玉”的雅遇,自不无躬逢的可能。遂有白袍才子徜徉于花街柳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种作为,与其说是潇洒,不如说是沉重;与其说是超脱,不如说是是发泄是反抗。
这路文人通常是可悲的,他们身上都有一个通病:他们所孜孜以求,削尖脑袋往里钻的,大抵是与他无缘的事情;而他们不屑一顾的,恰恰是他们生命中的精华部分。他们把生命的精华当作雕虫小技,又把其雕虫小技当作生命的精华,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自从出生开始便在走一条通往坟墓的路,我们长寿,便是这条路长;我们命短,便是这条路短。事事如意,便是一条平坦路;风波处处,便是一条坎坷路。但是,无论这条路是长,是短,是平坦,是坎坷,我们总会走到终点——这也是一切生命的终点——死亡。生命不永恒,不单人的生命,小至病菌,大至宇宙。既然不永恒,我们便都在这条通向死亡的路上。有的人糊糊涂涂混过了这段路,有的人战战兢兢爬过了这段路,然而我以为,既然在路上,何不挥洒一下热情,寻觅几处美景,拥有一段生命的精华。
蝉在泥土中蛰伏了三年,才有在阳光下高声歌唱的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便是他生命中的精华。无怪乎它叫得如此卖力,因为它懂得:这两个星期是它生命中最辉煌的两星期,它必须抓紧它。
歌德以九十岁高龄还与妙龄女郎结婚,这也是对生命的最后一次壮丽的挥洒,也是生命的精华所在。生命的精华要抓紧是不易的,稍有差池?便会重蹈那些文人的覆辙。而选准了,就必定要矢志不移地走下去。昔时鲁迅先生三易其志:首先梦想实业救国而学洋务,继而醉心医学救国而东渡扶桑,最后才确立才决心弃医从文,医治国民灵魂,从而成为一代文学泰斗。
孙中山先生为救黎民于水火中,先是辛亥革命,再是讨逆宣言,护国战争,后又改组国民党,联合共产党,为追寻自己生命的精华九死而犹未悔。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为了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而不断奋斗,虽然他们的生命有限,但他们的生命却永远为历史所记载,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永恒吧!
人就那么一辈子,短短几十年间,反正都要过的,我们何不奋起,追寻生命中最灿烂最辉煌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