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最易于老师接触,最先在任课教师脑海中形成印象的多为班内“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成绩反差大,而是其中确实存在着问题。
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往往形成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结果却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样使得部分“中等生”缺乏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使他们的才能被埋没了。因为受不到老师与同学的重视,使他们也慢慢变得冷漠,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面对“中等生”我们应该如何处之呢?
1 “中等生”概念的思考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尖子生”、“中等生”或是“后进生”多时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的好坏”为尺度,人为规定的。学习成绩是绝对的标准,其它的表现只是作为参考。而学习成绩总是以总分数为标准。这样久而久之,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因成绩而埋没了他其它方面的能力。也埋没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和他对老师的倾诉。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 “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心理实质是什么?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可是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主观映象。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活动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气质、能力、性格。有人沉稳,有人活泼这是气质的不同。有人粗心有人细致,这是性格的不同,有人记忆力好,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这些特征的综合,形成了人与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而每个人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复杂的主客观条件。如教育条件、环境条件、家庭条件、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条件相同由于主观原因也可能导致不同的 ,而“中等生”面对教师这一影响因素,他们会形成那些共性特点呢?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由最初的希望被关注被肯定变为热情减退,消极等待。
在意志方面:因缺少关注与肯定,变得无自信,做事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在能力方面:因受性格与情绪的影响,因缺乏自信所以能力提高较慢,总认为做事不完美。
在性格方面:由于以上总总原因“中等生”越来越沉默、孤僻不善于与人沟通与交流。
由于缺乏教师的关注“中等生”,变得更加内向,敏感甚至抑郁。
2、“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
总体说来,“中等生”一般自尊心强,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自觉懂事,做事掌握分寸,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秩度。他们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因为对自己要求过高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他们因为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所以使他们越想表现好结果却越紧张,越糟糕。有的他们本来会的知识或已经在脑海中反复说了很多遍的话,等站起来时因害怕同学的嘲笑,害怕自己说的不对或不好而变成了结结巴巴,语不成句的回答了。这样就使他们更缺少自信,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最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面对社会,面对时代时可能会导致被淘汰。
教育本身的目标是,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这些“中等生”我们应该如何处之呢?
三、对“中等生”可用的办法
1、加强访谈,心理疏导.“中等生”大多缺乏自信,而这些来源于多种方面。鉴于此可以采用家访深入家庭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学校与家庭配合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例如,我们班有位学生性格内向不与同学交往交流,性格孤僻、思想怪异、略显偏激。班内同学也不愿多与此生说话聊天,加上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幅度较大,他变得更加孤僻。鉴于这种情况,决定到这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最初他不愿意老师去他家,他很害怕。我对他说只是想与他父母聊聊,他可以在旁边,有说的不对或不妥的地方他可以指出,才打消了他的顾虑。在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他父母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而且因为母亲下岗,在家中开小卖店,经常有人到他家聊天且多说一些生活中或社会中的尔虞我诈,所以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颇,很少与人交往。于是就这个情况与家长交谈,并告诉他的家长现在是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也许一句话就可能影响孩子成型。所以在家中多给孩子温暖和鼓励让孩子健康成长。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不但成绩有所提高,而且笑容也开始在他脸上绽放。
2、理解学生,赏识学生。老师当久了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的倾向,容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对待周围的世界。甚至有时会强迫服从,这样可能达到了你想要的效果,却影响教育的结果。所以,要做到理解学生,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假如我是一个学生”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能互相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老师更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用欣赏感激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予鼓励和热情的期待。有好多“中等生”他们也极具潜力和潜质,但因为成绩的原因而被埋没。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欣赏他们,委以重任。你会发现无论是班级工作还是他们自己都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我们班有位学生,因为她的成绩和她对自己过高的期望指数,使得她非常自卑,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她非常苦恼。在她的一次周记中写到“仿佛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我,我进入黑洞无法自拔……。”最初我不明白她的意思,后来经过和她的交谈了解到这些都是她的自卑情绪在作怪。,她是个很认真的学生,而且自尊心很强,于是我决定让她担任班级的班长工作,最初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心里没底,因为她毕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但我也想试试因为始终相信她有能力。(当然暗中也让一位男同学辅助她工作)最初她的工作开展的也比较艰难,站在讲台上讲话的她因为信心不足憋的小脸通红。对一些同学的刁难她也不知如何处理。面对这些情况她更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于是决定放弃。当时我也有些动摇了,后来一想这样放弃了不但违背了原来的初衷而且会使她更不自信,所以无论如何应该让她摆脱困难,找到自信。同时也让“中等生”找到自信。于是召开了一个名为“闪光的你,闪光的我”的主题班会,让同学寻找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没想到当时很多同学都提到她当班长之后才发现她身上有很多闪光点,甚至当时故意刁难她的那些同学也给了她很高的赞誉。这些可能是作为老师的我和作为班长的她都没有想到的,在这次班会上不仅她找回了自信,很多缺乏自信的“中等生”也都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让我找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双发现闪光点的眼睛。
人们常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等生”他们同样拥有五彩的世界,他们有憧憬、有未来、有梦想更有成功。面对“中等生”我们只要用心处之,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都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