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用一种细腻的情感去温暖周围的世界,那要从童年说起。我的兄弟多,出生在并不富裕的年代,因为我是老大,每逢母亲把香喷喷的菜饭摆上桌,我总是最后一个伸手。每当看到弟弟们吃得津津有味,饱着肚子一溜烟跑出家门时,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尽管知道自己没有吃好也都乐意。
直到现在,当我回想起我作为兄长在面对生命中所遇见的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时,我想不起还有哪一点做得不够好。我常常反省自己,不要让各种物欲填满了本性中善的空间,我认为这正是了解我的人们那么喜欢我的原因。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看待这种情感的,至于我,则是从小养成的这么个习惯。今天,听到有人在说世态炎凉,人情冷漠,我不反对,也确实有同感。看着居住的城市,楼房越建越高,汽车越跑越多,日子越过越好,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我曾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具有的勤劳和智慧所温暖。但是,当余光偶尔向繁华之外的一些角落不经意地看去,眼睛往往又会被什么刺痛——抱着孩子沿街乞讨的母亲,衣衫褴褛捡破烂的老人,过早背负了生活重担弓身前行的少年……那一个个茫然无助的忧郁的眼神,是烙在阳光里的一道道伤痕,灼疼了无数颗还不曾在世风日薄的当下泯灭了良知的心灵。原来,在得到许多的同时,有一些东西,我们也都轻易地失去了,比如真诚、温暖、珍爱、感恩……大都失去得那么匆忙那么彻底,甚至我们根本都不曾意识到。但好在,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们的心开始疼了,开始想把失去的那些美好找回来,并已经在这样做。
基于日月经年积累的这种情感与世界有了关联,我也变得容易感动了。认真地想想,在生活中,确实存在和发生着感动过或是正在感动我们的人和事,有时候可以是很小很小的事。比如,我曾真诚地注视过一些因身体缺陷而自卑的女孩,目光中写满肯定和鼓励,朋友开玩笑说我这是“视觉扶贫”。我认为我的简单的一个眼神与她们四目相对的瞬间,也拥有某种美的意味。那就是成全别人的自信,这何尝又不是自己的一种自信!谁又能否认那些女孩的心里生出的不是丝丝的幸福和淡淡的感动呢!
在公交车上,我曾握住了一只正顺着别人的衣兜缝伸向深渊的手。他立马恐慌得不知所措,吓得面带蜡黄,我犹豫着朝他点了点头,继而若无其事地转移了视线。我敢断定,他立刻就感觉到我这柔软温厚的手里蕴含着恻隐之心和莫大的力量,尽管还未等到车停稳当他便疯的一样窜出了车门消失在人流中间。随后,每当我碰到进城打工的农民兄弟不自觉地要多看几眼,认定他就在那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就在那一颗颗朴实善良的心灵里面。我想,如果不是害怕,不是尴尬,面对我的宽容他一定会突然萌生感动,甚至于会向我道谢。因为无论何时何地,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我比较喜欢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节目,自然是她娴熟专业的语言和她善解人意的眼神曾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有的人第一题就回答错误时,她总会微笑着善良而婉转地问一句“确定吗?”聪明的就赶紧纠正原先的答案。其实,她这么做并不算违规,不像有的主持人恨不得别人都回答不上来,但她急人所急,喜人所喜,而且表情总是那么善解人意。正是这种很朴素的情感,如春光一般,淡而无香,却可以使台下的观众温暖起来,也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灿烂阳光。
不难看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很容易做到行善积德,让人感动,因为他能懂人的心真正需要什么,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只是一句赞美,一个微笑,或拥有一颗真挚分享的心,就可以给别人带去诸多美妙的感受。也许这只是常人所说的举手之劳,但是很中用,很美丽。同时也说明,在这个浮躁而寡义的年代,除了真挚的泪水,还有那么多小小的善、小小的事足以感动我们的心灵。
我曾想过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大事,也许我们一时做不来,比如让所有的穷人不再受穷、把头顶的天空变得更蓝等等,但是,还有无数的小事,需要我们去做。老祖宗也教诲过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一颗善心就是一颗星,一颗心感动另外一颗心,我们便可以拥有满天星。
在这里,我无意显摆自己富有同情心,容易被感动,只想通过这段文字表达我对共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朋友一点牵挂。如果你为这样的小事感动,我知道我们可以坐下来真诚地对话了,因为这些感动将是我们心灵富有最有力的见证。
常听江湖上打拳卖艺的人好说一句话:“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也许我们的小善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只想以这样的行动证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冬天因为多了这一点点的感动而少了一些寒冷。也希望更多的朋友献出一份爱心,伸出一双暖手,来加重这感动的力度!因为单一的情感之河,如果不汇入良知的大海,那么,这条河注定不会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