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事而感到那讨厌的挫败。在学生通讯社的工作就是一例。昨天晚上听了校学生通讯社社长的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他刚开始也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可是在三年的时间中,他成了一个在校园内足以让人敬佩的人物,只要稍微去了解一下他的成绩,我想是不会有人不啧啧称赞的。作为一个学通社的成员,他在校报以及一些省级报刊上发表的作品竟然接近四百件,采访过很多大人物和名人,比如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校长,比如黄永玉和汪涵。他还在湖南日报等很多报社和媒体工作过。成绩自然给他带来了很多荣誉,什么湖南省十佳学生记者以及其他的州级校级荣誉真的是数不胜数。至于其他方面他当班干部当文学社社长主办刊物当校级干部获各种奖学金领取大量稿费等等,我真的不想再说下去,因为前面那些已经足以使我汗颜。而这一切,都是一个穿着简单戴着眼镜的瘦弱男生在三年内做到的。他说他用三年的时间做了六年的事。
在采访中面对那些名人的时候,他说他感到一种距离,一种在成就上的差距使他感慨万千。可是当我面对他的时候,我的感觉跟他面对那些名人的感觉是相似的。这是我的一种悲哀。
加入商学院学通社已经有两年了。从一开始就经常被力不从心的情绪困扰。我不怎么写新闻稿。事实上,当目睹或耳闻一件新闻事件发生时,我就会很敏感地想到要写新闻,要投到校报去。可是当真正着手去写的时候,就会顾虑重重,有些学校的大新闻就算我们作为商学院的记者投了稿,但是很显然校报最终不会选择我们的稿件,因为校学通社还有那么多记者呢,那么大的新闻哪轮得到我们去报道?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撰写别的院系新闻的时候,你会想到别人院里的事件肯定有他们自己的记者报道,自己的积极性立马消失。由此可见,我们基本上只能报道自己学院的新闻了。
写新闻稿很讲究时效性,在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你会想到写新闻,但是写不了啊,因为当时你手边可能没有笔纸,一些东西你没记清楚,也有可能你没电脑,你不能把刚刚发生的新闻变成电子稿发送出去。于是一切都暂时压抑在脑海里,等待一个很安稳很空闲的时机去释放,而最终去写那件新闻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到时候能记得的细节和写新闻的激情还剩下几许?诸多此类因素决定了你的新闻能否顺利诞生。看起来似乎不难解决,实际上又很棘手的一些问题往往就是我们路上的绊脚石。
写文学稿完全是出于兴趣,平时就喜欢胡乱思考和感慨,把一些文字贴到自己的博客里去,后来就顺便挑了些符合校报精神的东西投了稿,偶尔运气好也会得到发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的投稿也不超过十篇,而得到发表的也只有四篇文学稿和一篇新闻稿。通讯社的任务就是去报道院系的活动,院系领导只顾校报上有多少篇关于自己院的新闻报道,毕竟他们每天参加了那么多的会议,旅游出差了那么多次,而在他们的英明领导下,学生又开展了那么多所谓寝室设计大赛下棋大赛等等意义非凡的活动。如果迟迟不见校报上有动静,尽是别人院的新闻,心里自然难受。由此可知我是个很失职的学生通讯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