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自卑者,在别人的眼里是不可思意的。而一些自信者,在别人眼里也可能是难以理解的。最多的二句话是:真看不出来,他认为自己是自卑的;真是笑话,他这个人都认为自己自信十足。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自卑或自信完全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别人是不能用标准来判断你的。有句话说得好:没你同意,谁能令你自卑。
我曾咨询过一位公务员。这位公务员在28岁时已成为当地当时最年轻的乡长。但在他35岁时,仍是在同级的职位上平调,而原来在他手下的这些人取得比他更好的位置。他感到非常的失败,出现情绪低落,羞于见人。在咨询中,他一再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用。说:“我有时不知怎样回答别人的提问,看到自己熟悉的人好了,就觉得自己失败的很。”我问他:“那些现在还不如你的人会怎么想?”他说:“别人的事我不管,但我自己真的很自卑。”无独有偶,我曾在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讲座上,与一位35岁的务工者交流。这位务工者原来是当地的一位中学语言老师,由于各种原因,来打工。他说:“我现在觉得非常的自信,因为我不但找到了比较适合我的工作,而且也是一位组长。虽然不是官,但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大家都知道,前者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要比后者好,但事实上后者更加自信。这是因为后者的定位比前者更适应他本人。
人在许多时候的自卑感产生并不是你真的很失败,只是你定位不准确罢了。并不是定位越低,越有自信。而是应该准确定位。准确定位的目的是为了能使你接受自己,在这个位置上,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这是一个人建立自信的因素。如果你的位置定得太低了,你没有继续上进的内驱力,就像麦当劳兄弟,结果可能使你因后悔而自卑。但定位太高,你会觉得自己常常失败,不能认同自己,更无成功的可能。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就是一个有合理定位人,当他刚打工时,定位是有活干,当有活干时,定位自己成为老板。总是紧紧把握在人生发展的轨迹,制定出能认同自己的合理定位,最后取得成功。
“人有自知之明”,是告诉我们不必有过高的心态,使自己陷入自卑的泥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自己狭小的目标和空间。随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就会在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功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