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邂逅
时光是一条一去不复返的河流,它日夜淘洗着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有的事物随风而去,而有的则像黄金一样沉淀在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生命中值得珍藏的回忆。与《教师博览》的相遇就是这样一件能令我永久回忆的事件。它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在那个秋天,在那星空灿烂的傍晚,仿佛只是一次偶然的回眸,却成了我生命中一段永恒的定格。
与《教师博览》的初次相识其实与A有关,如果不是那次与同学等人一起去寻访A,那么我与《教师博览》的相遇则不知会发生在哪天哪月。所以,我和《教师博览》的缘分,其实也是A与《教师博览》的故事。
那年我己毕业,分配在一个偏僻的村小教书。那时市场经济刚刚建立,原有的价值体系己经解构,而新的伦理标准还远远尚未确立。街上王朔式的痞子横行,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样子。而我们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都沉浸在深深的迷茫和浮躁之中。这是一个时代的病,我说,但我却无能为力。我们在精神上己无路可走,找不到理想的精神家园。一个人没有思想上的终极关怀是可怕的。白天我们是传道授业的师者,到了晚上却像德国作家黑塞所说的那样,是一群四处流浪的荒原狼,在与自己做着徒劳的挣扎。
时光以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在流逝,而我们却看不见它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我们是在生活,同时我们也是在被生活。乡村的封闭,单调的教学生活,使我们渐渐失去了与时代以及现实的联系。我们在重复别人,同时也在重复我们自己,我们是一群在乡间的游荡者,我们在这种近乎绝望中按部就班。这就是那个时代里我们的现实。我不知道我这样的日子过了多久,我觉得生活需要一种拯救,需要一种来自外界的启示。直到有一天,我迎来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位客人,我师范的同学,他带来了两位朋友,是我们上届的校友,他们来自附近的广丰县。在一番斛光杯影之后,才知道他(我的同学)的朋友来寻找他的同班同学,那个人便是A。这种惊喜经常发生在那个通讯还不发达的时代。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位朋友和A在学校是一对恋人。
当天下午,秋阳高照,带着几分诡异的气息和光芒。我们一行四人坐三轮车前往目的地,一路问一路走,几经周折,来到了某乡的一个村小。我己经忘了那位朋友在上二楼准备见A是怎样一种心态?是激动,还是胆怯。只知道见了面后那位朋友失望的表情。场面有些尴尬,大概己是物是人非吧,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己经淡化了曾经所有的一切。
当时天色己晚,天边己是最后一道余晖。最后决定我们一行人到A家留宿。我们是沿着曲折的田间小道走进A家的,这是个景色优美的小村,斑斓中透着阵阵秋意。在A家,大家客气礼貌地聊着天。也就是在这时,借着最后的夕光,我看到桌子上放着最新几期的《教师博览》,仿佛是不可知的命运,让我在这里遇见了它。不仅它精致大方的印刷拽住了我的目光,而且它有丰富的内容,文风质朴,反映了当时教肓的新理念,课改新动态,是一本思想性与趣味性很高的杂志。它就像夜空里的一泓月光,斜斜地照进我的灵魂,激起了我内心的波澜。之后,我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这件触动我内心的事件,像一个不能公开的秘密。虽然己是时过境迁,我早己荒废我自己喜爱的文学艺术,但它却己在我封闭的内心凿开了一扇天窗。照见了教肓新思想的天空。
再次见到A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原来A是作为县里的名师上教研示范课。A在铅山县教育界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上的示范课生动活泼,精彩严谨,一如她那清丽朴实的外貌与风采。我不知道这里有多少是与她喜爱读《教师博览》有关,但我相信这肯定离不开《教师博览》里的教育思想对她的滋养。若干年后,我听到她在乡里机耕道上的一次车祸里遇难,鲜血流淌一地。我听后当时心里一紧,像失去了一位朋友或者亲人。虽然我与她无亲无故。
我与《教师博览》的最初邂逅,见证了一段失落的爱情,还有一位教育界新星的成长与陨落。它在我的灵魂中刻下了不朽的铭文。如今,我所在的学校也订阅了《教师博览》,我也将在它新锐的教育思想的光辉下继续走好自己的教育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