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哲理 >
人生感悟 > 详细内容
- “少校”创业三起三落
- 发布时间:2012/3/11 阅读次数:203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1993年,从军队转业的吴佳宾主动放弃在城市的工作,而选择到农村去创业,成了轰动一时的“少校农民”。4年之后,由于环境和沟通不善的原因,他的事业遭遇失败。随后,他打起行囊,揣着仅有的800元人民币来到上海。
在上海,靠着卖小小的切菜板,吴佳宾慢慢完成了原始积累。直到后来,做起了老磨坊豆浆,他的事业才真正开始了腾飞。
埋头苦干下多创基业
1993年,有着16年军旅生涯的吴佳宾转业了,当时他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自愿到农村去当了农民,落户到长虹村,成为全国第一个“少校农民”。
来到长虹村,吴佳宾先后开办了采石厂、酿酒厂,后来又和23名村民一起创办了佳木斯市第一个农村股份制企业——长虹矿泉饮品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几年的时间,村民们的收入增长了一倍,而他自己也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劳模”、“全国优秀军转干部”等荣誉,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可是,由于观念的差异,村民们即种即收的小农经济思想,与吴佳宾追求发展的企业化运作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正当他四处为企业寻找更大发展机会的时候,股东们却把他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厂子给卖了。
就这样,一个热血青年的“华西村”梦想宣告破灭。
历经磨难搞连锁
1997年秋天,吴佳宾背着行囊黯然地登上了南下的列车,买完火车票,他的口袋里仅剩800元钱。
在上海下了火车后,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人地生疏的城市,他一脸茫然但却充满了信心。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开始帮助一个专业生产厨房用品的企业推广它的新产品——抗菌砧板。一步一个脚印,就是靠着卖小小的切菜板,吴佳宾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来,由于公司主业房地产投资的失败,资金链断裂,导致全线崩溃。眼看到收获期了,吴佳宾所有的努力又付诸东流了。
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几年辛苦积蓄的两三万元钱能干什么呢?一次电视上报道,一些地下黑加工点用石膏做豆腐,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伤害。吴佳宾突然产生一个灵感:如果开一个能让顾客看得见生产过程的豆腐店肯定会有生意。
经过反复调查、思考,2000年,吴佳宾正式注册成立了上海老磨坊豆业有限公司。
由于是现场制作,同时价钱也实惠,公司开业那天的销售情况相当火爆,附近居民排着长队来购买。当天晚上,吴佳宾仔细算了算账:第一天净挣了1000多元。
后来,通过口碑相传,老磨坊豆制品连锁店的数目开始稳步增长,到第二年,已经发展到了50多家。
2003年,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吴佳宾又开始筹划快餐连锁。对中国风味小吃情有独钟的他,做出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项目策划:汇聚全国东南西北中特色鲜明的小吃,开一家风味小吃总汇,并给它取名字叫“百姓小品”。
可是,开店容易,连锁难。第一家店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在开第二家分店时,生意就开始下滑了。结果,没过半年这个店就撑不下去了。
所幸的是,吴佳宾已不再一穷二白,老磨坊豆业的成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不断创造着价值和财富。
推出“锅品面吧”
2004年,吴佳宾在新加坡偶然发现一个小面馆,小店里的每一碗面都是用砂锅煲出来的,生意相当火爆。这不就是一个极好的快餐连锁素材吗?他当时非常兴奋。
自从选定以面为快餐素材后,一场攻坚战就开始了。吴佳宾给自己定的标准是“面不惊人死不休”,并确定了四个硬指标:一是口味要面香浓郁,二是口感要筋道爽滑,三是出品操作要快,四是核心技术要能够保密和控制。在进行了几十种面的对比和上百次配方实验及几百人次的口味口感调查后,一碗“筋道爽滑、洁白如玉、面香醇厚,久煮不烂”堪称极品的面条出炉了。
随后,吴佳宾高起点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围绕自己的项目特色,确定了项目品牌“锅品面吧”,并进行了独具风格的门店设计。
经过两年多精心准备,2006年年初,“锅品面吧”连锁店项目成功推出。
之后,伴随着几家直营连锁店的成功经营,短短两年时间,“锅品面吧”便在全国发展了18个地区代理,成功开设了28家连锁店。
从第一次创业的失败,到第二次创业的成功,吴佳宾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而第三次的再创辉煌,吴佳宾又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在这8年的创业历程中,凭借优秀的军人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不仅仅创造了巨额的个人财富,更为众多的投资创业人群带去了创富机会,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