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文章 >
励志文章 > 详细内容
- 陈劲松:做一個纯粹的商人
- 发布时间:2012/2/14 阅读次数:113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做纯粹的商人
在采访中,陈劲松一直面带微笑,淡然得仿佛这個采访与他毫无关系。他就那样一直笑着,直到我们谈到了房地产商的社会责任。
社会上许多人认为房地产商没有流着“道德的血液”,而地产中介则是炒高房价的“幕后操手”——对于这些评论,陈劲松有些哭笑不得。
这個行业不被人理解,这是他多年以来所苦恼的一件事。作为境内房地产综合服务第一股世联地产的掌门人,陈劲松从不落伍,除了与内部分享他的想法之外,还开通了博客和微博,并坚持高频率的更新。此外,他乐于参加论坛,并接受媒体的采访——“地产侃爷”由此而得名。
不管怎样,他是媒体的宠儿,因为他对这個行业的认识与判断都能成为吸引眼球的东西。有人认为他那是“作秀”,也有人认为他身上有种,“文人情怀”,而对于他自己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更理解这個行业。
“文人?那只不过是媒体的误读,我就是一個纯粹的商人。”他顿了一下,“所谓儒商那更是忽悠。儒家是不讲利益的,只有小人才讲利。儒家把商人排得很后很后的。”
在这個物欲横流的时代,房地产行业经过一夜暴富式的增长,多了几分聒噪与热闹,而陈劲松却似乎一直保持从容。但他却坦陈,自己也有脾气不好的时候,“中同企业家的压力很大,每個人都有脾气不好的时候,没有一個人是从容不迫的”。
直到这时,我才看到一個真实的陈劲松:他看似从容,却也有窝火的时候;他看似八面玲珑,却也有性情的一面。而其实,他还懂得时间的魅力,“机会不是抓来的,而是等来的”。厚积薄发,谋定而动——这就是他深谙的商业之道。
夫妻搭档
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国的沿海地区诞生了一批房地产开发商,这里面有大名鼎鼎的王石、冯仑等,也有低调如胡葆森,他们充满激情而又不失理智,瞄准房地产这块大蛋糕。
日益火暴的房地产市场衍生出了另一块蛋糕,那就是房地产评估,而彼时的评估业尚处于酝酿阶段。年仅30岁的陈劲松和他的太太佟捷却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作为同济大学建筑工程学毕业的陈劲松可谓科班出身。从学校走出来的他辗转南北,最后来到了香港中国海外地产。在世人艳羡的目光中,拿着丰厚薪水的他其实并没有创业的最初冲动。反而是他的太太佟捷想办一家评估公司。
由于政策的原因,他们只能选择在香港成立房地产评估咨询公司,谁也没想到,这家只花了半小时用2000港币注册的公司竟会做到如今的规模。
他们不信风水,创业时选择了生意人都忌讳的房问号码,就因为“省钱”;他们不装扮办公室,因为觉得“没有必要”。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伟大的女人,对于陈劲松而言,佟捷便是这個伟大的女人,最终,她选择了相夫教子。
对于自己在世联的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陈劲松认为,他带来了香港这個成熟市场的经验,将世联从从估价公司向代理公司转型。
当然,夫妻店搭档在房地产业并非首例,潘石屹和张欣便是成功的典范。但在陈劲松看来,创业时可以举贤不避亲,但公司一旦渡过了创业期,就必须正规化。否则,就可能出现真功夫那样的事件,“本来是私人的事,结果把公司也搅和进来”。
他笑着说,对個人生活也不好,夫妻俩白天是公司的事,晚上也是公司的事,捞不着休息。
写作是为了少些误读
陈劲松喜欢写东西,从2005年开通博客以来,他撰写的博文已有近百篇,并已结集出书。他主要谈房地产行业,但也偶有触及诸如“超级女声”的社会热点话题。
有网友这么留言:“看了你的文章,感觉就是新闻写作,很客观,很少华丽的词句,句句朴实平凡但看法独到,很有头脑和想法的一個人。”
文如其人。陈劲松确是一個善于钻研和分析而又不乏务实精神的企业家。从某种意义上看,他的文章为整個行业起了铺路的作用。
在这個行业受到各种诟病与质疑时,他选择站出来用笔端反驳。但在他的文中,却看不到愤怒的声音和责怪,都是冷静的富有逻辑的分析。
也正是基于这种冷静分析的能力,陈劲松抵制住了房地产这個暴利行业的种种诱惑。当央企豪掷巨资进军房地产时,当北京一日出现三“地王”时,世联地产却没有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选择做房地产开发业务。
他知道,“极诱惑的事情肯定有极大的陷阱,我们紧守自己本份就行了,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了解了就坚持,我觉得也没啥不好”。
这也是世联一直专注于中介业务而非开发业务的重要原因——陈劲松深知,开发商的核心竞争能力跟代理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完全不一样。
他坦言,“我这個人特别会分析我自己,比如说我的优势、我的劣势,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
善于分析自己,并吸取经验教训,这或许是陈劲松成功的撒手锏。大部分企业家身上都有野心与冒险精神,在陈劲松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谨慎与深思熟虑。
有人将他称之为学者型的企业家,却并不被他所认同。他说,写作只不过是为了分享与澄清,做商人就做一個纯粹的商人。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陈劲松选择了做一個纯粹的商人,这個“纯粹”的商人怎么看待房地产商的社会责任?尤其在当下,不少人认为地产商没有流着“道德的血液”。
对此,陈劲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企业家所谓社会责任千万别给搞偏了,企业家唯一的社会责任是按章纳税,是不做假账,是给员工买“三保一金”,是给员工有发展空间,这是他最主要的社会责任。
他最厌恶的是那些一面做着慈善,另一面却偷税漏税的企业家。在他看来,这些年来中国大部分房地产商算是进步了,“最起码像90年代那样的烂尾楼已经越来越少了”。
陈劲松还发表了一篇博文《社会要求企业负什么责任?》。他在文中指出,目前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是什么慈善和文化,而是在企业与上下游、竞争对手和市场秩序上定立起码的道德底线。
实际上,中原地产创始人施永青在谈到这個话题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企业最重要的两大责任就是守法和交税,如果这两個最根本的没有搞好,其他的风花雪月就只是好听,并不实际”。
早在2006年,陈劲松便在王石的介绍下加入了阿拉善生态协会,这是由内陆、港、台三地的一百名企业家成立的一個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NGO,也成为陈劲松重要的一個朋友圈子所在。
君子之交
陈劲松另一個重要的圈子则是中城联盟圈——那是一個纯粹的地产圈。在圈内,陈劲松的人缘是出了名的好。他与不少地产大佬称兄道弟,比如王石、潘石屹等。
他承认,王石是他的偶像,因为“人家50多岁爬珠穆朗玛峰,这個事我30岁时都不敢干;人家又过了60岁生日就去哈佛读书,去哈佛读书不带翻译,就自己硬啃英文。这個不服不行”。
其实,陈劲松的两個圈子都是经过王石介绍进入,“王石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但他也表示,君子之交淡如水。
除了王石以外,其实深圳本地企业家如万捷、陈志列都是他的好友。善于交际可以说也是陈劲松的一大特点,用“八面玲珑”来形容他或许一点也不为过。而背后的逻辑则是中庸。
著名财经主持人罗振宇曾说过,房地产商这個圈子似乎有自己的语言,他们在圈内是一种话语,在圈外却又是另一种话语,所以只有圈内的人才懂真正的意思。
然而陈劲松却在圈内和圈外拥有同样的话语,他试图用同一种语言来打通两者,并试图做一個信使。
长跑企业
这也是世联发展的初衷。如今,世联地产已从一家仅有几個人的房地产评估公司发展为在深交所上市的房地产综合服务企业。但这在陈劲松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中国企业目前都还没到代际轮换,我们这一代还没过,评价一個企业还太早”,他还指出中国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企业忽上忽下,忽起忽落,唯一的办法是走现代企业管理之路,最起码是制度性的长跑。
比起短跑,陈劲松更喜欢马拉松式的长跑,基于对中国房地产长期看好,把它定义为长跑。他说,世联要做长跑公司,不追求短期搂钱。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联作为一家轻资产公司上市给业界带来不小的启示意义,对于这一点,陈劲松很是自豪。他感慨,在中国做服务业起步容易做大难,比如,开一個火锅店容易,要做到海底捞很难。
世联的上市给予服务业,尤其是地产服务业以很大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就如世联上市给业界的启示一般,陈劲松经营企业的策略或许也提供了另一种成功的模范。
他不善于冒险,也不以小博大;他觉得机会都是等来的,而不是抓的。他说,有的人总是在市场很火的时候去抓机会,这個是最不好的,就是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机会就来了。
对于房地产调控,他认为这给行业进步提供了动力:“如果市场总是那样的火暴,我们这帮人就没有价值。我们这帮人会走偏,而且会有一种茫然感。每一次调整都给我们带来这种反思的机会。”
这次他又“等”来了机会,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中,世联谋定而后动,自去年来便展开了在二三线城市并购的行动,他认为,“得二三线城市者得天下”。
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企业家,正如他在博客中所述:纯粹,作为“杂碎”时代的另一种选择,成为这种过渡的希望和标志,因为海量的信息需要疏理、不同的理念需要坚持、最终的赢家需要时间。这是一种不妥协的态度——简单而执著——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只是迎合。于是,他选择了做一個纯粹的企业家,不是文人,也不是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