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曾子航《恋爱时不折腾,结婚后不动摇》
说句有点不太客气的话,在情感方面,中国男人大概是世界上“情商”最低的男人之一:西方经典的文学模式都是英雄救美,中国不是,都是美女救公子,要不就是女侠搭救落魄书生。而且那些让老百姓喜闻乐道的帅哥们、才子们都一个个比黄花闺女还矜持害羞,没办法,男人都不主动,只好女人来主动进攻。
《天仙配》里面是美丽的七仙女把人家董永堵在路口不让走,《梁祝》里面也是祝英台先主动表白,聊斋里面各色狐狸精更是半夜自动送上门;在中国的影视作品里,男人不谈恋爱都还像模像样的,一谈恋爱准冒傻气,有一段时间,影视剧里,老婆对老公最爱说的一句台词就是:“瞧你那傻样”,好像男人不“傻”,女人就不爱。搞得中国影视剧里的男人一遇到女人,就集体犯傻,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不傻的,不是花花公子,就是流氓恶棍。
在情感咨询中,我则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投诉:“他不懂得关心人”“他很少哄我”“他从未说过一句我爱你”“他可笨啦,老是不懂我的心”。
总之,无论在戏曲影视还是日常生活中,中国男人的总体形象都不尽人意:不是太被动、太软弱、太窝囊,就是不会关心人、体贴人、照顾人。
中国男人不善表达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在《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要呐于言而敏于行”,提倡少说多做,这本来没错,但孔子过份看重人的“老实本分”,对能说会道之人总是心怀警惕,称之为“巧言令色”,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试想,一个男人无论什么场合都严肃认真,不苟言笑,你还能指望他回家见了老婆一下子展露出“吴宗宪”似的口若悬河吗?除非他有分裂型人格障碍。
中国古代有一种爱情观很荒谬,但又很有市场,那就是男人不能太痴情,否则乃沉迷女色,不务正业。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些为爱情献身的皇帝们,从商纣王、周幽王,到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不是亡国之君,就是上了昏庸之主的黑名单。好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都得远离女色才正常。否则就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反过来要想英雄气长,就得儿女情短。搞得中国古代的英雄好汉各个都跟性冷淡似的,离女人远远的。无论正史还是野史中,我们只看到英雄们在怎样地“精忠报国”,看不到他们跟恋人、跟老婆如何地“缠绵悱恻”。
那有没有沉溺于儿女情长的英雄呢?有倒是有,但大都英雄气短,他们或者是失败的英雄,如舍不得虞姬的项羽;或者是短命的英雄,如娶了小乔的周瑜;或者是一身污点的英雄,如爱上貂婵的吕布,还有由英雄变成狗熊的,如放不下陈圆圆的吴三桂,他们无一例外都有女人疼女人爱甚至有女人心甘情愿为他们献身,而且他们遇到的都是如稀世之宝般的绝色美女,可这些美女带给他们的不是什么好运气,而是大麻烦。项羽霸王别姬之后乌江自刎,半生基业付之东流;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把大明江山给活活断送了,最后一世英雄沦为了人人唾骂的汉奸。所以,儿女情长的结果,就是英雄气短了,那么反过来说,要想“英雄气长”,就得“儿女情短”。
难怪易中天在他所著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里发出了“一声叹息”:《红楼梦》通篇说爱情,却一个英雄也不见,《水浒传》遍地是英雄,却半点爱情也难寻,这大概也是造成中国古代的英雄好汉“性冷淡”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