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也许可以没有轰轰烈烈的岁月,但却不可以一直轰轰烈烈的活着——生活需要宁静的时候,灵魂越是在喧哗的时候,越是会渴望淡淡的诗意的独处。
——题记
(一)
在我的书桌上,插着一棵干枯的野花,那是我在一个晚上散步时折回来的。枯萎的花儿点缀在那长长的枝干上,竟也有说不出的味道。每次看到它,心里总特别的安静,一种很诗意的感觉透过它向我袭来,使我不禁回忆起大学以来的生活。
上来大学后,我迷恋上了散步,还给它起了个很生活化的名字——“出去走走”。在我们学校的江边,有一大片的草坪和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沿着江边慢慢的向前走,浅浅的草儿,踩上去柔软得像没了感觉一样。尤其是在晚霞拖着长长的尾巴准备回家,或是橘黄的灯光开始捕捉晚归的行人迷离的眼睛的时候,这时的景色尤为优美。看,那来来往往的船儿,载着满满的货物,不知它们是否是赶在回家的路上呢?偶尔会有轰隆的汽笛声,从远方传来,慢吞吞的,悠懒懒的,像是跨越了几个世纪才传到耳边一样。有时,我静静的坐在江边,看着船儿从我的眼皮跟前来了又去,那时多想它们向我驶来,载我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去体会未知的生活啊!听,那清脆的鸟鸣声,也跟着一起伴奏,可我寻遍了整片竹林,却怎么也找不到它们欢乐的影子。它们就像快乐的精灵一样,生活在这片天空下,却不曾让人们看到它的影子,只时刻让人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欢愉。有时,累了,就干脆躺在草地上,或者闭上眼睛,静静的听着风儿亲吻竹林的沙沙声;或者遥望高远的蓝天白云,这时,那漂浮在空中的云朵定会是特别的多情,它们变换着各种各样的身姿来跟你问好,像老朋友一样的亲切。
一直沿着江边向前走,半个小时的功夫,会发现一个绿树环绕的小天地。别急,那是紫藤公园。那里花儿芬芳、鸟儿低唱、空气清鲜,更妙的是,公园的中心有个小湖,而通向小湖的是几排旧竹板,踩在上面,清脆的“哒哒”声在这个宁静、空旷的世外桃源里响起,于是那种很自然、真实、安稳、诗意的感觉便在心底油然而生了。这时的我,觉得生活处处都是美的存在和充满乐趣。
正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那句很经典的名诗:“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二)
然而,这种诗意不是一种轻飘浪漫的状态,而是人本真生存的光华。用一种很简单、纯真的生活态度去拥抱自然、直观生活,跳出生活中浮浮躁躁的外圈,回归到生活宁静、美好的内层里去。
我想起了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小木屋里,有一个天天“按时看日出”的伟大灵魂。“按时看日出”跟写作一样,是他的功课。在寂静的黎明,刚刚苏醒的树木呼唤着他;略带咸味的风吹着他;玻璃般的草叶和他招手嬉戏;潮湿的土腥味沁入他的心脾;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绛蓝的或淡紫色的牵牛花——他俯在窗前,看到了早晨的第一缕鲜泽的阳光,他的生命受到了鼓舞,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被唤醒,他想起了某些被忘却的东西,看到了梦想、光明、生机和道路……
“按时看日出”让他的精神变得澄澈而明亮。他让这个世界的栖居有了诗意!
(三)
诗意的生存应是对生活的热情为前提的,是弥漫着生活的气息,无论生活多么沉重,都能从中找回自己,并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梦想。
从大一到现在,不知重复走过那条路多少遍了。有时一个人,有时跟朋友一起;有时心情很好,有时很烦闷。但每次散步回来,心灵都像被泉水清洗过的宁静。有时想想,再诗情画意的景色,如果只是景,而没有人,没有故事,也是空景,多少缺少点生活的气息。
都说大学里很难交到知心朋友,所以一直以来交朋友也是随缘。很庆幸的是,却让我碰到了和我一样喜欢散步的人。
很多时候散步都是和珊一起,她是个与世无争、自由平淡的人,而且性格直率,单纯友好,跟她一起,你可以不必顾虑身边多了一个人,就得考虑多一份。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说很多话,就是随便的聊下简单的生活,就像心思都放在了与风儿交流了似的。后来为了练吉他,课余时间都排的满满的,但也不忘抽出时间出去走走。最令我感动的是,每次散步回来,她都会听我弹下新练的曲子,并给我鼓励。
有一天,我们沿着江边向小湖走着,珊突然间说了一句很令我感动的话:
“其实这样的日子也挺滋润的嘛,虽然很平淡,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发生,但却过得舒心如意,诗情画意。”
那一刻,我看着她,很久都答不上话来,觉得身边这个人说出了自己心坎上的话了。
总觉得在广州这个物欲横流的大城市上大学,尤其是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大学城里,学习生活总少了点文化气氛。而最糟糕的是,频繁的活动和紧张的课程安排冲击着我们的学习生活,久而久之,这里除了是知识的殿堂外,还是浮躁和肤浅的温床。我们每天忙碌着在心灵的净土上撒下浮躁的种子。
内心里常常会感到害怕,害怕每天都这样忙碌枯燥的过着,迟早有一天会对生活失去乐趣。幸亏,学校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在这片净土里,我可以尽情的让心儿放飞,独立的思考,跟自己的灵魂对话,做回本来的自己。
大二时,有位朋友有一段时间都生活在苦闷中,见到他时,看着他那忧郁的眼神,我知道他此时需要的不是言语的安慰,而是心灵的宁静。于是我带着他沿着江边慢慢的向前走着,船儿在我们的身边一艘艘的漂过,轻轻的风儿就在我们耳边低语。在小湖那里,我们坐在竹板上,闻着荷花的香味,听着鸟儿低唱的歌儿。(桌上的那枝野花就是在那晚折回来的。)回来后,他给我的短信里这样说着:在我生活黯淡时,是你带我去那遥远的地方,听着微风吹过,看浪花飞溅,望着小船轻航;湖水的感情是淡淡的哀伤,是浓浓的花香,是温柔的阳光。顿时,欣慰的暖流涌上了心头。
后来,在一个木棉花盛开的季节里,他跟我说,他很想成为一名记者,可以摄影、写作,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感情,在人海中寻找心灵的共鸣。那晚,突然觉得天空变了个样——原来在这个高楼林立的高墙里,有这么一个知心的朋友,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做着同样一个诗意的梦。我想,在这个做梦的季节里,我们可以为心中的梦想而努力,更是一件充满诗意的美好事情。
记得刘心武在就《红楼梦》的启发意义问题上曾这样回答过记者:守住你的个性。如果做不到诗意的生存,至少也尽可能捕捉、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烦心事,但只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存对生活的热忱,学会放松自己,给自己一个与灵魂交流的空间,即使再沉重,也会觉的生活是美好、诗意的。
(四)
而要做到这点,诗意的生存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泰戈尔的诗歌。他的诗句平淡中闪烁着睿智和诗意的光芒,张扬着生命的张力。看着看着,仿佛不再是读诗歌表面的文字,而是在欣赏一颗高尚的灵魂,心里满是敬畏和向往。散步时,有时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他的诗句: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快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的把它倒空,又不断的以新的生命来充满。
这是《吉檀伽利》中的第一句诗。如一弘清泉,随意自然、流泻而出。这是他献给生命的赞歌,而精神家园在歌唱中得到了永恒!那时我们即使有天上人间的距离,但却感觉那么亲切,仿佛诗人就在我的跟前。也许正是这份诗意的心情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吧。
散步时,有时我会问自己,会想一些在人声沸腾时从没想过的问题。人们以何种方式存在着,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思维。世事无绝对,一切只因思想的不同而区分。人的一生,也许可以没有轰轰烈烈的岁月,但却不可以一直轰轰烈烈的活着——生活需要宁静的时候,灵魂越是在喧哗的时候,越是会渴望淡淡的诗意的独处!当陶渊明舍下尘嚣时,他收获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荡和诗意。这时,谁又能不羡慕诗人诗一般的生活呢?
很久以前看过海氏的一个句子,他说,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都是些植物,我们这些植物必须扎根于大地,以便向上生长,在天空中开会结果。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很是迷惑,但经过这些日子重复的踏上那片净土,终于豁然开朗。是啊,无论植物长得多么好,只要脱离大地的怀抱,迟早会枯萎,而我们只有真正的守住自己的心灵,才可能充实、诗意的生活啊!
所有的人生只是为了营造让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也许真的像人们所说的——生活的过程就是艺术!而这门艺术也许注定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领悟、去琢磨吧。只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着这份诗意的心态,即使再繁忙也记得抽空出去走走。
一路走来,除了风景,还有心的归属……
2006年11月4日
广州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