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National Matriculation Test),一般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到目前为止,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三种形式,一般的“高考”指第一种。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是国家考试之一。是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部分省市考试科目较多,结束时间较晚些)考试。高考成绩并不影响高中毕业证的发放,但高考成绩直接影响所能进入的大学层次,考上重点大学的核心前提就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什么样的大学至关重要,几乎可以说影响了人的一生。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现在,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高考每年只举行一次,2003年以前在7月举行,2003年开始改为每年6月举行。在很多省市,高考每年仅举行一次(近年来部分省市每年举行两次高考,多增加的一次在1月举行,称为春季高考)。旧时高考时间(2003年前)为每年7月,2003年以后,新的高考时间改为每年6月。其统一考试为6月7日、8日。6月7日上午9:00-11:30 考语文,下午15:00-17:00 考数学。6月8日上午9:00-11:30 考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下午15:00-17:00 考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其中部分省份英语/日语/俄语有听力考试)。 由于部分省(市、自治区)按新方案实施高考或科目设置不同,高考结束时间不一,上海、山东于9日上午结束,海南、江苏于9日下午结束。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高考前的心里调整:
正视自我,增强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缺乏了自信就缺乏了成功的动力。正视自我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首先,要了解自己,根据平时的成绩,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以防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其次,要宽容自己,不要以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责怪自己。否则,就对自卑心理的形成增添了激素,是培养自信的障碍。因此,注意克服自卑心理,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等,都是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胸怀开阔,让快乐与己相伴。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当然也是取得良好高考成绩的保障。那么,要想有良好的心理,就需要胸怀开阔,让快乐与己相伴。要有意寻找快乐,如父母到校来看望你,给你送点钱、吃的等,应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幸福和高兴;在学习之余到室外走走,围着操场跑一圈,或者看校园里那五彩缤纷的花、婀娜多姿的草、群星闪烁的天、各式各样的云,或听听音乐,都能起到放松自己、培养愉悦心情的作用。
正视高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考并不可怕,只是参加的人多一点罢了。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就像是一个知识竞赛的场所。它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自信、勇气、智慧、能力等综合素质。如果能勇敢面对考试,全力以赴,便能轻松取得理想成绩。
考前焦虑症:如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
专家建议:考生要“笑对高考”,“快乐的心情是成功的一半”。找一两件高兴的事去做,也可以讲述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愉快故事,与家长在饭桌旁讲一些高品位的幽默小品。这样,整个家庭气氛就会变得轻松活跃。或者有意识地做些家务,如整理自己的卧室、扫扫地、擦擦桌子等。陪父母聊聊天,出去散散步。也可以适当地去找同学轻松轻松,因为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同龄人在一起可以互相鼓励,找到慰藉。
注意力难以集中,走神,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吸引。专家建议:当注意力集中得不是很好时,最好先放松一下而不是拼命地去看书,适当放松一下再回到桌前看书时,会发现你的注意力比没放松前强很多。有些考生复习得很累了,在有厌倦心理的情况下,注意力就难以集中。这时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些比较容易做的题目,不要做非常难或怪的题目,然后从易到难,精神状态会更好一些。
一紧张就想上厕所,在考场上也总想上厕所。专家建议:这种现象是紧张造成的。考前几天若能每天闲侃、散步或娱乐一阵,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预防应考尿频现象的发生。同时控制饮水量,这对降低排尿频率大有帮助。在考试当天,早、午餐少喝或不喝饮品,少喝一点菜汤。考完后则可适量饮矿泉水,以供新陈代谢所需。另外,在饮食中适当降低含盐量,以免因口渴而饮水过多。
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如呕吐、拉肚子、过敏等。专家建议:身体出现不适,就要注意合理饮食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用刻意地吃得特别好,如果肠胃不适应的话,反而会收到负效果。考试前既不可空腹,也不可过饱。要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每天定时睡觉、起床,调整好“生物钟”也是保证最佳身体状况的方法。很多身体不适的原因也有心理紧张的因素,可以参照消除紧张感的方法使自己放松,心理上轻松了,身体上的压力也能减轻不少。女生痛经也须提前解决好。
失去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一定考不好。专家建议:自信心不足,重要原因是对学习的知识不能扎实地掌握,还存在知识空白点。这时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夯实基础知识。另外也要注意回忆自己的优点和考试的成功经验。早晨起床时马上暗示自己心情愉快、有信心,克服自卑情绪。或以伟人、杰出人物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人物,遇险不惊、沉着机智是他们的优点,这正是在高考临场中要树立的典范,在心中树立他们的形象,也能帮助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参加高考。
越是临近考试,越是觉得知识生疏;越是拼命复习,越是觉得掌握不扎实。专家建议:这是心绪紧张的具体表现,属于正常现象。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疲劳战术的恶果,必须缓和绷得太紧的神经。具体方法为: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但不能过于剧烈;一旦感觉到学习得特别疲劳了,立即放下书本,休息锻炼。即使在这时,头脑里仍然要注意对知识系统的完整梳理和把握。
失眠,白天没有精神。专家建议:不要硬逼自己入睡,可以用一些小方法诱导自己睡觉。如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做一次舒畅的深吸气,然后徐缓地往外呼气。在第二次吸气时,默默地对自己说:“放松,放松,……”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反复地用一些不致引起自己情绪激动的词语和景象来占据自己的思想。用这个方法来催眠。不可急躁,不应急于求成。必要时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怯场,一进考场就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恐惧感,不能放松下来。专家建议:考试前做好精神、物质上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放松紧张心情。精神准备除了要凋整好情绪外,也可以适当做些“幻想式的应考法”测试,暗示自己能够沉着、成功地通过考试。还应熟悉到考点的行车线路,考场所在的学校、楼层、教室,考场位置和自己的座次、编号甚至厕所的位置。看考场后,心里不断暗示自己:我的座位真好,我一定能正常发挥。这些准备工作都能缓解怯场心理。
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对很小的事情也容易发火。专家建议:在疲惫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有时也很容易发火。内向的考生这个时候可出去散步,看看风景,平复心情;外向的考生在不伤害他人和自身的情况下发泄一下,如大笑、大哭、打枕头等,但要有度,否则引起情绪失控,只会适得其反。
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不仅对所学知识常常遗忘,日常生活也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专家建议:这时需要暂时放下所有功课,做一些放松训练,以减轻直至消除这些不良反应。具体做法是:全身放松地坐在一张软椅上,脚撑着地,两臂自然下垂,双眼微合,深呼吸10次。吸气时收小腹,绷紧身体。呼气时要慢慢放松下来,心中默念:我的左手变得很沉重,我的右手变得很沉重……就这样把左右手、臂,眼、脚都缓慢地默念几遍,同时专心体验各部位的沉重和松弛感。然后默念:我现在开始全身放松,我感到非常轻松、非常的舒服,我的心情很愉快……为配合训练,也可选一些轻松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