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中毕业生经受的不同压力
进入六月,中国的高中生们,尤其是高三毕业班学生,多数已经无心过什么“六一儿童节”。除了逐渐长大的少年族不太在乎小孩子的把戏之外,主要是因为期末将近,考试负担重大。特别是面临那将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怎能不令考生们紧张万分?连家长、亲友、老师、学校、整个社会…….在这六月初的日子里,都生活在高考的压力下,全国似乎都总动员,为了高考而疯狂。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的彼岸,美国的高中生们,尤其是十二年级毕业班学生,也有着另外一番疯狂。期末将临,学生们已经期盼着暑假的放松,但还得完成学业课程和期末考试。与中国的高三期末的繁忙紧张相反,美国的高中毕业生此时已经悠哉悠哉。该申请大学的,早就收到录取通知;该完成的高中课程,都已经结束,甚至期末考试都比其他年级早进行完毕或免除了。再也没有什么考试、升学的压力,但此时他们也很忙碌很疯狂,那是为了参加毕业舞会、毕业典礼,兴高采烈地纵情享受中学青春年华的最后时光。
中国的高中毕业生和家长们没准都羡慕美国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但实际上,各国的教学体制虽有差异,但青少年要学到知识获得好成绩都得付出努力勤奋学习,只不过紧张时期的早晚不同,压力的形式不同而已。
我的很多同龄朋友同学同事们的子女们岁数也差不多大,都在最近几年间先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无论住在中国还是移居海外不同国家,家长们也都得跟着孩子们经历申请大学的全过程,有焦虑、有压力、有挑战,也有精彩、有快乐、有喜悦。与大家分享这些经历,可以看出各国教育理念的差别对高校升学制度的影响。
几年前,我的女儿在美国申报大学并被她最向往的常春藤大学录取,她欢天喜地从高中毕业后,暑假跟着我回中国探亲度假。那时国内的同龄考生们刚经历高考脱了一层皮,正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等待录取消息。一些有孩子参加高考的朋友们,羡慕地对我和女儿说:“还是在美国好,轻轻松松就上大学了。”可我女儿在了解了中国高考过程后,却说:“不就是集中考上几天试吗?我倒宁可用这种一下子能完成的方式,比在美国为了申请大学要折腾一两年强。”女儿是深有体会,现在她回想当时申报大学过程,虽然有兴奋新鲜,但也有重压下噩梦般的感觉,说明在美国想上大学也不轻松。
在中国考大学,虽然因为竞争激烈压力大,但过程很简单,时间也集中。在六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这一锤子买卖砸下去之后,就听天由命了。考卷判分、根据考分报志愿、各高校录取等,都紧锣密鼓地在暑假这一两个月内完成。秋季一开学,接到录取通知的大学新生们就入学了。
在美国却不叫“考”大学,因为不是靠一次性考试就能决定金榜题名与否,而是要一步一步地完成很多道手续。别以为这很轻松,当我把美国高中生申请大学的全部过程向中国的亲友们解说后,他们都说“确实是够繁琐的,孩子们能经过这些也真够不容易的”!我在此把美国申请大学的录取标准和例行程序简叙如下。
多方面考量的美国大学录取标准
先说录取标准。美国虽然大学入学率比较高,但要想上好大学也竞争激烈。我曾经给一些华人社团和中文学校的家长做过讲座,在分析美国大学如何录取学生时,列出过一张表格。顶尖大学尤其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才艺特长、以及社区服务等表现,相当于中国所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美国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年级是连续排列的,通常小学一至五年级,初中六至八年级,高中九至十二年级。学生在高中四年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表现都要作为大学录取的参考指标。
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1,高中四年中的平时在校平均成绩(GPA),通常最高分是4分,当然平均分越高越好。2,具有挑战性的高级课程成绩,如AP“大学先修课程”,即在高中提前修的大学课程,也有全国统一考试测试此类课程的成绩。3,标准考试成绩,美国没有那种毕业时一次性的高考,但也有供高校录取参照的全国统一标准评估考试——SAT。又分为SAT1和SAT2。SAT1目前是在一天三四个小时内考三部分:数学、阅读(词汇)、写作,也就是主科的语文和数学,每部分满分是800分,总分供2400分。美国大学录取时通常都要求报名者的SAT1成绩。而SAT2是分科进行的副科考试,科目繁多,如物理、化学、生物、数学(SAT1的更专)、历史、地理、各类外语等,每一门单独报考,满分为800。各大学根据学生申报的专业要求提供三门左右SAT2成绩,比如学理工的侧重数理化,学文的则参考文史类成绩。SAT考试如同“托福”,每年度从10月到6月有很多次考试机会,通常都在星期六利用一些考点学校举行,考生可以报名选在任何合适的时间前去应考。考试中心可以将成绩直接报告给考生想申请的几所大学。
美国越是顶尖名校越号称是培养“领袖人才”,而不是造就“书呆子”的,因此他们在录取考生时,并不是光看其学业成绩。哈佛大学等一流大学,每年都会将若干SAT考满分的报名者拒之门外,却接受不少考分低一二百分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展露了能力才华。
在评估学生的才艺特长时,最受青睐的是体育特长。众所周知,美国是个体育大国,美国人普遍热爱运动,学校也一贯鼓励学生在体育方面发展。名牌大学如果没有在体育竞赛中能获胜的校运动队,可是丢脸的事。因此对体育人才,会降低对其学业成绩的要求,甚至颁发优厚的体育奖学金吸引他们前来。所谓“体育人才”不是说玩过一些体育项目就能算数的,通常必须是拿过一定的比赛名次,或者是校队的主力,而这校队水平还不能太差。我女儿同级的一个美国女生报名哈佛大学早申请,被顺利录取,除了她的成绩不错之外,还因为她是校女排主力,而该校女排则是全州冠军。此外,艺术、表演等方面的特长也获得认可。但这也不是指你学过几年绘画或弹过一阵钢琴就行的,而需要递交高水准作品和获奖信息。
学生的“社区服务业绩”也是一项重要衡量条件,包括当志愿者为社会贡献、参与校内外社团组织、或领导组织过某些活动等,因为这些体现了学生是否具有领袖能力、奉献精神、助人为乐的品德等,相当于中国的“思想觉悟”、“做好事”之类。一些到美国不久的中国家长和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还是按中国惯例把精力全放在学习上,导致很多高分华人学生未能进入理想的顶尖大学。
分步骤渐进的美国大学申报方式
了解了美国大学的多方面录取标准,就知道想进好大学不能光作单一准备。通常,学生进入高中(九年级)就要合理安排,除了保持成绩优良外,同时要参与社会活动以积累社区服务信用。不少学生到申报大学时已经累计了数百小时的义务服务纪录,这可不是临时抱佛脚能突击出来的。具备体育才艺特长更非一日之功。这些德智体的全面素质,全靠多年的积累培养。
学生们一升入十一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二),就要真正进入申请大学程序了。通常,这一学年中最重要的是要完成SAT的多门考试。(有些家长在孩子刚进高中时就催他们去考SAT,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浪费。虽然每名考生可以考任意多次,从中选最高成绩,但过早考试因为课没修够,可能分数不太高,这类记录对将来的录取反而不利,何必提早浪费精力与报名费呢?)与此同时,学生和家长们还要对各类大学情况做些调研,如查询各校网站、参加大学举办的介绍会、利用周末和假期参观校园等,以便对想要申报的学校有些感性认识,不至于盲目报名。
美国申报大学的切实程序从学生一进入高中的最后一年(相当于中国的高三)就开始了。很多大学都接受“提早申请”,有的叫作“早决定”(Early Decision),有的叫作“早行动”(Early Action)。每名学生只能选择一所大学提前申请,在11月5日之前要把所有申请表格、升学作文、成绩单、推荐信等都邮寄或电传给该校。一般在12月中旬就会接到早申请的学校录取与否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早决定”的学校一旦录取你,你就必须上该校。而被“早行动”学校录取后,学生还有权选择去或不去。因此这类早申请的学校,必须是学生真正向往的,不然反而会限制了选择性。大部分学生并不进行早申请,有的是尚未有心仪的大学,有的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也有的觉得自己成绩一般参加普通报名即可。普通报名时可以申报多所大学,各校的截止期不大相同,通常在12月底前后。报名者和早报名未取或选择不去者,都要按时递交申请表和一应资料。
这高中最后一年从9月到12月底对是相当繁忙的,学生们一面要完成日常学业,还要继续考几门SAT;一面要着手申请程序。因为每人都会申请若干所大学,而不同学校各有申请表格并要求不同的命题作文,这填表和写升学作文的工作量相当大,还要找老师或其他人士写推荐信、准备简历与作品等等。有人以为要进好大学得多报几所碰运气,但报得太多不仅多交报名费,还得多花很多精力去填表写作文,因此要有个限度,一般建议报七所左右,太多了则劳民伤财。
这些申报过程都要靠孩子自己完成,家长帮不上什么忙。在这几个月里,高中生们很辛苦,常常废寝忘食。申请表交出后,还要准备应付一些大学的面试。来年4月间,就会陆续收到录取与否的通知书。当有同时申请的多所大学都录取时,学生要决定到底去哪一所,并及时给学校回信,要是忘记按时回信被取消资格可就惨了。
国情不同各取所需
知道了美国申请大学的过程,就明白为何不应叫“考”大学,因为考试在这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和时间很有限。美国的学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育理念也体现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孩子申请大学的过程,我发现这其实也是对高中生的一次极好锻炼,逼着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按期完成计划、制定申报方针、做出选择决定等,这些都是在将来的人生中用得着的技能。十七八岁的年龄,正是青春期的尾声,少年们在这自己的人生重大关头作一番努力,有利于他们的成熟。这也是对孩子个性与家长育儿方式的考验。那些平时就善于制定计划安排时间的学生,此时驾轻就熟,井井有条,事半功倍。而那些缺乏此类能力者,就可能抓瞎,但硬着头皮经过这一遭也会长进不少。有些孩子如果此时还得依靠家长做决定选志愿,或者过分顺从家长的意志,那可不见得是好事。不过,在美国长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我遇到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很有主见地自己完成申报大学程序的。
相比之下,中国采取的是应试教育,考试成绩几乎是唯一标准,凭考分一刀切来进行高效录取。这或许是中国传统科举制的延续,不仅大陆,台湾、香港等地也都采取这种考试择优制度。也是“学而优则仕”教育理念的体现吧。因此考生的压力全在“高考”上,万一考砸了,以前学习成绩再好也没用,至于其他能力,只能在高分基础上稍微锦上添花而已。
我当年上高中时的班主任老师,后来担任北京一家著名重点高中的校长,曾经出访过欧美,对东西方教育制度颇有见解。我与他谈到中美两国不同的高校报考方式时,他认为美国的全方位评估方法比较科学,如此选拔出的是真人才,很值得借鉴。然而,在目前中国的国情下,却很难全面效仿。不然的话,难免靠关系走后门。因此,如今中国不得不依然采用考分衡量的“硬指标”。
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比较单纯,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们从小善于应付考试,却不大具备其他能力,要是让他们经历美国这样繁复的申报程序,兴许比上考场还难以招架。因此想改变高考制度,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
美国过分强调自由自愿,其申请方式也会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比如不规定申请学校的数量限制,尤其目前很多学校采取网上填表免收报名费,学生们恨不得报无限多所,这增加了各学校重复审核的工作量。有的学生同时被十多所大学录取,还是只能选择一所去上,让其他学校白耽误工夫,还占了他人可能被录取的名额。这种重复劳动要是移植到人口众多的中国,那引起的混乱也难以想象。
总之,任何体制都没有绝对的优或劣,只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来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在六月里进入高考战场受煎熬的中国考生们,也不必羡慕美国高中毕业生此时的轻松愉快。别忘了,人家之前已经为了上大学忙乎了快两年呢!
留学前外语考试先过关
要想出国留学,国外的语言考试也是必过的一道门槛。
高中生出国留学可选择的考试类型还是十分广泛的,正好利用寒假突击进修一下———
TOEFL
TOEFL是由美国普林斯顿教育考试服务处(ETS)主办的为申请去美国或加拿大等国家上大学或进入研究生院学习的非英语国家学生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目前,美国已有3000所左右的院校要求非英语国家的申请者,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必须参加TOEFL考试。TOEFL成绩在很多院校已成为是否授予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对TOEFL考生的录取分数线没有统一的规定。对中国高中生来说,要想进入名牌大学学习,TOEFL成绩起码应达到600分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9月,ETS在全球推出新托福。新托福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于英语的驾驭能力,在传统的读、听、写三部分的基础上,首次加入了说的部分,同时还推出了对综合能力考察的考试形式。
IELTS
IELTS考试用于评估考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学习、培训或在英语国家生活所具备的语言能力。此考试由剑桥大学地方考试委员会、英国文化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发展组织共同管理。考试由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试四个部分组成。所有应试者均采用相同的听力和口试模式。口试采用考官与考生当面对话形式。
目前,去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留学、进修或学术访问的人员,要根据对方院校的要求选择IELTSAcademic考试或GeneralTraining考试;去芬兰留学的人员需要提供IELTS(Academic)考试成绩;去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办理技术移民需参加IELTS(GeneralTraining)考试。
EJU
该考试是“日本语能力考试”和“自费外国人留学生统一考试”两种考试形式改革后的一种新的考试形式。到现在为止,日本留学考试一直作为日本留学的主流,是评价留学者的日本语能力、基础学历的考试。从2002年开始,在日本和亚洲各国的城市实施了6月份和11月份的一年两次的考试制度。
现在,有很多学校利用这项考试来作为留学生入学考试的评价基准。但目前,EJU在中国内地尚未设考场,国内考生需到日本国内或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参加考试。
TestDaf
德国在2001年推出全新的德语“达福”(TestDaf)考试。是由德国“学术考试开发协会”下属的“达福考试研究所”,按照“托福”模式设置的一种全球标准化考试项目,申请进入德国高等院校或者到德国从事科学研究者都必须通过这项考试。达福对于报名者的资格没有严格限定,原则上只要有德语基础知识并欲确认自己的德语水平者,均可申请,中国申请者在学满800学时以上报名参加考试为妥。
TEF
凡是希望赴法学习的大学生,包括法语专业的毕业生,均需要参加TEF考试。它是由巴黎工商会制订的一种测试办法,通过一个由初学水平到高级水平的阶梯(从0分到900分,分成7个评分等级,和欧盟委员会确定的6个参考等级相对应),来测定考生能否运用法语体现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这种测试能够准确地评价参加测试者的法语水平。TEF的成绩有效期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