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主页 冬天短信 秋天短信 夏天短信 春天短信 情感短信 温馨短信 浪漫短信 健康短信 思恋短信 设为主页 
祝福短信 职场短信 经典短信 求爱短信 表白短信 分手短信 朋友短信 早安短信 暧昧短信 节日短信 收藏本站
喜庆短信 考试短信 乔迁短信 亲情故事 爱情格言 文章故事 经典语录 短信大全 为人处世 早安短信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文章 > 校园爱情文章 > 详细内容
遥远了的“奠基”
发布时间:2010/4/27  阅读次数:219  字体大小: 【】 【】【
难忘“创作学习班”——题记
  异地的流光飞影早已淡化了故土的风花雪月。
  他乡的车水马龙逐渐冲走了老家的如烟往事。
  那些岁月,那些往事旧人却似刀痕一般,永远刻在了心扉,任风雨怎样冲刷,都会浮在眼前,响在耳边。
  作为一个写诗人,最难忘的,是当年故乡的“创作学习班”。正是这个学习班,才奠定了我走进文坛、创文写诗的基础。
  也许,今天的男男女女,尤其是年轻人,对“创作学习班”(也称“创作会”)这一仍可称为划时代的事物,并不知晓,也就不会感兴趣了。但在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且继续引以为荣、为欣,继续为其默默追逐、奋斗的人身上,却是一个伟大的肯定!时光越推移,怀念、记忆越深越长。
  那是20世纪70年代,文艺创作的热浪在大大小小的城镇、乡村蓬勃兴起。文的概念,文的价值,以及文的潜移默化,是今日无法比拟的。鲁迅是那么伟大,高尔基是那么崇高。诗人,谁不敬重;作家,谁不佩服。生活的贫困(自然灾害与不可能的先进科学是当时的自然限制),并没有贫困了人们的激情和理想,相反,无论大人小孩,都觉得“幸福像花儿一样”(借用今日一部电视剧名)。
  当年的我,正在乡村的校园尽心尽责地履行着一个知识青年的神圣义务和职责——民办教师。因高中时期写的一首小诗被校门口的宣传匾登抄,便从此走进了写诗人的长途跋涉,谦虚、刻苦、悄悄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文化馆,是每个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向往、崇拜的地方。一张县文艺小报,一排文艺橱窗,如火如荼地占据了像我这样的文学苦恋者。不久,一首五四青春抒情诗被排在明亮引人的文化馆橱窗里。之后,每月一期的文艺小报也登发了我的一首题为《土作家》的小诗,准确的说,是我的处女作。生活的兴趣是那么浓,事业的追求是那么强,天很蓝,地很广,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污染。
  一张铅印的县文化馆通知送到了学校,让我去参加文化馆主办的“创作学习班”,时间大约是半月。这好事的好事,令同事、家人,特别是自己高兴不已。带好简单的纸笔和一些不成功的稿件和行李,便由一位当时的好友,也是同事送到了集中的地方——早有名气,欣欣向荣的一个模范乡(当时叫公社)。全县的二、三十名文艺文学爱好者和当时已经成了县文艺骨干的几位干部、工人以及文化馆人员,组成了一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的创作队伍。
  似乎已不记得领导是谁了,只记得文化馆的F、W两位老师主管我们。正值盛夏,两位文学前辈不顾暑热,和我们同吃同住,每天给学员讲解文艺、文学、戏剧等的创作理论(还有美术、音乐班的学员),特别是关于诗的十三辙(也叫十三韵),F老师(已故)的讲授,让我们第一次走进了诗韵天地,那是上什么学都学不到的课程啊!
  还有一个当时我们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城里那么多好地方,为什么要在“青纱帐”里举办呢?后来的后来,我才恍然大悟——生活,创作的唯一源泉就是生活。现在的舞文弄墨者似乎对什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屑一顾,也难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成老黄历,有谁还遵循文艺创作的原则、规律、题材、体裁、手法呢。是的,不要那些“玩意”也可以写出鸿篇巨著,可以排列下“朗朗上口”的低吟高唱。无序的市场自然也要牵出无序的文场,怎么写,写什么都行(行吗?网络上的原创发表规定中是不允许涉及政治的),反正也没有了“百家争鸣”,更没有了评判标准。
  跳跃的感慨且撂到一边,还是进入,进入那些美好的里程——
  半个月的学习,不仅仅是提高了写作水平,几十个热血青年一下子就创作出了几十篇丰收的作品,先后发表在县、地文艺报刊上,我和同龄、同辈的七八个文学爱好者都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的文艺文学造诣要比我早,比我高,有的已出版了诗集,我总把他们作为创作的楷模,暗自努力,在以后的每月一期文化馆小报上,几乎都有自己的“小豆腐块”。记得有一次得了5元钱的稿费,我又添了4角钱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辞典》,至今还使用着(今日它的价格却是50元甚至上百元之多,真有点目瞪口呆)。那些珍贵的小报我全都珍藏着,因为,再也不会见到那时的珍品了。
  如果说,第一期的创作学习班奠定了我和我们那些文学爱好者的坚实基础,那么,随后更加蓬勃开展的创作会,用那句依然十分美丽的话来形容:真似“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茂盛。有时一年就开两次,多在县招待所举办。我们住在专定的客房里,有服务员送水、打扫,一日三餐(不必自己掏钱)均在大餐厅,一张张圆桌,一围围文人,那种热烈气氛至今难忘,仿佛就在眼前,让你热血沸腾。当学习结束时,还要开总结大会、评选作品、大会餐。与会人员均发一套文学书籍,以资鼓励,我记得我曾为未领到一套《红楼梦》而遗憾了一阵子。
  或许,今人还是不相信,那时我们能学到什么?这里的“什么”且不细究,因为这是不必怀疑的。我们不仅仅是开开会,每次的会聚,都是有合理安排、严格规定、系统学习、丰硕成果的。无论是诗歌组,小说组,戏剧曲艺组,还是美术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创。虽同住一室,但互不影响,有些惊人之作就是在那个环境、那种氛围中诞生的。所有学员,都是百分之百的认真、负责、自觉,在文艺领域这块小地上,各自施展、迸发、创造着各自的风格、才艺和业绩。如一家人和睦可亲,似一团体互相帮助。更主要的,是人人都不必为吃饭担心、紧张、恐惧。
  当时的我,还只属于农村的一民。每次开会学习,不仅不要什么费,相反,文化馆还给我们一天1元钱的误工补助,为的是让我们回来后照常把工分记上。可当时的我和农村的文友们大都把这十来元现金自己所用了,生产大队也不追究什么,我们何乐而不为?每次创作学习结束后,那些“相亲”的文友还硬要送我回去,那种感动并不是用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能表达的……
  全县的文艺文学水平,在我们那一群那一批爱好者的奋斗下,一年一个台阶上升。文学文艺文化在全省来说,都排在前列,而我们的创作队伍也更需巩固、精炼、提高,地区创作会上,有了我们的声音。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我接到去地区开会的通知时已晚了两天,人们都已走了。当我正准备一个人坐公共汽车走时,碰巧遇上了也是才赶赴的文化馆搞美术的W女士,在她的指引帮助下,顺利到达了地区招待所。眼更亮了,心更宽了,而写作水平自然也得到了飞跃。以文会友,以友促文,各地的文人墨客既不陌生,更不疏远。你讲我说,你问我答,尽管短短几天,但学员门的水平却高了一大截。我的小诗《比》在地区文学刊物发表,并评为二等奖,领了60元的奖金。
  无论是县,还是地区,每次的创作学习都会留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受。无忧无虑,兴趣浓浓,信心十足,一心想的就是自己也会早日一鸣惊人,哪怕是丁铃作家的“一本书主义”。记得在每次会议期间,晚上我们就去看电影,票是会议组发的,所有与会人员尽情去欣赏就是了。虽然,我们当时并没有什么“诗人”、“作家”的头衔,但在人们的心里,我们就是。尽管那时还无先进的通讯工具,但因有了创作会的聚会,你来我往,宾至如归,每个人都有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在文江文海的浪滔中遨游着,搏击着。
  随着文联的成立和开展工作,更进一步推动了文艺、文学的发展,创作大军更加庞大、巩固,一大批作品不仅灿烂了并继续灿烂着小小县城的文化领域,而且,又进一步推陈出新了许多更成功的艺术珍品。同时,那些早已驰骋的诗人、作家们更加成熟,挥洒自如。说实话,当时的我,如果不是因为农村户口,也就被已经走进文联的文师文友拉进去而成了梦寐以求的文艺工作者,也一定是得心应手,全然释放所有的文学才智了。当然,也就不必走出来了。可话又说回来了,倘若没有这“游子”的蹉跎岁月,也就不会有像《异乡家写意》、《不想回故乡》、《问老乡》、《关于好人》等一连串诗作的诞生。这也就是有得有失、有失有得的辩证法吧。
  正是这种系统的学习,使这些文艺文学爱好者们掌握了诗歌、小说、戏剧、曲艺、小品以及美术、音乐等创作的理论水平,好作品不断诞生,学创作,搞创作的人,无论谁都会首肯的。这种学习与创作,是当今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是的,真正的艺术与商业是格格不入的。可以说,贫穷能产生盖世文豪,而富裕(还不是大多数人的富裕)则很难有伟大的作品面世。直到今天,我们仍把李白、鲁迅、毛泽东挂在嘴边,那今日的文豪又有哪些呢?又有什么名诗名句流传众口呢?没有。有的尽是一些原始、远古味道的“打造”和随便组合的怪词怪语。
  艺术之树不会因种种变迁而苍老、枯萎,相反,新枝新叶将更加茂盛。今日故乡,依然是文坛璀璨,文人活跃,旧刊物更新为新杂志,老文风开创为更高的浪、更远的河。我偶尔还把自己的一些新作寄回去,文朋诗友当然另眼相看了。遗憾的,是那份刊物始终未能办成国家正式刊物,还有其它杂志,还只能是内部资料。
  ……
  逝去的,并非等于淘汰的。不要总是因时光的消逝而轻易否定前天和昨天。历史,无论完整残缺,无论纯洁瑕疵,都该绝对地承认。对于从昨天走过来的一辈、两辈人,是任何当今的人都无法相比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只有真正的继承,才能让一代一代的新人不会割断文化这一主宰一切领域的源泉。只有丰富的文化,才能让社会,让所有的人真正形成文明的,有素质,有创造的大写的人。
  30年改革开放,30年高楼耸立。有的坚如磐石,任风雨冲洗,任暑寒烤冻,延续着新的安居乐业;有的呢,倒了,塌了,裂了,开发商痛心,老百姓揪心——基础,绝对而不能否认的基础,让利欲熏心的人都偷偷汗颜。难道文学,也就是人学,不讲奠基,不要方圆,你是否可以把人类文明史重改写一遍呢?
  无论诗、小说、散文,还是其它体裁的创作,没有最基本的要领为前提,就像一个不懂图纸的人要设计一栋楼,岂不是天方夜谭!想当年,青年诗人北岛及好几个写朦胧诗的作者,就因为有人看不懂而否定这种诗的存在与发展。当时的我,也由于造诣之浅,报沉默之态。现在再回头看看,又有什么不懂的呢。不仅能懂,主要的,是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不是看完就看完,不需要联想的白话直说。诗的写法究竟该怎样注重,那种排比式、对偶式,啊、呀的传统写法为什么就不能也改革一下,写得再自然点,再深邃点,再独特点。而散文的虚构,是在不违背主题和主要人与事的前提下进行的,否则,就不叫创作了。别以为小说就可漫无边际,主人公到底应是一个还是现在作品里都效仿的两个、三个、多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谁都“管事”,谁也解决不了什么根本问题。文学的说古道今,点点滴滴永远无止境,千万不要自称你是作家、诗人……
  虽然,昨天仿佛还在眼前,但毕竟被时代的浪涛冲走了许多。不少珍贵的往事大都忘却了,只有那刻骨铭心的记忆才留在了不会冷却的心底。
  走一趟,又走一趟/在蓝色里,在黄色里/在那些早已无色的岁月中/……并非仅仅是怀念/也无须从回忆
  中/汲取什么,删除什么/……感动是风/  甜蜜是雨/美好是苍穹/……永远不说衰老/永远留着唯有那
  一程/才可体味的爱和情/永将无奈的人生/组合在无穷的回忆里/连成网络,无昔无今/再吻一次那甜甜
  的沉默/再拥一次那香香的呐喊/不再撕破年轻的故事/不再埋葬/脚下的闪光/头顶的流星(《回忆》)  
  永远地肯定、怀念、回忆那年那月那些难忘的“创作学习班”!  
上一篇:听着音乐走在夜里 下一篇:一抹阳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007文章阅读网(www.kk007.cn)    Email:yukun1124@gmail.com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阅读,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负责人,本站定尽快处理.
鄂ICP备09005046号

爱情故事 心情日记 人生感悟 情感故事 励志文章 短片鬼故事 恐怖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医院鬼故事 伤感的句子 优美的诗句 成功人生 励志名言 励志故事

成功哲理 爱情哲理 人生格言 为人处世 爱情感悟 爱情格言 伤感爱情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亲情感悟 亲情故事 家庭物语 母爱亲情 父爱永恒 成长文章

生活感悟 文章故事 友情故事 大学生活文章 校园爱情文章 高中小学生文章 经典文章 QQ空间经典日志 经典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