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有人一想到回家就快乐兴奋不已,真恨不得一下子就回到家里。可是,对有些人,回不回家无所谓,没有喜悦、也没有激动;也有人一想到回家就心中焦虑、烦躁,但又觉得不得不回,因为我们中国人要讲孝;还有人从准备回家的那一刻起,就变得脾气很坏,他们会一路上同其他旅客和服务员吵架。为什么回家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原因是,人们把家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越年轻,人情感上的体会和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越大。从小到大,如果人体会得到了很多爱、友好、接受和肯定等温暖和美好的情感,那么给予这些情感经历的家人,对人就有着终身的吸引力。这时,人像候鸟、像三文鱼,千里万里,多么远的路途,也难挡似箭的归心。相反,如果,从小到大,人不仅没有很多爱、友好、接受和肯定的美好情感经历,而有很多冷漠、生气、否定和贬低的情感体会,那么,给人这些感觉的家对人就有很强的排斥力。这时,潜意识引导人躲避痛苦情感的规律,便为人回家设置了极大的感情障碍。人的情感规律在人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所以,家对一些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一些人没有吸引力,对另外的一些人还有排斥力。
利用情感规律可以创造自己期望的结果,想要孩子成年后多回家,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足够的爱、温暖、接受、肯定和尽可能多的快乐。这些美好情感留下的记忆是一个永久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无论是散落到了天涯,还是漂流到了海角,成年的孩子都会被家这块磁铁不断地吸回去。
潜意识推动人寻找愉快情感和躲避痛苦情感是所有人的行为规律。学会应用这个规律,人会发现生活总在变,而且越变自己心中越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