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生源大战再度打响,本周末,复旦、交大等高校陆续启动“校园开放日”。咨询会现场人如潮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向高校招生老师提出最重要的问题?记者采访多名业内专家,就考生和家长参加咨询会如何提高咨询效率进行指导,总结出七道“必问”问题。
◎七个必问
办学能力和培养特色
考生要了解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有的是国家部委所属大学、有的是省市所属大学。除了隶属关系外,还要从一所大学是否是 “211工程”学校,是否是 “985工程”学校来分析。此外,学校的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的数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
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校园文化、办学能力也各有不同。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非常有特色。比如,复旦大一年级新生要全部进入“复旦学院”进行通识教育。又如,东华大学是本市最早实施按专业大类招生的高校之一。
专业优势及师资情况
如果考生有感兴趣的专业,那么不妨了解一下专业的优势和师资情况。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都有重复,但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在办学能力上有差异,人才培养上也各有侧重,如果考生倾向于“专业优先”,那么对专业多做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咨询时一定要认真咨询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的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所在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这个专业有哪些名师等情况。
今年有何录取规则
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填报志愿前考生要认真了解有关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其中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加强研究和咨询。录取规则包括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专业级差、对加分和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等内容,也包括专业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以及与录取相关的要求等。
比如,今年上外新增提前批,设立了三个小语种专业,这对一心想报考上外的学生是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学生就业去向如何
眼下正值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是很多家长会关心的话题。要提醒家长的是,由于就业压力大是个普遍现象,家长不必着眼于今年具体的就业率是多少,而应该关心学校几年的就业情况、推出了哪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举措以及专业本身的就业前景。很多高校还推出了定向培养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定向培养的专业就业,是个不错的机会。
转专业渠道是否畅通
在平行志愿情况下,院校和专业之间较难两全其美。很多学生即使进了心仪的高校,不一定是心仪的专业。在此情况下,事先了解下该校的转专业渠道以及第二专业辅修的情况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东北片高校、西南片高校、松江大学园区都打通了跨校辅修制度,不妨稍作了解。
实践交流机会是否多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仅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加入到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非常重要。此外,如果孩子能够在校期间有海外交流的机会,对语言能力的提高、开阔视野乃至今后就业都是十分有帮助的。考生和家长可关注学校的相关平台。
补助和奖学金政策
大学一般每年学费和住宿费在六七千左右。加上每个月的生活费、交通费等,现在供一名大学生一年学习生活开销起码要两万元左右。如果孩子被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则学费还要高。
考生和家长可具体关注各校的招生政策中关于收费和奖学金的说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金、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但前提是自己喜欢这些院校和专业。不要因为经济而忽视了发展机会。家庭经济非常贫困的学生也不要被学费吓倒,入学后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和贷款,各校还有很多的补助政策,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四年学习生活。
◎两大提醒
报新增专业要谨慎
每年不少高校都会开设一些新增专业。由于没有历年的参考资料,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等究竟如何,考生一定要在了解清楚后作出选择。
特别要提醒的是,新增专业虽然年轻但并非就是冷门专业,像物流、会展等专业本身就是热门,因此报考者不要把这些新专业当成冷门专业来报考。
专业选择考生做主
高考志愿如果完全由父母包办是不正确的:一是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发展,父母的选择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确选择专业和学校,很多父母带有个人主观因素,甚至会比较盲从;三是不利于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的建议作为参考,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兴趣是填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兴趣不成熟时,如果以一时兴趣作为填报标准也会不妥当。因此,首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兴趣,看看这种兴趣有无发展潜力、能否帮助自己深造或就业发展,要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做决定。
◎常见误区
误区一:
志愿之间无“顺序”
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在实施平行志愿的批次中,各院校志愿之间是绝对平行,没有“顺序”的。这是错误的观点。考生个人志愿是有顺序的,当考生满足多所高校条件时,要按ABCD等志愿的顺序将该考生的档案分到首先满足条件的那所高校。
误区二:
投档是“一档多投”
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实行平行志愿就是将考生的档案同时分别投到四个志愿的高校,然后由高校录取,考生选择其中一所高校就读。该想法也是错误的,目前还不能做到一档多投,只能按照考生考分检索,依照考生的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只要按序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院校投档未满,该生档案即被投出,是一档一投。
误区三:
A志愿被退再投B志愿
有家长认为,如果学生考分达到了A志愿高校的投档线,但因为不服从高校的志愿调剂,被学校退档了,还能够再继续参与到B志愿的投档中,这是错误的。由于所有该批次检索分档好的档案都是同时投出去的,各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当被某一高校退档后,只能进入该批次的征求志愿环节了。
误区四:
ABCD全是同层次志愿
有些学生填报志愿同一批次的四个志愿高校全部是同一层次的,而同一层次的院校考分之间容易相近,这等于降低了志愿的有效性,在填报志愿时是比较忌讳的。虽然说不同的考生考虑不同,但原则上在C位置或D位置志愿要考虑 “保一保”。
误区五:
平行志愿无风险
有家长认为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与高中招生一样,没有退档风险,这是误区。实际上,各招生院校的投档比例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但这并不是绝对数字。考试院在实施第一次模拟投档时,会把模拟结果告知院校,了解院校是否需要调整投档比例,是否需要追加计划等。如果考生定位不当,不服从专业调剂,也会带来退档风险。
因此,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应密切注意各校的招生方案,有些高校会明确在一定条件下 “见档即取”。从这两年情况来看,一本高校退档学生较少,二本的院校因为招生人数大,被退档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