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各国有关婚前同居的研究有很多.最有名的可能要算是Rutger University--美国新泽西州若歌大学进行的National Marriage Project项目的结果了.都相当一致地指出:婚前同居者在进入婚姻关系之后有较高的离婚率,较高的机率会有外遇及婚姻暴力,而他们性生活的满足程度却显著地低于婚前未曾同居者.这与许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的期望正好相反.
试婚?试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要试性和谐?那么多久可以试出来?其实一个人的性欲在一生中的很多阶段是会发生很多变化的,而且很多人的本性是喜新厌旧的,这样的话,只要有条件,随时都可以更换试婚对象。然而性和谐的主要因素其实还是感情,如果认为感情好,那么为什么不结婚还要试试呢?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两个相爱的人也不可能在相同的环境长大和塑造,男女双方的生理结构也不一样,婚后有磨合也是正常的。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现在很多美国的心理学教材却在呼吁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
试婚行为不仅仅挑战了传统的婚姻观念,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对性传播疾病流行提供了条件,要知道性传播疾病不是试婚能试出来的,有的性传播疾病的潜伏期为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其中病毒性性传播疾病是终身不可治愈只能控制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成年人曾经有过每四人中就有一个是性传播疾病患者,每年有1200万新病例报告。美国联邦**出台过一个指导政策,声明各州**可以用联邦资金鼓励不到30岁的年轻人在婚前禁欲。布什总统目前每年在婚前禁欲教育项目上花费大约1亿7千6百万美元的联邦经费。
美国医学专家汤姆\"考本(Tom\"Coburn)先生说:作为一个医生,我所能开出的避免性病的最后处方,是禁欲直到结婚,并且终身和一位没有受感染性病的配偶互相保持一夫一妻关系。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性自由”开始流行,并推行以避孕措施为重要内容的性教育,但青少年性行为却迅速增多。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流行也日趋严重,为此,美国**大力推行避孕套,甚至在学生中分发避孕套,但避孕套的作用是有限的。他对一般的性病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对难治疗的病毒性性传播疾病的作用不大。在此背景下,美国**全国开展禁欲教育,并且不再支持避孕,“贞洁”,这个久被遗忘的字眼,如今开始重新受到珍视。
美国人对待性问题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五年后美国不但未婚少女怀孕率下降2/3,而且艾滋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各种医学数据清楚地显示,禁欲比使用避孕措施更优异。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开始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教义也是绝对反对婚前性行为的,认为婚前**过于强调性吸引关系,我们常常可以从电视上看到西方基督教徒在教堂举行婚礼的结婚誓言:我以上帝的名义,郑重发誓:接受你成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日起,不论祸福,贵贱,疾病还是健康,都爱你,珍视你,直至死亡。
当然,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自由的婚恋观和原则,别人是无权加以干涉指责的.一分二辩证的看,婚前性行为也许对一部分人有存在的理由,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婚前性行为是个人的选择,但我不赞同婚前性行为。
最后我要说的是,人和其他物种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是有社会属性的,所以每个人的行为和欲望就应该受社会法律,社会规则的节制,制约和引导,只有一定的节制,遵守一定的规则,人类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共同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