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树林》杂志“心理解析室”栏目做主持这么多年,有我的一切联系方式:工作单位、邮箱和QQ号。我习惯每天上班后打开电脑,进入邮箱查看邮件,然后进入QQ,查看学生、家长给我的心理问题留言,以便于及时回复大家的问题。常常发现有一些学生在上午上学的时候,QQ显示在线,加我好友的小学生问我问题,职业习惯,我本能的问他们:“在哪里上网?怎么不上学?”结果他们说:“在上学,用手机上网,挂着QQ,通过手机可以回复对方的问题”。我惊讶不小,小学生带着手机上学,而且还挂着QQ号,怎么能够专心听课学习?我们的家长是否知道配给孩子手机,是为了方便孩子挂QQ上网?真的令人担心。
我接待过一位单亲母亲带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来咨询的。这个孩子10岁,脸上没有天真、烂漫,眼神里只有迷惑、无奈。母亲说:这个孩子最近不爱去学校上学,总是说自己头晕、肚子痛,让妈妈给老师请假,妈妈工作忙,也无暇照顾孩子,就让孩子留家里。由于家里没人管,孩子就上网,聊天打游戏,只有那个时候才可能看到孩子少有的笑容。现在每天都要上网,不让上网,就跟妈妈哭闹,甚至动手打妈妈。
6月的一则新闻报道:广州的16岁少年向父母讨上网费不成,竟弑母砍父!这是又一起典型网瘾少年暴力血案。16岁少年如此残忍、冷血,已经超出了常人之想象,令人震惊不寒而栗。而仔细梳理血案背后,网瘾、辍学……。
解答
显然,上面的案例都是现在青少年中的一种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症。这些孩子躲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都象“大侠”,天马行空,无所不能。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暴露出许多反人格的心理特征,我们称之为“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就是对网络具有痴迷状态,达到成瘾依赖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心理学这样解释“成瘾人格”:具有某方面人格特点的人。这不是一种特定的人格类型,而是一些人格特点的汇集,包括易焦虑、易紧张、易冲动、不易满足及缺乏自控能力等。
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无穷的空间;学习得到延伸,生活丰富起来,世界尽在眼中。自控能力好的人,知道自己该如何利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果不加以引导,他们本身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就有可能迷恋而成瘾,不能自拔,甚至出现因为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出现暴力行为。
如果有以下7种症状中的3种以上,就是有“网络成瘾症”: 1、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2、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网,就会变得明显的焦躁不安,不可抑制的想上网;3、上网频率和时间高于事先计划;4、上网后难以离开,无法自拔;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事情上;6、上网严重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7、虽然明白上网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仍然执迷不悟。
患有“网络成瘾症”的中小学生在网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1、如出现腰肌受损,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精神疲惫;由于上网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致使这部分中小学生无心向学,影响其与家人的和睦关系;2、网络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中小学生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许多中小学生电脑操作熟练,却写不出漂亮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3、严重污染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犯罪增多;4、严重混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由于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脱离了群体,造成情感冷漠、性格孤僻等身心健康问题。
造成“网络成瘾症”的原因有:1、网络具有丰富、间接、平等的特点,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不必担心自己的地位低下,能力不济,相貌丑陋,大家在网上平起平坐,完全平等。2、青少年面临着学习中升学考试、家庭变化的巨大的压力,为了寻求解脱而逃避现实,在网络中寻求解脱。3、青少年不善于控制感情,他们希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在同龄中寻找支持、帮助和友谊,网络正合了他们的需要。4、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对社会上的新奇事物,充满好奇。网络的丰富、新鲜、动感和立体化传播,毫无疑问,对青少年充满吸引力。
对学生的话:
生活是多方面的,也是丰富多才的。多点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跳舞、打球、运动、画画等等,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平时多与家人、同学交流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你们有情绪反应很正常,尽量让自己的好情绪多些,少点焦虑、紧张、冲动,对家长的一些要求不能满足,也不能有过激行为表现,增强自控能力。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多点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对家长的话: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的出生与成长,我们家长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我们多点情感关怀,采取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就能很好的化解与孩子的冲突与纷争,多点关心与关爱,不需要粗暴的打骂,孩子身上的暴力行为是我们家长不情愿看到的。孩子迷恋网络很多,是我们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造成的。问题学生多来自问题家庭,多点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