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争夺人心才是获胜关键”,久拖不下的阿富汗战事使西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为降低阿富汗人的反弹,据称美军及联军规定了补偿标准:无辜死亡的儿童和成年人每人抚恤1500-2500美元,被炸瘸或其他伤害补偿600-1500美元。
驻喀布尔的很多西方机构就像堡垒,大都有防暴墙、铁丝网、了望塔。外面还停着美国迷彩悍马、身穿美军制服、配备M-16步枪的阿富汗国民军,最外面的街道上还有阿富汗警察。堡垒内的联军能否获得民心实属未知。在喀布尔军事基地外,两名英军躲在沙袋掩体后面,边上架着一挺机枪,每当看到1000米外Z字形的路障有人员或车辆走近时,立即抄起100倍的望远镜,喝令对方停车或者驻足,看清证件后才允许靠近。一名英军向《环球时报》记者发牢骚说:“我们在这里卖命,国内却削减我们的住房、训练装备经费。”19岁的喀布尔市民贾姆希德毫不掩饰对美国和北约士兵的恶感:“他们走到哪里,袭击就带到哪里。”他同时承认,假如联军撤离阿富汗,塔利班一定会卷土重来。
整个喀布尔围山而建。从山顶俯视下去,风雨之中的喀布尔显得悲凉,山脚下大片的坟地增添了这种感觉。山顶上有三辆四脚朝天的装甲运兵车,上面的俄文标志清楚地说明它们当年的主人是苏军。三辆装甲车都已没有任何零部件,已沦为看守山顶的阿富汗警察和国民军的厕所。喀布尔安全官员赛米尔指着三辆苏军装甲车对记者意味深长地说:“当年苏军也很强大,打了10年,然后走了,还埋葬了自己!”
对美军刚宣布的胜利,《今日美国报》网站上,网民大都开心不起来。更多舆论已将阿富汗视为美国霸权加速衰退的一环。《洛杉矶时报》2月28日说,大国的构造更像白蚁巢而不是埃及金字塔。它们似乎处于平衡当中,但实际上,永远在适应改变。复杂系统会面临“临界时刻”,一个微小的变化会使良性平衡骤变成危机———一粒沙子就能引起大厦倒塌。2009年年底,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给奥巴马上一堂历史课”。提醒“旨在控制阿富汗的斗争,是否真的像斯大林格勒、瓜达康纳尔岛和阿拉曼战役一样至关重要”?他写道,富有智慧且长期屹立不倒的帝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限度,并且很少超越这一限度。英国人之所以放弃了试图控制美国的努力,是因为到了1781年至1783年间,由于两国相隔之遥以及哈德逊山谷和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地形特点,大英帝国已不可能再维持对该地区的控制。强大的日本“皇军”在1937年至1945年间试图征服中国的努力,由于距离、气候和后勤原因而终告失败。(本报赴阿富汗特派记者 邱永峥 郝洲 本报特约记者 汪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