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因为我是第一个从中国返回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受到了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
拉宾总理跟我说:犹太人爱子女就跟中国人一样,也是全世界有名的,他让我相信这片土地会让我找到爱子秘籍。
如果我没有找到传说中的爱子秘籍,如果我在44岁那年没有改变爱孩子的方法,今天的我可能还是昨天那个“事事包办”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妈妈。我的三个孩子,以华、辉辉、妹妹,他们也不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华2001年结束服兵役后,进了以色列劳工部,现在在香港工作。辉辉在以色列国防部服役3年后,成为钻石商人。小女儿妹妹马上要读大学了,她的梦想是读政治经济专业,将来做一名外交官。现在,我的两个儿子都已成为千万富翁,而我做了富翁的母亲。
去以色列前,我就像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孩子,自己始终秉承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刚移民到以色列时,我还是从前那个把孩子伺候到无微不至的100分母亲。孩子们不用叠被、不用烧水、更不用做饭,我是他们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他们放下书包就坐在书桌前,不论多么忙、多么累,我都不让孩子动一下手,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是我绿色的希望。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
倔强的性格让我坚持下来,先是克服语言关,学通语言以后,就要想办法搞活家里的GDP,我想起了在上海菜场里看到人家做春卷皮子。凭着记忆中上海老人开粉、打春卷皮的样子,我摸索着和面、打春卷皮。在打坏了四五斤面粉后,我终于打出了第一张春卷皮,当时,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潮湿了眼眶。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努力赚钱,供孩子好好读书,供他们上大学,让三个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
虽然累,但是,我感觉甘之如饴。中国父母爱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操心,即使为孩子把心操碎了他们也不会有怨言。
日子像往常一样一天天过去,三个孩子依然围绕在暖洋洋的火炉旁等着我做饭。直到有一天,隔壁邻居大婶来家里串门,看到我手忙脚乱地做好饭,一碗一碗给孩子们盛好,摆在饭桌上,她实在看不惯了,心直口快地说:“孩子们,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怎么能像客人一样看着你妈妈忙忙活活,也不伸把手帮帮妈妈呢?怎么能一动不动地等着妈妈来伺候你们呢?”
然后,邻居大婶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邻居犹太大婶心直口快,她看不下去我包办孩子的一切,无微不至地伺候已经超过14岁的孩子。这也难怪,到了以色列后我才发现,以色列家庭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生活。在以色列,没有中国人“富不过二代”这句老话,在以色列人看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父母对孩子施加什么样的爱。天下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如果你问爱的数量有多少,答案是爱无止境。在爱的数量上,犹太家长和中国家长不分伯仲,都是赴汤蹈火,都是掏心掏肺。但是,在如何爱孩子,爱的目的、爱的理念、爱的方式、爱的技巧上,犹太家长和中国家长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犹太民族以“培养孩子开拓精神,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他们从爱孩子就要为他们深谋远虑出发,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孩子。
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理财术独步天下,殊不知,犹太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不劳无获”的法则。以色列家庭教育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当孩子想要父母满足他们的愿望时,犹太父母会告诉他的孩子,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你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富爸爸们对这个口号更是鼎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在犹太父母看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一定是好事,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正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那句老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