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迅速,日月轮回。转眼又是新年。新年,这个喜庆的日子对于年轻朋友来说,自是应当值得庆贺的。但对老年人来讲,未必是件好事。
当我徜佯在长街之上,看见那文采飞扬的春联,在脑际里频添许多愁绪,我总想把时间定格在某一个点,和文友畅谈文字,我想,那只是我一相情愿的痴心妄想罢了,哪里可能啊!
"对联"始于何时,已无从可考。学者说法不一。据资料记载,那时人们把它们称为桃符,是一种巫师画的符咒,在新年贴在门上用来驱鬼保平安的。后蜀之主孟相在公元964年除夕,把桃符题上一行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
"对联"到了唐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明代君主朱元璋的提倡,对联艺术便飞也似的兴旺起来,到了清代发展到颠峰。
在现代的教科里,除了"对偶"句式之外,几乎找不到它的影子。可是在过去的科举时代,它却是一项必考的主要科目。用以测量学子的文学功底和思维应变能力,其难度并不亚于数学里的微积分。
那时的老师不称老师,而叫宗师。学生也不叫学生,称为举子。考试时有点像公司招员工面试。宗师出上联,举子对下联。应声而答者最佳,通过数秒钟思考而答对者次之。如:
宗师:"八刀分米粉"
举子:"千里重金锺"
网友听了,这个上联可够难的了,它是把粉字分开来念的"先念八'然后由刀和八组成分,再加上米字,变成粉字,要求下联格式组合一样,这"千里重锺就不难理解了,下联对仗工整,堪称佳作。
又如:
鸡讥,盗稻,童筒打。
鼠暑,粱凉。客咳骜。
这副对联是利用谐音字组成,意思是:鸡饥饿了。去偷稻谷。儿童用竹筒去打,下联意为:
老鼠在夏天,在梁上乘凉,下面的客人咳了一声嗽,把它惊跑了。
对联的格式很多,花样琳琅满目,很具玩味性。先选择几副供大家春节欣赏。
<一>芷水扬帆。溯历历游踪。侗乡风物终殊色。
江城驻足,数重重胜迹。天下桥亭此最奇。作者江化庚
<二>画阁凌霄。垂虹百丈。临波人踏江心月。
飞梦翼水,匹练千寻。破浪舟穿石洞云。作者江化庚
<三>带两面湖山,携一城风雨。
还三朝日月,借四海烟云。
<四>几首琴曲歌华夏。
数块文章报乾坤。(山野村夫)
<五>明山嘲圣,鸟瞰潕水乌龙现爪。
龙津垂钓,仰观雁塔彩凤展头。(山野村夫)
<六>整八年艰苦抗战,满目疮痍。东瀛倭敌昨伏首。
数十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华夏人民今昂头。(山野村夫)
<七>倚阁望明山,霞灿星辉。万般气象舒眼底。
凭栏对芷水,波洄浪涌,三楚风涛注心头。(江化庚)
<八>各城有才,亭阁犹含诗韵气。
四楚多景,龙津未负游客心。(彭长松)
<九>平湖潋滟,一桥破水分晓月。
古邑函光,两岸夹灯荡渔舟。(张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