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又看了《阿甘正传》,已经是第10次了,没有哪部电影能让我反反复复地看了10遍还意犹未尽的。每次看都能从中品出不同的味道。个人感觉,只要用心去体会,这部电影几乎已经涵盖了人生所有的哲理。关于阿甘,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太多的评论,这里我想说的是除了阿甘以外的一些人,以及一些点点滴滴的感悟。
觉得自己应该战死沙场、不愿残缺地活着的丹中尉,从来没有感激过阿甘的的救命之恩,而且怨恨阿甘把他从战场上救回来。他酗酒、召妓,怨天尤人,过着自甘堕落的生活。后来他应阿甘的邀请,成为了Jenny号捕虾船的大副,在桅杆上指挥航行、满腹自信地指导捕虾、与暴风雨疯狂抗争、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中发泄、……捕虾事业终于有了起色,他也终于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领略了生命的美好,怀着感激与平和,与上帝握手言和。
Jenny有着破碎的家庭和不幸的童年,而对成名的渴望促使她不顾一切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寻找刺激不断地四处流浪。她却并不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直到历尽磨难,最后伤痕累累地回到阿甘身边。她躺在洁白的床上,享受着清晨明丽的阳光,听阿甘说他的经历:在越南的时候,有时天空的云会散开,让星星露出来;长途跑步的时候,沙漠中太阳升起的美景;湖水中倒映着另一片天空和世界,甚至让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Jenny说,“我真希望当时能在你的身边”。阿甘很认真地说,“You were”。
阿甘的母亲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总有自己的方法让人明白道理”。尽管阿甘是智障人士,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鼓励和教育。她永远对阿甘有信心,她永远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最棒的。没有她,就没有阿甘,更不会有阿甘后来的成就。一位母亲应该给予自己的孩子何等的信任和鼓励,阿甘的母亲做出了最好的表率。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个中滋味往往出人意料。”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除了励志,全片也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信条。最典型的就是守信用、一诺千金。
美国人非常看重守信用这一品质。电影中,巴布和阿甘在军中约定退伍后要买船捕虾。巴布战死后,阿甘尽管毫无经验但仍然固执地独自买了捕虾船开始捕虾。丹中尉在酒吧中也半真半假地说“如果大兵阿甘当了捕虾船船长,我就当他的大副”,当时也许是戏言,但后来果真履践。
阿甘想跑步,于是他跑了,而且一跑跑了很远、很久。于是他有了很多追随者,人们觉得他是偶像,电视台、报纸都报道他。人们问他为什么跑步,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女权?……做事情一定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吗?为什么没有人相信人可以只是因为想跑步而跑步呢?回想我们自己,不也经常成为盲目的追随者吗?跟随着偶像的脚步,当偶像停下来的时候,自己反而忘了自己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
打乒乓球,原来就一个要领:眼睛要盯住球,容易得以至于“连白痴都会打”。很多看起来很复杂的事情,只要抓住了要领,竟然也能化繁为简!世间纷繁的是是非非,原来是我们“高”智商的人思维复杂、庸人自扰。
……
不同的心境,看《阿甘正传》,会有不同的体会。但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所醉心追逐的,到头来未必能得到;而当我们不再怀着占有和支配的欲望、不再刻意追求的时候,却无意间拥有了原来不敢奢望的一切。
阿甘不求财,但后来成了亿万富翁;阿甘不求出名,却屡次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阿甘没有心计,对人生的信仰很单纯,对人也诚恳憨厚,就是这么傻这么弱智的人,最后做到了我们这么多正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是不是也有点不服气呢?:)
我会保持这个习惯——每年至少看一次《阿甘正传》。我把它当成精神上的盛宴、生命中的馈赠。每次观看,都像在审视自己的过去、自己的不足。这样一部能使人如释重负、心情归零、能让人会心一笑而又感动得掉泪的电影,真的值得珍藏和一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