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像一块抹布,把你身上的泥土擦干净了,把你擦得像个城里人了,你就把我丢掉了。”——四萍对龙小羽说。这句台词貌似哀怨凄婉,可正是它使整个原本煽情的画面,登时飘散出振聋发聩的气息。江苏卫视正在热播的新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由董璇扮演的祝四萍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典型的抹布女。
我对“抹布女”的定位,是指那些为爱付出一切,为了臭男人任劳任怨大包大揽的女人。她们像大抹布一样,啥事都帮他做了,啥苦都帮他吃了,指望他终有一天能出人头地,然后在腰酸背痛的夜晚,还不愿闲着,乘着帮他继续织毛衣的间隙,抽空憧憬着一片光明的未来。结果呢,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终于等到他九阳神功附体,出关之日轰隆一声,天塌地陷,自己却变成了臭抹布,被扔在一边。
抹布女的显著特征是善良,兜里揣了一个饼,就把整个饼都贡献给臭男人,自己转过身舔舔饼渣子。可是她的善良基本只用在那个臭男人身上,对周围人以及自己,就没那么高普渡众生的境界了。特别是对自己,甚至有点残忍和苛刻。
抹布女的结局,往往是……缪斯咳,音乐起:把我的被悲伤留给自己,你的成功让你带走。
抹布女的前世今生: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说了你可能都不信,哥从故纸堆里杀进杀出,发现中国抹布女像乞丐棉袄里的虱子,一抓一大把,历史还源远流长。
最早的抹布女来源于《诗经》里的《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意思是说,这么多年脏活累活苦活没一件是我不干的,早起晚睡,哪一天我都没闲着。可是又有神马鸟用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甜言蜜语海誓山盟还在耳边,老娘没想到你还是特么的变心了。
可惜的是,《诗经》里这些抹布女都是无名英雄。到了春秋末期,越国苎萝出了一个著名的浣纱女,她的名字叫施夷光,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小姐,也可以说她是中国抹布女的开山鼻祖。她的付出跟新《拯救》里的四萍有得一拼,不仅任劳任怨,为了范大夫的事业追求,花了三年时间苦练各种技艺,还用自己的身体跟吴王夫差进行性交易,换来了范大夫的老板越王勾践的人身自由。结果呢,狡兔死走狗烹,最终成了政客们的一块大抹布,被绑了一块大石头沉到了湖底。老百姓善良啊,不忍心让西施的结局那么悲惨,就编了她跟范大夫泛舟而去的爱情传说。从勤劳的浣纱女到凄惨的抹布女,西施本来以为能来一次华丽的转身,没想到被一脚踹到了湖底。
跟先秦时代抹布女的怨恨、决绝相比,汉代的抹布女,虽然心中也充满悲苦,却不渲染,她们把悲伤隐藏得更深,甚至以一种忧伤的姿态跟你玩一把清新脱俗。汉乐府《上山采蘼芜》里,说一个女子上山采药,下山的时候遇见抛弃她的前夫,就“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反倒使那个白眼狼不好意思,拿“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来虚与委蛇,安慰安慰那颗破碎的心。
由秦到汉,抹布女态度上的转变,可能跟那时候董仲舒老师提出“天人感应论”有关,就是把自然现象人格化,赋予道德的属性,把自然界的一切变与不变看作是天意的安排,所以抹布女们也就在心态上略微平衡点了,没有拿板砖跟白眼狼叫板。只是这种转变依然改变不了当大抹布的事实。无可奈何花落去,神马都是浮云;似曾相识燕归来,还是那个鸟样。
所以,汉代的抹布女为了防微杜渐,不想被动地接受现实,就在汉乐府的《上邪》里放出狠话来:“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言下之意是说,除非真的出现2012,如果你变心,老娘就跟你拼了。
唐宋元明清,从古到现今,每个朝代都盛产过大批的抹布女。如果她们都还活着,我可以开一个连锁超市,零售批发大甩卖,货源保证源源不断,且规格齐全,层次不一。从贵为千金的崔莺莺,到沦落风尘的杜十娘,从寒窑苦等的王宝钏,到覆水难收的霍小玉,品牌纷呈,琳琅满目,矿藏一定比那些坐拥石油资源的国家还要富裕。幸亏她们都早已香消玉殒,否则国际联军们一定会假借维和的名义来请我喝茶。
女人可以为了爱情亡命天涯,却很少是不顾后果的亡命之徒。既然有这么多的抹布女当镜子,为啥还有那么多当代抹布女前赴后继,为了那些臭男人的前途抛头颅洒热血呢?哥照镜子跟女人照镜子不一样,哥照镜子是以史为镜,女人照镜子就只顾着自己搔首弄姿。女人揽镜自照的时候,镜子以为你在看它,其实女人是在看自己,如果镜子知道真相,一定会羞愧地碎裂。
女人的悲哀,就是她们总骗自己说,我就是那个特例,我就是那个唯一。没办法,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抹布女的爱恨情仇:双开门大容量悲伤
秦香莲就是典型的抹布女,省吃俭用供出了一个状元,本以为可以跟着享福了,没想到还没住进三室一厅的套房,就被陈世美当抹布一样扔了,还差点香消玉殒,如果不是咱们老韩家的家将动了恻隐之心,估计连个经济适用坟都捞不着。由于该同志名满神州,以及其典型事迹家喻户晓的因素,并将西施创立的抹布神功发扬光大,大有开宗立派之风,抹布门掌门人非她莫属。
抹布女的爱情,都是降到冰点的一场情殇,跟冒着冷气的冰箱有得一拼,而且都是双开门大容量的悲伤。大凡男人女人,遭遇情变也就借酒浇愁倾诉哭泣一番,过段时间就能找候补队员过过瘾了。唯独这抹布女,因为付出太多,一旦遭遇情变,能看得人心惊肉跳直冒冷气。
唐朝的抹布女霍小玉,被李益先生始乱终弃后一病不起。有一个黄衫客,路见不平,将李益如老鹰抓小鸡架到霍小玉门口。霍小玉在回光返照英勇就义的最后时刻,并没有高呼口号,而是发出一句凄厉的诅咒:“我死之后,必成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南齐的时候,有个名妓苏小小,比杜十娘还要大抹布,罄尽家财帮助潦倒书生鲍仁赴考。做了官的鲍仁一去不归,小小收拾细软,赴京寻找,在贫病交加中死于京城。传说每当鲍仁和老婆合练阴阳双修神功时,小小的冤魂便来视察,吓得夫妻俩死去活来,而不是欲仙欲死。
就连洪晃老师这样的奇女子,豁达睿智,但是作为资深抹布女,在离开陈凯歌十多年后,看到陈老师跟一个馒头过不去,依然忍不住跳出来在博客上写了篇《前夫和馒头》,极尽开涮之能事,说“再憋着会得癌的”,不是感情降到冰点,怎么会在文章中引用“痛打落水狗”几个闪闪发光的大字。
《拯救》中的四萍,也说过这样的狠话,“你若不要我,我就不活了。”把生命绑架在一场情感的依赖和憧憬上,实在跟响马绑票勒索差不多,纯属靠天吃饭。诺斯罗普曾经说过,西方的头脑一直在找寻存在的理论成分,而东方的头脑一直从事于不同的冒险历程。在这个东方美学里,有曲折、有悲欢,当然也有大团圆结局,但更多的结局,绝不是你想当的那个女猪脚,而是成了站在一边等待风继续吹的路人甲。不是站街女,却比站街女过犹不及。
抹布女的得失成败:但愿粉长久,千里共寒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抹布女有成败,也有得失。哥从抹布门打探到的看家绝学是,成如凤毛麟角,败如过江之鲫。
究其原因,不是女人傻,是女人太相信臭男人。须知臭男人们出人头地的目的,大多还不是那些名利之上的小九九,豪宅美女、香车美人,男人鬼胎里怀着的,都难以逃脱一个“美”字。就算你也曾美目盼兮,但在抹布里浸泡久了,早就成了黄脸婆一个,差不多跟“美”字成了绝缘体。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也不知是哪个挨千刀的,总结出一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哲学,却忽略了男人的本性。在男人的本性里,声色犬马从来是掩盖不住的,只是因为许多道德伦理的标准,让他们多少有了些忌惮。也有不忌惮的,就脱了裤子裸奔,直接把抹布扔进垃圾桶,一脚踢开。就算那忌惮的,处心积虑攒了几百斤粉往脸上猛扑,背地里干的,还是那些龌龊事,让抹布回归抹布,晾着都算对你便宜大发了。
认清臭男人的本质,就知道当“抹布女”的潜在危机有多大。因为盲从男人,就以为这个男人值得依靠,因为盲从未来,就以为他将来能给你吃香的喝辣的,所以把大抹布耍起来格外带劲。一个小小的判断和失误,带来的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而“抹布女”的结局,通常没几个有好下场的,这在经济学上叫多米诺骨牌效应。楚国和吴国,当年就是因为小姑娘在边境上采桑叶,从做游戏踩伤脚,一直到两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直到吴军攻入郢都,中间一系列的演变过程,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事件一步步无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抹布女的游戏,就是生活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你一旦抹布附身,神仙也救不了你。
成败早成定局,就看得失了。世间的事,往往在得失之间捉迷藏,关键还得看心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十个指头数过来,有这种心态的没几个。抹布女王菲算一个。她用抹布给窦唯和小谢都擦过身子,在几次双开门大容量的悲伤后,脱胎换骨地冒出一句经典语录来:“既然男人都靠不住,不如找个帅的。”啧啧。抹布女应该升华一下,既然抹布都靠不住,不如找个男的。
昨天在微博上跟一个熟悉的抹布女耍流氓。悄悄说一句,现在耍流氓都有代沟。有种代沟,不是地理上的,而是时代上的。当我假装情感导师开导她时,就跟她谈起了新版《拯救》中的四萍这个人物,说这个是超级抹布女的形象代言人。没想到人回我一句,抹布女,睡不着别怪床歪。
这是她的得。抹布女的意识觉醒,把悲伤留给自己,把蛋疼送给别人,乘青春还在你身上流连忘返,赶紧踏着打折的春风,对那个带着刀和酒的背影,默默地说一句,但愿粉长久,千里共寒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慈悲,所以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