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之间的感情捉迷藏
南都讯 “失踪”的女儿归来并没有让42岁的张月梅(化名)从痛苦中解脱。“我现在反而希望她是被绑架了。”张月梅将自己反锁在女儿小月(化名)屋中,坐在床上,一边摸着眼泪,一边不停地捶着床上的被褥。从小月“失踪”到归来,10天里,张月梅经历了惊慌、无助、痛苦和气愤。在获悉小月被“绑架”的真相后,张月梅始终不解女儿为何要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向自己泄愤。而还在上初中的小月,也未因自己“设计”的失踪感到愧疚,因为,她坚持认为脱离这个家,才是自己幸福和梦想的开始。
第一日:久住同学家的女儿忽然失踪
18岁就从梅州老家来到珠海打工的张月梅,在南屏镇内经营着一间小吃店,丈夫在珠海一家夜总会担任保安队队长工作。小月在家中排行老二,还在拱北上学,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大女儿在一家私企上班,老三是一个儿子,目前在上小学,一家五口,租住在南屏镇濂泉社区内一间90平方米的房子。为了攒钱,张月梅没有雇店员,平时都是自己一人经营者店内的生意,如果小月回家早,就让其帮忙打打下手。小月经常会以晚上回家不安全为由,住在同学家。张月梅回忆,从小到大,小月都不是一个愿意说话的孩子,但她知道这个孩子个性很倔强。
11月19日晚,天气略有些冷,已经三天没有回家的张月梅担心小月每天只穿校服会着凉,于是她急忙给家住夏湾的同学小灿(化名)电话,想让小月隔天回家住。未曾想,电话接通后,张月梅听到是另她吃惊的消息—小月今天没有在同学家住。
据小灿讲,当天下午,小月就以身体不适,提早离开了学校。但从小月几天的表现看,她一直“活蹦乱跳”,不像生病。有时两人晚上在家,她也不怎么说话,就是一人霸占电脑,上网聊天,而且一聊就要到隔天凌晨两点多。“18日那晚,她聊着聊着还开心地唱起歌来,我为此还纳闷,她怎么那么开心。”小灿还问她有什么开心事,想与其分享,但小月只是笑,不作答。
第四日:收到疑似“勒索信”的邮件
“记者,我女儿不见了,您能帮我报道一下么。”11月21日晚12点30分,张月梅语气略带紧张地打来电话向南都记者求助。她说,女儿失踪后,自己已经找过学校校长和班主任,还分别向拱北派出所和南屏派出所报了案。由于提供不了什么线索,警方也找不到头绪来办案。
起初,张月梅没有怀疑小月可能被人绑架。因为女儿在“失踪”后,每天晚上还会上QQ。只是无论是谁向其发信息,她都不回。但从QQ显示的聊天地址看,女儿还在珠海。这让当时的张月梅暂时松了口气。
11月22日早,南都记者来到张月梅家中。从小月11月3日的日记中,南都记者读到,当天张月梅与小月因为是否购买电脑一事,发生了很激烈争吵。小月在文中写道,“快点儿攒钱,才能彻底脱离这个混乱的家庭。”然而,张月梅说,隔天她就答应今年年末会给她买电脑,所以不能猜测她是为此离家出走。
随后,南都记者找到了平时与小月走的比较近的4名同学,几人均表示小月“失踪”后,就再也没有与她们联系。 “她平时就和我们几个朋友玩儿,很少单独行动的,所以她认识的人,我们几个人也都认识。”朋友刘羽(化名)因此怀疑小月应该住在一个她们都陌生的环境里。
在依旧未获得任何实际线索的情况下,11月23日晚,南都记者忽然接到了小灿的电话,她说自己刚刚在QQ邮箱内,收到了一份来信,是小月发给她的。内容为“我目前很好,不用为我担心,我现在在一个朋友家住,他对我很好。但是生活费不够了。你通知我家里给我邮寄3000块钱吧。”
“我女儿肯定是被绑架了,我该怎么办。”当天读到这篇邮件的张月梅,在电话的另一边,开始痛哭起来。因为文中可能会出现的“他”,她都联系过了,均表示小月没有在其家中住。
第十日:向亲戚骗钱透露行踪
11月25日,张月梅最终向邮件中提到的银行密码汇了2000元钱。对此她解释道,希望对方看到钱不够,能够继续发邮件。这样就可趁机多了解些小月目前的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然而,事后小灿及其他朋友和家人再也没有收到邮件。
11月29日上午,张月梅再次打来电话告诉南都记者:“女儿找到了,她回家了,谢谢你的帮忙。”语气冷漠,不等南都记者回话,对方便立刻挂断了电话。中午12时左右,当南都记者来到了张月梅家门口时,听到屋内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开 门的是小月的大姐,另南都记者感到吃惊的是,妹妹回家,本该欢喜,但她依旧旧愁云满目。经过多次询问,小月的大姐才说道,小月是自愿离家出走的,在外面找 了一个男朋友,两人住在一起。两天前,梅州一位表姐打来电话,说小月的学费出问题了么。因为小月近日给她打电话,称家里生意出了问题,交不上学费,为了不 让家人着急,她想向自己借点钱,还一再嘱咐她不要告诉母亲,怕母亲不好意思。
当这位表姐给张月梅打过电话后,才获知小月已经失踪好几天了。于是张月梅让表姐要求小月当面来取钱,就这样,“失踪”十天的小月,终于被家人找到了。
然而,当家人问起小月为何突发离家出走时,她只是说到,“想过自己的生活。”
“我妈打了她一巴掌后,她还气愤地说‘真希望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小月大姐哭着说道。
对话: 她的柔情我其实懂
将自己反锁在 屋内的张月梅始终不肯将房门打开,经家人多次安慰,她才无奈地开了门,并称已经与小月商量过,等她念完高中,就会按照她的意愿不再管她,“我肯定不会再管 她了,她太伤我的心了。”张月梅边说边摸着眼泪。回家后的小月,表现的镇定,原以为她是一个自私及不懂事的孩子,但在谈话中却一次次感受到她的早熟。家 里,她最爱的就是母亲,在她看来,“失踪”是自己目前可以报答母亲的最好方式,自己的离开,才能让母亲解脱和开心。
小标 “我不知道怎么做她才能满意”
南都:您能原谅女儿的行为么?
张月梅:不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哭泣)
南都:你有问过她为什么离家么?
张:问过,她就说上学也没出息,不如现在就挣钱,她说自己离家出走是为了挣钱。但我觉得她就是因为和我生气,才(离家出走)。
南都:那你能接受她这个说法么?
张:不能(斩钉截铁地说),挣什么钱?这么小,她知道什么啊?肯定是被人骗了。
南都:你向她表达过你的想法么?
张:说过,她不听,(开始大哭),她还说(我)做母亲不合格,我怎么做她才满意?
南都:害不害怕女儿再离家出走?
张:我跟她说过了,你要是想离开这个家,就等到高中毕业,毕业后,我肯定不再管她了,我真的够伤心。
南都:女儿提到的男朋友怎么看?
张:他要是再和我女儿联系我就要起诉他,他比我女儿大十岁。他就是一个烂仔。
小标 “我知道母亲很不容易”
南都:你这次离家出走是什么原因?
张: 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家人反对,所以(我)就只能离家出走。
南都:你要钱干嘛?
张:打算和朋友合伙开一个奶茶店(和你男朋友?)还有其他合伙人。
南都:你哪里有开店经验?
张:我家就是做生意的,从小就在家里帮忙。
南都:你和父母的感情怎么样?
张:还可以啊。(你和谁的感情比较好?)母亲,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
南都:你这次离家出走,母亲很伤心。
张:我知道。但是我觉得自己一直念书也没什么出息,我成绩不好,现在感觉好像是在浪费时间。不如早点出来工作,我也不想浪费家里的钱。
南都:你为什么后来还发了一个邮件,而不是打电话?
张:我不想让家人知道我住在哪里。
南都:你这么不愿意家人知道你在哪里的原因是?
张:离家出走前,我已经想了很久。考虑了很多。但我真的不想再这样下去,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是多余的。父母对我不满意,我自己生活的也不开心。
南都: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张:一直这样感觉。(觉得父母偏爱大姐和弟弟?)从小到大,我觉得自己都像是一个影子,比如说我去同学家住,我开始以为她会反对,但她却没有。我不在家,她生活也得也很开心,我在不在,都没什么。
南都:你很在乎你母亲的看法?
张:(有点哽咽)我知道我母亲真的不容易,她很苦。(为什么?)她为家里付出了太多。(那你离开她不更加伤心)我成功了,她就会开心了。(如果不成功呢?)那就自己养活自己,不想拖累她。
南都:你觉得母亲了解你么?
张:(犹豫)不能说全了解吧。(你了解她么?)我和她的想法总是不同。之间的争吵很多。但我知道母亲是为我好,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可就是因为想法不同,两人总是争吵,离开也让她清净。
小标 “我会再次离开”
南都:你的男朋友是在网上认识的?
张:是一个朋友的朋友。(你几个学校的同学认识么?)不认识,从前出去玩儿认识的。
南都:你这么小,找男朋友,他能为你负责么?
张:我身边的朋友都有男朋友了。(但是你还未成年,他这样可能会犯法)我是自愿跟他在一起的。(他如果从此不跟你在一起了呢)不知道会怎么样,应该会很伤心吧。
南都:你打算以后怎么办?
张:回学校上学,我现在没挣钱,也就没什么发言权。
南都:你认为有钱就可以有发言权了?
张:最起码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还会忽然不辞而别么)不会(语气坚定),上完高中再说。(是因为你母亲和你之间的约定?)一部分吧。
本文采写:南都记者 任先博
爱的缺失让女儿不再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嘉宾:陈保才
作家,畅销书作者,著有畅销书《细节给力 爱情得意》和《20岁学会恋爱 30岁收获幸福》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为什么会出现假绑架事件?为什么女儿回到家后,目前反而高兴不起来?原本该温暖甜蜜的母女关系,现在缺变得如此冷漠,其实,问题还出在源头上。
事件中的母亲,看似很无辜,但恰恰是因为爱的匮乏,造成了女儿的心理隔膜。女儿说,她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在不在家母亲都一样,这个微小的细节彻底暴露 一个母亲的失责,当女儿未成年时,本该精心爱护的,当女儿去同学家住,母亲本该阻止,告诉她,自己的家才是最温暖的,更不能随意去外面住,然而,母亲没有 做这些。女儿觉得母亲偏爱姐姐和弟弟,惟独不疼自己,也许母亲觉得没有,但女儿却感觉到了,细微的表现终难逃女儿敏感的内心。追根溯源,问题就在这里。
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女儿觉得妈妈不够关心自己,那妈妈就要主动起来,多给女儿一些关爱,毕竟女儿还在读初中。妈妈不能因为这次事件就对女儿失望, “高中毕业后随便她做什么”这样的话更不应该说,多关爱,多沟通,心与心的传递,爱与爱的交汇,相信,女儿会再次成为妈妈的贴心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