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召开全国“两会”之前,总理都会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一下社会各界的意见。今年1月26日,温总理在与科教文卫体代表座谈的时候,就很直截地“损”了一下当前的大学教育,他说:“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他还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
其实这样的话,纵使温总理不讲,也有人会讲,而且还讲了好多年——最著名的就是七十几年前、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他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已成了媒体臭骂“当今大学之怪现象”前必要引用的名言!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建议,您去读一下梅贻琦先生在1941年写给当时《清华学报》的文章《大学一解》,我认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有人对大学教育理念进行如此深入的解读。
而一个泛意识形态化的现实社会,不太可能让梅贻琦的这种思想,得以延续——就像胡适、傅斯年去了台湾后,他们的学术思想,也随即在大陆烟消云散了……好在现在,时代的演变,人们已经逐渐学会了宽容、理性地
看问题了。
今天的《广州日报》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组意味深长的数据:中国近来有300多所高校,正计划把校园面积扩大到5000亩以上。而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占地才1800多亩,哈佛大学则占地2300亩,而比起老古董级的、面积更狭小的剑桥、牛津等学校,中国的许多高校绝对算“超一流”了。但这些体量异常庞大的大学,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第一,无疑是高昂的收费,羊毛出在羊身上,学生要为大学的铺张买单。
第二,则是高昂的学费,并不能带来高水平的教学——绝大多数学校,师资和教育能力总在低水平上不断地重复,而这又跟大学的行政化、官本位,又有着密切关系。既然大学领导由行政任命,大学内部就只能追求行政等级,就连当个教授,都要强调一下我是博士生导师、或是硕士生导师来撑门面,职称也是评、聘分离,而且还只能上不能下——那些埋头发SCI论文、搞课题或项目赚钱、比整天教书育的人捞到的实惠更多。各种学术组织被行政权力垄断,提升学术地位和学术自治问题,说了这些年,也等于白说了,大量学者对于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几乎完全丧失了发言机会。
第三,正是因为学术的评价体系,走向了形式化和行政化,也导致学术腐败严重,而且不光是学术腐败,基建腐败也越演越烈,更糟糕的是,高等教育还被市场化绑架了,工具理性一统天下,几乎不考虑人性的培养。甚至有关部门还下文说,就业不好的专业,就应该减招或者停止招生。这导致高等教育直接跟就业挂钩,社会上什么热门,学校就设什么专业,完全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教得了。所以,无论教学还是科研人员,一下子全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竭力追求短、平、快,而根本不愿意潜心钻研。你想,这样极端功利化的大学,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好结果呢?
温总理这回把话是挑明了,但是要改,却没那么容易,大学现在已成了各种权力和利益的集团,也是互相博弈厮杀的战场,自以为聪明的张维迎,曾经想改改北大,结果却是:战鼓还没敲响,就提前鸣金收兵了。书生暴动,十年不成!其实,谁都清楚,行政权力若自身不放弃对大学的控制,所有“改革”皆是口头文章!大学想去功利化,首先是要去行政化,因为比起大学单纯追求市场化的危害,由行政权力主导的市场化倾向更坏!——因为“官本位”的思维,是完全不计成本的!
众所周知,去年底,由于对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的政府采购项目,“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格力空调把广州市财政局告上了法庭,但最后,格力没能赢。番禺财政局说,是因为格力的投标文件不合格,而法院认为,格力不应该告市财政局,企业是告错了人。昨天,在广东省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的总裁董明珠,再次拍案而起,要为格力讨还个公道,认为政府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面对董女士的激动,省委书记汪洋现场支了招,说:“告他!”结果这句话,让在座的人全乐了。
这真是个很有趣的场面。
董明珠作为格力总裁,把自己企业在现实中、所受到的委屈,拿到两会上来说,颇有点“告御状”的意思,但她反映的问题,也的确是个普遍现象。而汪洋的办法,倒有点出乎我们的意外:告他——这句话表现了,省委书记并不想直接干预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诉讼纠纷,找程序、比找书记,更能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汪洋算是做了一次好的示范。可是在场的大家,为什么笑呢?难道汪洋这句话很可笑吗?难道汪洋这么讲,仅仅是为了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吗?当然不应该是,我认为,这或多或少体现了,大家对于各类民告官、胜算不大的一种无奈,许多事情,祸起行政,根在司法。汪书记可能知道:格力为了此案,曾两次提请行政复议,但都无功而返。
不笑,难道还要哭?不把汪书记的这句话,当做笑话,现场应和一下,难道还要真去再跟广州政府没完没了地较劲?格力,你还想反了不成?——所以,笑的人中,内心感受各有不同,有自嘲、有讥诮、可能也有献媚!
当然,汪洋书记后面也跟了一句:“我叫广州市的有关部门跟踪一下这件事(注:也有媒体报道,汪洋原话是讲‘过问一下这个事’)。”董明珠说:“太好了、感谢汪书记。”估计这位董总裁,就等着他这句话呢!“告他”,只不过是个态度,可真想解决具体问题,不靠书记发句话,可能还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