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主页 冬天短信 秋天短信 夏天短信 春天短信 情感短信 温馨短信 浪漫短信 健康短信 思恋短信 设为主页 
祝福短信 职场短信 经典短信 求爱短信 表白短信 分手短信 朋友短信 早安短信 暧昧短信 节日短信 收藏本站
喜庆短信 考试短信 乔迁短信 亲情故事 爱情格言 文章故事 经典语录 短信大全 为人处世 早安短信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文章 > 大学生活文章 > 详细内容
北京今年15名大学生自杀 高校建预警干预机制
发布时间:2010/7/23  阅读次数:416  字体大小: 【】 【】【

北交大一名学生自杀。信报记者 谢长艳/摄

  从今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北京高校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重灾群体!”上周末,来自全国13所外语外贸院校的教授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扼腕之痛】


  今年北京15名大学生先后自杀


  2005年4月23日下午4时,一名北大中文系大二女生自北大理科2号楼9层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当天曾有同学看到她面无表情地站在9层天台上,因平时常有人到天台欣赏风景,这位同学也没在意。谁知他从9层乘电梯到1层,刚一出电梯门就看到这名女生已躺在天井地上。后经证实确认这名女同学系自杀,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的。同学们最后一次见到她是下午1点左右,当时她并无异样。但是两天前,她曾提起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半个月后,北大数学系一名男博士从同样地点跳下,当场身亡。


  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当天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自学生公寓4层跳下。她站上窗台的瞬间,同寝室同学曾经竭力拉她,但最终没能留住她的生命。从今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北京高校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去年北京自杀死亡的学生为19人。


  另外大学生杀人案件激增。马晓明原是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三学生。2002年春节前,马晓明因功课多次不及格被学校劝退。寒假回家过年时,马晓明忐忑不安,不知该怎样把在校情况告诉家人。最后,他竟萌生了杀死父母和奶奶、然后再自杀的念头。


  【形势严峻】


  大学生成心理问题的重灾群体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面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上周末,来自全国13所外语外贸院校的教授们坐在一起,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俞慧、许继亮、郁震三位老师认为,大学生已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


  【追根溯源】


  多种因素促成大学生心理失衡


  专家分析,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是主要原因。


  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果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出现。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如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的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俞慧等三位老师认为,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学生成了应试机器,其他的各种需要被压抑到最低点,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的是人格塑造的缺陷与心理适应能力的欠缺。


  对外经贸大学的孟源老师认为,由于大学生中利益占有与分享不均衡的出现,导致他们心理失衡,而调节不成功导致心理严重失衡,轻则出现精神异常、精神疾病,重则出现自杀、犯罪倾向等重大心理问题。


  【解决之道】


  高校应建立相关预警干预机制


  专家强调,除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长远举措外,还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预警机制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部分高校已经着手建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初步形成。上海已启动高校“危机干预”措施。措施包括:在高校中推广心理辅导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有效阻止高校学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为发生等。就全国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链接


  五大症状现学生心理问题


  1.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惧的消极的情绪状态。


  2.冷漠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狭隘狭隘表现为受到委屈或遭到贬抑后,思想上产生“意结”,常常为一些小的意见和得失而烦恼,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万事计较。


  4.狂妄自大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等。


  5.自卑自卑表现为完全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评论] 官员的“杀心”是如何炼成的 评论
[国内] 山西沁源货车撞上晨练学生致21人死
[法制] 广东巨贪携4亿公款潜逃7年 终审判无期
[军事] 布什访日意在推动日美军事一体化



[奇闻] 男子百万元征林黛玉式女生
[社会] 公厕贴通知拒绝工地民工
[内幕] 记者暗访:避孕套被回收加工成食品袋
[人物] 中国阔少海外开宝马买豪宅一掷万金
[图片] 退休乡长画漫画街头征婚(图)

    
地产商包二奶被弃工棚 女明星们的财富老公






  七大标准测学生心理健康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本版撰文信报记者杜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007文章阅读网(www.kk007.cn)    Email:yukun1124@gmail.com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阅读,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负责人,本站定尽快处理.
鄂ICP备09005046号

爱情故事 心情日记 人生感悟 情感故事 励志文章 短片鬼故事 恐怖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医院鬼故事 伤感的句子 优美的诗句 成功人生 励志名言 励志故事

成功哲理 爱情哲理 人生格言 为人处世 爱情感悟 爱情格言 伤感爱情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亲情感悟 亲情故事 家庭物语 母爱亲情 父爱永恒 成长文章

生活感悟 文章故事 友情故事 大学生活文章 校园爱情文章 高中小学生文章 经典文章 QQ空间经典日志 经典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