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09年02期抢先看——80后的婚姻观
文/本刊记者秦洪 谢豪英
1、 不幸生于80后
网上流传一段话: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却找不到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买不起房子;当我们没结婚的时候,围城很坚固;当我们结婚的时候,满城尽是婚外恋……
这就是80后。他们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兄弟姊妹的亲情;他们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试验品,刚上大学就遇到了扩招;他们正好赶上了中国的城镇化,一不小心就成了城里人,却没有在城市生活的任何准备。更为不幸的是:一方面80后们享受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优越的物质生活、最多的教育以及由电视和互联网带来的最丰富的资讯,接触的是大量前卫、时尚的观念,但是现实是引导和管制他们最多的父母、教育者多是50年代的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并没有被那些新潮的观念抹平。传统与现代观念强烈地冲撞着这些80后,他们就像一群迷途的羔羊,叛逆与顺从、自私与宽容、智慧与无知、封闭与八卦,80后们就像一个多矛盾的结合体。当他们顺势把这些矛盾带入到婚姻之中,就让原本很难的婚姻变得愈加艰难。
不可否认的是,80后刚刚开始他们的婚姻之旅,就遭遇了夫妻信任危机、家庭成员无法相处、金钱与家务管理混乱、各种矛盾与摩擦不断等等问题,最后所有的问题堆积成两个字:离婚。
据调查显示:2006年,北京共有2495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有1/5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1/3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的有970对,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还不到1个月。在这些离婚夫妻中,8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重庆市婚姻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该市2007年离婚人数为5.6万,其中80后占了30%左右。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难怪人们开始惊呼:救救这帮孩子,救救80后的婚姻。鉴于80后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和职场的中坚,有人甚至上升到这样的高度:80后的婚姻问题处理不好,将会是未来社会的巨大隐患。
2、给我一个结婚的理由
《家人》记者历时两月,走访了数十位80后,并在家人网对上千人进行了调查,试图通过结婚年龄、婚后矛盾、婚姻满意度、婚姻期望等内容,对80后婚姻状况、婚姻观进行一个描摹。
有一些答案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一直以为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80后对待婚姻的态度应该更加谨慎,对婚姻的思考应该更加成熟和理性,结婚的年龄也应该更大才对。事实上不,80后普遍结婚较早,85年前的基本都匆匆地奔向婚姻的殿堂了。“早婚”这个已经有些陌生的词语被80后频频使用,“毕婚”更是成为时尚,“逼婚”这个带有封建色彩的词语也有新解了。
“我们不要等,要现货,不要期货。”一些80后女孩甚至公开宣扬他们的观点。难怪那些生于70年代末还没有嫁出去的大姐姐开始嚷嚷:这些小妹要干什么?跟我们抢男人吗?
关于结婚理由的调查,80后的答案很不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结婚的理由和初衷。
生存压力说。持这种观点的夫妻双方基本都是80后,经济基础薄弱。他们刚刚大学毕业,没有很好的工作,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两个相爱的人尽快结婚,可以减少生存的成本。所谓成家立业,先成了家,再说。
托付说。“我是你的人了,你要一辈子对我好、照顾我一辈子”,持这种心态的80后,往往把婚姻作为筹码,要求对方照顾自己的喜乐。他们虽然以自我为中心,却不认同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他们希望从父母的温室直接走进另一个接纳自己的温室——那就是婚姻。
逃避说。不是说婚姻可以让两个人相互取暖吗?刚刚才开始品尝人世艰辛的80后,总是希望用婚姻来逃避那些无奈与无助。
攀比说。别人都结了,我为什么不结?难道要等到成为大龄青年了再来为婚姻发愁吗?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一个圈子里的姐妹,只要有一个人先结了婚,其他的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如果这个姐妹嫁得好,其他姐妹就动得更块了。
奉子成婚说。不可否认,80后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恐婚族,害怕承担婚姻的责任,宁愿爱情长跑也不愿意结婚。但是,当一个宝宝不期而至的时候,让他们不得不思考真实的生活。正如台湾艺人小S所说:“不知道何时才是最应该结婚的时候,等一个孩子来决定好了!”
父母之命说。父母在80后的婚姻大事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包办型婚姻基本不存在了,但是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关心着孩子的婚姻。只有你真正结了婚,他们才感觉自己完成了对你的抚育任务,才会卸下那副沉重的担子。如果这个人恰恰又不是你十分讨厌的,干嘛不遂了父母的心愿呢?
以上种种婚姻,不能不说多少都带有一些悲剧色彩,那些不幸的婚姻总是在婚前就已经埋下了祸根。主观要求结婚与客观环境逼迫结婚是有区别的,为了爱情结婚和为了功利结婚是有区别的,着眼于将来的结婚和为了解决眼前问题的结婚是有区别的,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婚姻和把婚姻作为现实的避风港更是有区别的。
3、 结婚了,我们还是孩子
再过一年,他们中最大的就要进入而立之年,最小的也即将跨入适婚年龄。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正在进入成家立业的高峰期。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迎头碰上婚姻这门最现实的课程,他们将出现怎样的状况?
我们来看看社会给予80后的标签:自私、骄纵、不懂得忍让、害怕负责任……这些弱点恰好与婚姻所需要的妥协、涵养、勤劳、责任、扶持、宽容是完全矛盾的。这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一代人婚姻危机的隐患。
二是他们很容易为家庭琐事离婚。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让他们成为高智商低行为能力的一代,特别是爱和婚姻需要的能力欠缺。很多人认为有爱就有一切,现实却告诉他们,生活远远不是这样。这两点是与其他年龄段离婚原因的最大区别。
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婚外情”。毋庸置疑,婚外情在每个年龄段的人眼中都是婚姻的第一杀手,80后更是把婚外情看成“杀手中的杀手”。一项调查表明:60.8%的80后绝不允许对方发生背叛,相比60后与70后,这个数字高出了很多;即使是“心出轨,身体没有出轨”,26.5%的80后也选择了不原谅。这说明80后更看重爱情,更追求婚姻的纯度,“情感出轨”几乎成了“离婚”的代名词。
不允许对方发生背叛,自己却一不小心成了婚外情的主角。年轻的80后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经验的欠缺加上本身个性的张扬与奔放,很难抵御诱惑。正如一个年轻女孩所说:以我们这代人的阅历,哪里敌得过那些情场老手和常年行走在江湖的男人?!
事情一旦发生,离婚似成必然,80后很难有耐心来修复伤痕。与其修修补补,不如推倒重来,这就是80后的逻辑:一方面他们把婚姻看得过于美好,另一方面他们又把婚姻看得过于简单。
也有不离婚的,因为他们还有爱。但是他们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来伤害婚姻和两个人的感情。
对爱人的报复是80后夫妻的常用手段之一。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两个人明天就要结婚了,第一天晚上女孩消失了两个小时,忙里偷闲去整了个“一夜情”。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她只说了一句话:找心里平衡。原来,马上要成为她丈夫的人跟她坦白过,在她之前,他有过几次“一夜情”。女孩坦言,一夜情后她觉得“扯平了,接下来就可以好好地跟老公过日子了”。
另一个常见的手段是“玩失踪”。当家庭矛盾爆发的时候,当婚姻出现了种种问题的时候,80后往往缺乏正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采取“失踪”的方式逃避现实。当家人满世界疯找,绝望透顶的时候,他(她)却拉着旅行箱回来了,若无其事的样子:我去丽江呆了两个月。然而,婚姻中的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次,他(她)有可能又会在凤凰城去呆上两个月,甚至更久。
还有更骇人听闻的故事:一对80后的夫妻,丈夫每天晚上应酬特多,即使没有应酬,也会邀约起朋友喝酒聊天。一天晚上,当丈夫正和一帮朋友喝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手机响了,电话里传来妻子微弱的声音:亲爱的,你听到流血的声音了吗?丈夫大骇,赶紧打车回家,看到妻子奄奄一息躺在沙发上,手腕上的血还在一滴一滴地往地下掉……
80后常常高举爱的旗帜,以爱的名义,伤害着别人,也伤害着自己,更伤害着原本应该是美好的爱情与婚姻。
人们不禁要问:80后怎么了?是什么导致了80后婚姻的集体混乱和病变?
4、80后的婚姻观
我们来看看几个80后的婚姻样本。
样本一:罗维,男,27岁,离异
罗维高中就开始谈恋爱了。8年后,罗维爱上了女朋友的朋友,当时她已经有未婚夫了,正准备结婚,两人一见钟情,控制不住好上了。那个女孩后来还是和未婚夫如约结婚了。经受不住折磨,罗维向女朋友坦诚了他的背叛,两人分手了。
后来他们还是结婚了,女朋友原谅了他,成了他的妻子。结婚两年后,有一次,她看到了罗电脑上的一张照片,他和另一个女孩的合影。这次她不肯原谅了。两天后,他们离了婚。
罗维语录:
婚姻是爱情结的果,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但是婚姻和爱情又是一对敌人,这个问题我没法解决。朋友们说我滥情,我从不解释。我确实很容易喜欢上一个人,爱上了就爱,我不想辜负生命。爱到极致就想给对方承诺,这是我最大的问题,我给不了,我不能保证一辈子永远爱一个人。
样本二:莫文雯,女,28岁,婚龄2年
这几年莫文雯好像什么事都没做,净结婚离婚了。别人还没进入状态,她已经跑完第二圈了。
第一次结婚,她只有22岁。她和第一任老公是网上认识的,结婚不到半年,莫文雯就觉得老公身上很多坏毛病让人难以忍受。他们都喜欢上网、打游戏,家里只有一台电脑,于是经常为争电脑吵架。谁先回家谁先占着,饭也不煮,家务也不做。吵了几回,一气之下离了婚。
第二段婚姻,老公不是80后,比起前夫的确要成熟很多。他们很快有了一个孩子。但结婚一年后莫文雯发现他不仅跟前妻藕断丝连,在公司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她的眼睛揉不得沙,目前正在考虑结束这段婚姻。
莫文雯语录:
有人说我不懂婚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是那样,我知道自己想要幸福的婚姻,不然也不会一次次失败还要一次次继续。每次婚姻结束,还是有很深的伤痛,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所以我觉得要离婚越早越好,越早发现问题越能修正错误。
我没法理解那些中年妇女,明明跟老公没感情了,还非得维持一个所谓的完整婚姻。可能她们需要多年建立起来、习惯了的生活,这是我最瞧不起的一种。我有收入,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绝不会那样委屈自己。别说我们离婚随便、草率、不负责任,不爱而非要在一起才是不负责任。
样本三:江茗妍,女,20岁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江茗妍就开始跟男生约会,她的同学、朋友,几乎都是很早就开始谈恋爱的,包括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婚姻,似乎遥不可及,但不妨碍江茗妍谈恋爱,她已经有过两个正式交往过的男朋友。江茗妍看起来是个阳光幸福的小孩,但她说,她的心里,早已沧桑。
江茗妍语录:
不要怪我恐婚,实在是现在没几个婚姻让人看到希望的。举个例子:有个同事,结婚几个月就离了,外遇。真是恐怖,才几个月就出轨,几十年怎么过?还有更无语的,我有个表姐,在家从来没干过活,结婚后经常为家务争吵,死去活来爱了几年的两个人,就这样一拍两散。
我们很早就知道谈恋爱,但什么是真正的爱,怎么去爱,反正我是没搞明白的。恋爱的爱谁都会的,风花雪月嘛,玩点虚的谁不会呀,婚姻的爱,我没有发言权,心里是怵的。
罗维的“滥情”、莫文雯的“感情至上”、江茗妍的“恐婚”,不过是《家人》调查中若干案例中的典型,80后的整体婚姻状况很难描述清楚:早婚与恐婚、闪婚与马拉松似的恋爱几乎比例相当,网恋网婚、同居试婚、不同居不结婚只恋爱等形态各异。
80后的婚姻观,同样呈现出绝对不可能步调一致的多元化,但他们却有一些共同的核心婚姻价值观。
婚姻观一:没有爱情,别跟我谈婚姻。80后的婚姻带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们坚信爱情,相信感觉,他们无法容忍没有爱情的婚姻,他们对60后、70后那些无爱婚姻的拖拖拉拉嗤之以鼻。谁还敢说婚姻是为了“传宗接代”,80后会捡最重的砖头高高举起,向你的头上拍去。
婚姻观二:婚姻不但要取暖,还要取乐。80后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比他们的前辈更高,除了对物质方面的追求,他们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他们绝不可能因为一场婚姻放弃浪漫的生活,电影、音乐、酒吧、网游,还有愉悦的性生活,一样都不能少。放眼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80后女孩,还有多少具备传统“贤妻良母”的潜质?
婚姻观三:在婚姻中保持独立的地位与个性。即使结婚了,我还是“我”,80后的夫妻只是形式上的“我们”,而内心,都有一个强大的“我”:夫妻间有各自的事业,有各自的朋友圈子,甚至是独立的生活空间。“新生活、各顾各”是早已流行的语言,“夫唱妇随”已经是N年前的老黄历了。
应该说,80后的婚姻观是中国婚姻的一大进步,是人性释放的最好注解,是50、60后甚至是70后们梦寐以求而无法实现的梦想。对于他们,婚姻不是搭伴过日子,婚姻是享乐而不是相互折磨,他们更重视婚姻质量,不愿凑合;他们真实、果敢,勇于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相比父辈背负道德和责任的枷锁,惨淡经营低质的婚姻,80后的婚姻具有承上启下的探索意义。
但是,积极的婚姻观并不能掩盖婚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80后这种明显具有个性特征的婚姻观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家庭的严重不稳定。如果80后不懂得放弃一些过于自我的东西、不调整一些过于理想的心态、不改变一些与家人的相处方式、不努力学习一些持家之道,80后的婚姻将与他们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
4、 婚姻需要学习
面对80后“先掀结婚热潮,后掀离婚浪潮”的社会现象,一些社会机构和政府组织已经开始了积极行动。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成立了老娘舅式的“离婚劝解行动小组”,广东市妇联开展建立试离婚制度。其目的都是阻止“有性格弱点的独生子女们盲目离婚”,“保卫婚姻的神圣性”、“保卫家庭的稳定”。
民进重庆市委委员辛莉通过媒体呼吁:建议提高离婚成本、并设定离婚考虑期。在她看来,提高离婚成本,可以增强人们的婚姻责任感,防止轻率离婚;延长离婚申请的审批期,可以防止离婚自由权利的滥用。她还列举了法国、墨西哥、荷兰、比利时的例子,这些国家的离婚审批期少则6个月,多则1年以上。而中国,“只要填一张表、交一张照片和一份离婚协议书,只要5分钟,就可以结束一段婚姻”。
也有婚恋专家指出,我们需要挽救的不是婚姻,而是幸福。建议政府和社会组织设立专门机构,给80后婚恋人群建立婚姻档案,在婚前、初婚、孕期、育儿等各个阶段提供帮助和指导。
《家人》认为,80后的婚姻更多的应该是学习与自我救赎。正如每个时代的婚姻都有自己的问题一样,80后的婚姻问题,只不过是整个社会婚姻问题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探索,却会促进整个社会婚恋价值观的良性发展,任何强制性的管束和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横加干涉,都不利于80后婚姻的成长。
80后的婚姻需要社会的宽容,80后的婚姻需要自我的学习。中国人忽视婚姻已经太久了,其实,要学习的不仅仅是80后,还有50、60、70等年代出生的任何年龄段的人,每一个人都需要补上一课。
婚姻因成熟而幸福,成熟的婚姻需要成熟的心智。我们期望年轻的80后在婚姻中成长,而不是“经历了离婚才成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