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3年大学毕业去了南方,早婚,毕业不到两年就结婚了(95年初)。刚认识我老公时,他一无所有(没工作,没房子,没钱),但当时我抓住了机会挣了点钱,因此也没在意他和他家的经济状况(他家在农村,他是老大)。认识几个月后,他借朋友的钱炒股票赚了几万块。后来我也辞了工作,随他回到他老家所在的省会城市(现在居住地),并在他老家市区给他爸妈买了两室两厅的房子,花了6万多(老人还是觉得住农村踏实,房子一直出租,租金孝敬老人)。我们剩下的就是我先前挣的钱。 我们手上有点小钱,但不敢花,因为未来有太多不确定。结婚时,我们租了一间房,除了一张床(只买了席梦思床垫),一张桌子凳子(我准备考研复习用),一个迷你柜,能省的都省了(在朋友小公司混饭吃)。结婚我家给了4K(我家在外地,我在结婚前给了我爸妈1万),在他老家办了流水席,他爸妈给他攒的结婚钱,我一分没拿(他们家还是七十年代的土坯房,扒命攒的钱我不忍心要),还又塞了2K给他妈。 刚结婚那段日子过得的确很节俭,但没觉得辛苦,因为有希望。不久我又上班了(只好暂时放弃考研),在一家国有公司,待遇很低,400元/月。他也结束了自由职业的生涯,在一家公司打工,1200元/月。那时生活水准低,房租水电生活费零花(没电话),1000元/月足够用了。我们还陆续购买了简单家具和全套电器(价格适中,性价比高的),我的那点老婆本一直在股市里投资,赚赚赔赔,还是那点钱。一年后老公跳槽换个一家公司,基本工资不高,收入和业绩挂钩。我因工作关系给他介绍了不少客户,他的业绩开始一点点上升,奖金月月增加。但我们没抓住96、97年的股市大行情,虽然帐户中有了二十多万,但看到周围的朋友在股市里快速致富,两人的心态难免急躁。 97年初他又跳槽了,跳到现在的公司。我的户口也终于从南方转到我们生活的城市,因为他的户口不在本地,调户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交了一万元增容费。安定下来,我开始规划两人的未来。考虑到他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两人急躁的赚钱欲望(更怕钱在股市赔光,那时透支炒股很容易,可以一夜暴富,也有输光跳楼的),我决定买房子(安居才能乐业)、买保险(解决后顾之忧)。我们很快选定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面积不大,70平方,在市郊,很便宜,花了7万多,装修买家具电器又花了近6万,一共支出13万。买保险我颇花了心思,比较了不同公司不同险种,最终为老公买了12份中保人寿递增养老保险(含意外和养老金,养老金按年5%递增)外加住院医疗险(没给自己买,当时觉得自己在国有公司,比老公有保障)。 搬了新家之后,想到我们从一穷二白到在陌生的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虽然小,但敝帚自珍),两人内心都滋生自豪感。由于老公的勤奋,由于我的全力相助,由于一点点运气,老公的事业开始平步青云。我也没闲着,虽然工作不累,但我包揽了所有家务,并开始备考中级职称和MBA,也开始计划要个宝宝。99年是我们收获的一年,7月我收到MBA录取通知书(两年前过了中级职称),9月生了大胖儿子(为儿子我休学了半年),年底老公被提拔为副总。隔了一年,即2000年底,我被公司提为部门副经理。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自2000年开始,家庭总收入维持在17、8万/年左右(老公不低于12万/年,我约莫5万/年)。我的理财观念非常鲜明:开源节流,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对别人大方一点,对自己节约一点,该花的绝不小气,不该花的一分钱不花。 有了儿子,对未来我更要做长远打算。有了儿子,原来的二人世界变成5、6个人的大家庭(增加了老人和保姆),家庭开支也增加不少。每月家庭日常支出2500元左右(幼儿园前奶粉尿布/幼儿园后学费600,保姆工资300,水电煤气固定电话物业管理费等400,伙食费含米油调料800,水果100,超市购日常用品零食200,儿子的衣袜鞋帽玩具智力开发各种兴趣班100)。老公的个人月开支:交通费0(配有公车),手机费0(报销),应酬费用0(报销),但月消费不低于1000元,主要用于医疗(他和儿子经常感冒,医院又黑),衣服鞋子(单位冬发西装夏发衬衣长裤,其它自己购置,他对衣着不讲究,而且有了儿子后很少一起逛商场,一起到超市多)。老家来人,同事朋友人情开支,带儿子去动物园、水族馆、游乐园的门票(因为有车,去得比较频繁),好打牌(牌技还可以,据他自己吹牛赢多输少还补贴了家用)。我的月个人开支:手机费0(报销),交通费100(可以报销部分的士费),早餐50,带儿子去麦当劳、肯德基(他爸反对吃垃圾食品,但我爱)50,博士伦眼镜药水50,护肤用品(自然白,省去了买化妆品和上美容院的开支)50,月均购置衣服鞋子200(我的衣服鞋子价位多在100—300之间,很少逛商场,实在缺了才去),月开支共计500(没考虑读MBA学费及其相关开支)。月三项开支共计4000元,一年为4.8万。每年孝敬我父母4000(老人退休工资不低,这是子女的心意),孝敬他父母及亲戚6000(上述租金除外)。林林总总小家庭一年支出将近6万,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但上述开支哪样不是必要支出呢(吃麦当劳除外,但次数有限啊)。好在收入尚可,一年能净攒10万。 上述开支漏算了保险费,我给老公买的保险年缴费近3000(买得早,很便宜[FS:PAGE]的),老公公司给员工买了补充养老保险开始公司缴费后不知为何转为自己出钱,一年1000多。我给儿子买了投资分红险,年缴费5100元。我也有一份补充养老保险,费用公司一次性交清,自己没出钱。 我家的财政大权表面上握在我手中,他每月手中留2000备用金,其余工资奖金全部交给我,家里大小开支也基本由我负责。其实钱在我手中只是停留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个整数(5万、10万的),就放进证券公司的保证金帐户中,买A股、B股、债券等(银行利率一路下滑,不存银行定期,短期资金一般存通知存款),两人都知道帐户密码,都有操作权(当然以他意见为主)。股市起起伏伏,我们始终没在证券市场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主要是他的梦想,我觉得还是稳稳当当赚钱踏实),股市里的资金一直在增长,但那主要是攒的工资奖金填进去的。我害怕一夜赔光,所以风险控制意识极强,几次大跌,我坚决斩仓,才保留下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可他并不感激我,他喜冒险,总说如果不是我的干涉,他早发大财了。他因工作原因,周围都是当官或有钱的朋友。纵向比,还聊以自慰。横向比,他心里不平衡。为做股票,我们有了裂痕。过日子,我相信我外婆我妈妈常说的话,“持家有如针挑土,败家有如浪淘沙”。我外婆我母亲还有我婆婆都是一辈子节俭顾家的好女人,耳濡目染,我的观念和她们惊人一致,好像和现实有点脱节了。 生活日复一日,儿子渐渐长大,账户上的数字也在一点点增多。MBA毕业后,我跳槽到一家上市公司做部门主管,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老公的事业一直比较稳定。2003年,我们的家庭年收入达到22万,资产终于变成了七位数,开支仍然保持不变。完成第一个100万的积累,我们用了9年时间。这九年,我的理财心得是:1、社会竞争,不进则退,要想赚钱,个人要在知识、学历、身体、心态、人际关系上做充足准备,机会不会光顾无准备的人;2、善于在别人不屑于的工作中发现机会。我刚毕业时在公司接手别人认为没油水又辛苦的工作,因为我踏实勤奋,赢得客户的信任,才有了表现的机会,并赚了第一笔钱。3、吃小亏、占大便宜。吃小亏本意不是为占便宜,在与人交往中不要太精明,不要太算计,吃点亏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4、支出要于收入相匹配,所谓量入为出,崇尚理性消费,购物讲究实惠和性价比。不小气,不浪费,不攀比。减少消费性支出(小轿车),适度增加资产性支出(房产)。5、不管收入多少,都要计划经济,学会攒钱。钱是赚来的,也是攒出来的。6、合理投资。有了一定积累后,当然追求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选择投资工具时要与个人的风险偏好相结合。我以为家庭理财最好以追求稳妥为主,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大,高风险不适合我们,更何况中国的资本市场未必高风险高收益。我的投资组合:公司入股(MBO)、房产(03年购置两套新房),投资股票(短线运作),短期银行存款(考虑到人民币可能会升值03年底将美元换成了人民币)、保险单。7、心态平和,切忌贪,贪和贫一字之差。做风险大的投资,一定要有止损原则,这是铁的纪律。
简评:社会竞争,不进则退,要想赚钱,个人要在知识、学历、身体、心态、人际关系上做充足准备,机会不会光顾无准备的人.